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講道理分對錯有什麼用

講道理分對錯有什麼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03:15:00

講道理分對錯有什麼用(楓葉講道理的道理)1

我們常說:以理服人。無論做人做事,都逃不過一個“理”字。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理。道理不是三兩句就能說清的。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講再多也是對牛彈琴,隻會白費口舌,浪費自己的時間。

一、位置不同,少言為貴

《道德經》中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真話聽起來并不好聽,好聽的話不一定是真話,與人為善不一定要與人争辯,好與人争辯者必定非善良之輩。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不需要事事與人争辯,與人講道理,講多了惹人厭煩,生氣的隻會是自己。

黃昏的時候,公雞和貓頭鷹碰頭了,他們之間發生了争論。公雞說:“這是确确實實的,天上那個發亮的圓圓的東西一出來,天氣一下子就暖和了。誰都感覺到,它是能夠發熱的。”貓頭鷹說:“你的說法毫無道理!我以親身的體驗打賭,那個發亮的圓圓的東西一出來,隻覺得冷凄凄的。它一點也不發熱。”公雞說:“發熱的。我已經試過不止幾十個早晨了。”貓頭鷹堅持道:“不發熱,我每天開始活動的時候,一次都沒有感到過它會發熱。”原來他們一個說的是太陽,一個說的是月亮。

人與人之間,位置不同,風景自然各異,看到的、想到的,自然各不一樣。

位置不同的人,無法互相理解,層次不同的人,更是解釋不通。因此,位置不同,不必解釋;層次不同,不必強融。

講道理分對錯有什麼用(楓葉講道理的道理)2

二、認知不等,不争不辯

人與人之間的認知是有偏差的,每個人會因為自己的經曆不同,而對事物有着不一樣的看法。當認知不同時,任何争辯都是徒勞的,你講的再多,他也不會理解。

我們熟知的《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就很好的闡明了這個道理。從前有一隻小青蛙,它一直住在水井裡,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一天,一隻從東海來的烏龜路過井邊,看見井底的小青蛙,就問:“整天在這麼小的地方待着,你不悶嗎?”小青蛙回答說:“不會,這裡都是我的領土,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聽到小青蛙的話,烏龜伸長了脖子,他要看看小青蛙的領土到底有多大。“天哪!”烏龜感歎道:“你這裡太小了,根本無法和大海相比。” 小青蛙聽了,噘着嘴說:“大海有什麼了不起的?”“大海的長度比一千裡更長,深度比一千尺還深。”烏龜耐心地解釋給小青蛙聽:“發洪水的時候,看不到海水在升高;幹旱的時候不下雨,海水也不會變少。住在大海裡才叫真正的幸福。”

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有差别,有的人認知層次與你毫不相同,若是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談論問題,說什麼都是無濟于事。與其浪費時間講别人聽不懂的話,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當你經曆的更多,才會發現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争不辯。

三、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會因為三觀不合而持有不同的觀點,你不能評判誰是誰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隻因三觀不同而無法相互理解而已。

看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富翁到海邊旅遊,躺在沙灘椅上休息。

他一轉頭,看到一位漁夫也躺在旁邊曬太陽,便問漁夫:“你怎麼不去捕魚?”

漁夫回答:“我今天已經捕過魚了,現在可以歇一下午!”富翁繼續說:“現在時間還早,你完全可以多捕點魚,這樣就能賺更多錢了。”漁夫笑了笑:“要那麼多錢幹嘛?”“有了錢,你就能像我一樣,在這片美麗的海灘上散步、曬太陽。”富翁得意地說道。“可是我已經在沙灘上曬太陽了啊!”漁夫回答。兩人各執一詞,争吵到傍晚,也沒分出個勝負,最終不歡而散。

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三觀不合而與他人意見不一,這時候要做的就是放棄與他争辯,因為三觀不合永遠争不出對錯,隻是白費口舌。

世界上沒有相同形狀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人,當人與人的觀點不一緻時,你隻需做好自己,不強求他人按照你的意願行事就好。

《道德經》中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世間一切規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随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世間一切道理(真理)也不是絕對的,是随着時代的變遷而與時俱進的。

人與人之間同樣如此,位置不同,認知不同,三觀不同,明白的道理自然不相同,無法言說孰是孰非。

所以不管與人談論什麼事,都無需白費口舌強行灌輸道理,做好自己便好。往後餘生,願你我不争不辯,管好自己,少講道理,智慧做人(内容來自網絡綜合)。

作者|楓葉,國家公務員,閑暇的時候,寫一些文字,感悟人生。不為所求,隻想把心緒放飛在自由的天空……

講道理分對錯有什麼用(楓葉講道理的道理)3

壹點号 楓葉文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