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的閩南人,缺乏适宜耕種的肥沃平原,隻能出海捕魚,向海讨生活。好在近海鹹淡水交彙處有着富饒的蝦貝魚鮮。
它們被做成日常菜肴和小吃端上餐桌,醬油水、海蛎煎、魚羹、蝦餅…….
其中有一道最能代表閩南特色的小吃:土筍凍。
玲珑剔透、Q彈的膠質包裹着脆嫩的土筍,搭配着蒜蓉醬、芥末醬,一口下肚,清涼冰爽、味美甘鮮。
對于吃過土筍凍的人,愛的人贊不絕口,不愛的人避之不及。
土筍凍真的不是沙蟲做的
很多外地食客誤以為土筍凍是沙蟲做的,其實并不是,兩者存在一定的區别。
沙蟲
沙蟲學名方格星蟲,主要分布在福建、兩廣、海南等沿海灘塗地帶。顔色灰白,體形較粗且長,表面有明顯方格狀花紋,熬煮冷卻後并不會結凍,一般用來做涼菜、熱炒或者煲湯,味道鮮美,号稱“天然味精”。
土筍
土筍也叫海星蟲,學名可口革囊星蟲,個體偏短小,形似蚯蚓,顔色有灰黑黃等雜色,無網紋。富含膠原蛋白,它才是用來制作土筍凍的原材料。
土筍凍 安海人的精神圖騰
如果要論最地道的土筍凍産地,那非福建安海不可。
傳言土筍凍的發明者是鄭成功,其實在明清文獻中就有關土筍凍的記載:“其形如筍而小,生江中,形醜味甘,一名土筍”,“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在海濱,形似蚯蚓…….”
圖/愛化仙
不過土筍凍真正被當作商品販賣是在上世紀50年代,安海西安村人靠挑擔賣土筍凍營生,一分錢一個,一天也就掙個兩三毛,用于補貼家用,解決溫飽。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很多人選擇下海經商,做土筍凍的随之減少。
至今,安海做土筍凍的不超過50家,名聲在外的為數不多,長火土筍凍就是其中一家,也是當地人心中的金字招牌。
長火土筍凍老闆
台台之前在《泉州美食目的地》也有推薦,長火土筍凍現在由第三代店主顔清寒接手經營。這次台台便是在顔老闆的帶領下,有幸看到了土筍凍制作的全過程。
從古至今,土筍凍,見證着安海人的生活變遷。對于安海人來說,它不僅是用來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伴随生存的精神圖騰。
小小一碗土筍凍,制作相當繁複
土筍凍這種看似隻用一種食材做成的小吃,工藝卻相當繁複,從原材料的處理到成品出現,需要花上五六個小時。
精挑細選,反複去沙
店家每天從村民那裡收購回來的土筍大小不一,先要粗略地挑去較大雜質,再過篩去除海草。
體型大的土筍一般用剪刀去頭,擠出裡面的沙質,再沖洗幹淨。
體型小的土筍,直接用圓柱形的石錘碾壓出内髒和雜物,省時省力。再統一過篩沖洗幹淨,前序工作就算告一段落。
熬煮無添加,原汁原味
熬煮是土筍風味轉變的最關鍵一步,隻用到土筍和水,沒有任何額外添加劑,充分保留了原汁原味。
土筍的外皮就是膠質的來源,用來幫助土筍凍凝固。稍煮片刻,撈起反複揉搓,使土筍外皮脫落,再回鍋繼續熬煮,讓膠原蛋白随着升溫融于水中。
去皮後的土筍白白淨淨,模樣變得沒有那麼可怕,便可放置一旁冷卻備用。
最後一步分裝,小土筍打底,舀入湯汁,最後放上大土筍,下料毫不手軟。
看似小小一碗,用料相當紮實,最後放在碎冰上面,待其凝固即可。
吃土筍凍,蘸汁也是重頭戲,根據個人喜好,搭配醬油、蒜蓉、醋、芥末醬等,别看調料簡單,澆在新鮮的土筍凍上,味道瞬間變得酸香誘人。
土筍凍離開碎冰,很快就化成啫喱狀,這也是檢驗它是否加了凝固劑的好方法。吸溜一口湯汁,味美甘甜,再細嚼土筍,爽脆彈牙,一碗根本吃不過瘾!
土筍凍遍地開花,好吃的為數不多
放眼整個閩南地區,随着旅遊業的發展,售賣土筍凍的攤位和小店也随處可見。土筍凍成了外地遊客必嘗試的特色小吃。
但是近年來,土筍的價格不斷上漲,從15年17元/斤猛增到現在38元/斤。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商家會用食用明膠來使土筍凍凝固,常溫放置也不會融化。
走出安海,吃過一輪外面的土筍凍,台台發現質量真是參差不齊。有的店家光是用料就少得可憐,一份土筍凍裡隻有幾隻土筍,如果不添加食用明膠,僅靠這點土筍自身的膠質,是沒法凝固的。
經過這次短暫的體驗,台台不得不感概,好吃的土筍凍真是越來越少了,且吃且珍惜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