——戰支醫學中心“世界口腔健康日”系列科普(5)
白忠誠,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口腔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到了十七八歲,在口腔内最靠後的位置突然又長出一顆牙齒,而且在牙齒萌出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發炎症狀如疼痛不适、面部腫脹等,甚至影響張口進食。對此,很多人都存在疑惑,對于這顆牙齒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人們在18歲左右萌出的牙齒通常是第三磨牙,俗稱智齒。随着人類的進化,颌骨退化與牙齒退化情況不一緻,導緻容納牙齒的骨量小于牙齒總量,這樣颌骨就不能容納口内的全部牙齒,通常會導緻最後面的智齒無法正常萌出。有些萌出正常的智齒不會發炎,而有些萌出位置不正的智齒,在臨床上常見會引起周圍的牙龈等軟組織發炎,即智齒冠周炎。
我們經常聽周圍的一些人說要去拔智齒,也有一些人覺得智齒應該保留,那麼,口内智齒到底拔還是不拔呢?
對于這個問題,還真不能一概而論。一般情況下,出現下列症狀時建議拔除智齒:智齒反複引起冠周炎;智齒出現齲壞,或可能導緻前面的第二磨牙齲壞;智齒與前面牙齒之間經常出現食物嵌塞;智齒未萌出但是埋伏較深,可能導緻其前面的第二磨牙牙根或骨組織吸收;智齒已經引起牙源性囊腫或者腫瘤。
以上是幾種常見拔除智齒的原因,另外還有一些需要拔除智齒的特殊情況:如正畸治療需要,或者智齒是颞下颌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誘因等;有時智齒可能被懷疑為不明原因神經痛的誘因,此時也會建議患者選擇性拔除智齒。
如果您的智齒萌出位置端正,有咬合功能不影響正常進食,也不經常發炎等,這樣的智齒可以保留。
看完了上述建議,您知道如何處理您的智齒了嗎?
(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