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輸液太可怕了

輸液太可怕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3:58:00

輸液太可怕了?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今天下班剛回到家,姐姐就萬分焦急地問我,說小侄子今天去打吊瓶時沒注意看液體,有幾個小氣泡就順着針水打進去了,要不要緊呀?我告訴她輸液滴壺和輸液管中的少量空氣都不會對病人治療或健康造成影響,所以不用過于擔心和驚慌這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常識但隔行如隔山,除了醫務人員知道的人并不多,我們在護理患者時也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很多患者對輸液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知之甚少,遇到問題很容易緊張焦慮,那麼,靜脈輸液的時候要知道哪些小常識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輸液太可怕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輸液太可怕了(你應該知道的輸液小常識都在這裡啦)1

輸液太可怕了

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今天下班剛回到家,姐姐就萬分焦急地問我,說小侄子今天去打吊瓶時沒注意看液體,有幾個小氣泡就順着針水打進去了,要不要緊呀?我告訴她輸液滴壺和輸液管中的少量空氣都不會對病人治療或健康造成影響,所以不用過于擔心和驚慌。這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常識。但隔行如隔山,除了醫務人員知道的人并不多,我們在護理患者時也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很多患者對輸液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知之甚少,遇到問題很容易緊張焦慮,那麼,靜脈輸液的時候要知道哪些小常識呢?

輸液時空氣進入會有影響嗎?

現在醫院使用莫菲氏管輸液,莫菲氏管通過潴留一定量的液體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氣進入管路,從而大大地避免了空氣進入血液的發生率。一般認為,≤0.02ml/kg的空氣進入體内,都不會有任何感覺。超過2ml/kg的空氣進入體内,就有猝死風險。以一個成年女性50kg來計算, 至少也需要100ml的空氣,且必須在1分鐘之内打完才會緻命。當少量的空氣進入後都會被肺吸收,所以大家不必驚慌。如果你也遇到或者過擔心空氣進入,可以使用下圖的輸液監測儀,(也叫輸液寶),将儀器夾在莫菲氏管的上端,當液體空管後,儀器會發出報警聲,提示液體完畢。特别适用于年老體弱、病情較重且無陪護、患有眼疾的患者。

輸液時請不要自行調節滴速

“輸液”過程中,病人或病人家屬不要認為“輸液”快幾滴慢幾滴無所謂,或因躺着着急,而随意調節滴速,這樣的作法是不對的。最适宜的滴速是根據醫生的醫囑調節輸液滴數。因此千萬不要随便加快或減慢滴速,以防意外發生。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輸液速度為每分鐘40-60滴;兒童的輸液速度為每分鐘20-40滴;老年人的輸液速度不應超過每分鐘40滴。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髒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輸液的速度應減慢,一般為每分鐘30-40滴。輸液速度如果過快,容易加重心髒負擔,引起心衰或肺水腫等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要擅自調速。

請盡量避免在饑餓狀态下輸液

經常有人餓着肚子進行輸液,這樣風險是很大的。輸液時空腹,藥物随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胃腸粘膜,導緻胃本能分泌過多。這時又無食物中和,便會引起反酸、惡心、嘔吐。由于惡心、嘔吐使腦部暫時性供血不足而緻頭暈、眼花。還有的病人應急反應很重,在空腹輸液情況下會加重進針的疼痛,出現心慌、出汗一系列暈針現象。另外,空腹還會誘發或加重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除了急性胃腸炎、腹膜炎及某些要做手術疾病外,在必要的檢查後,按照醫生的交代适當進食再進行輸液是十分必要的。

注射、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勿喝酒

頭孢類藥物與酒精反應會導緻“雙硫醒樣反應”。雙硫醒樣反應,又稱戒酒硫樣反應,是急診室裡經常遇到的一種急症,表現為面部潮紅、腹痛、惡心、嘔吐、頭痛、頭暈、嗜睡、胸悶、心悸、視覺模糊等反應,甚至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意識模糊、休克等嚴重症狀。因此,為了安全起見,注射、服用頭孢類抗生素、請勿喝酒。

皮試後請一定不要離開注射(輸液)室

皮試後,護士會要求病人不要離開注射室,很多病人不以為然,甚至離開醫院去辦事。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高敏體質者即使注射皮試量的藥物也會發生過敏反應,一旦發生可引起心慌,呼吸困難甚至休克。為了方便觀察及萬一發生意外能及時搶救,做了皮試後請不要離開注射(輸液)室了。

拔針後請多按一段時間

拔針後請多按壓一會。将棉簽放在與血管走向一緻的位置上堅着按壓3-5分鐘,可防止血管穿刺點在深部組織隐性出血,以免形成血腫和局部皮膚青紫,且血管壁穿刺損傷後會引起出血,故須多壓一下。但注意不要揉或按壓用力過猛,因為會導緻針眼部位的皮膚發青。

來源: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

責編:黃璐

編審:鄭陽洋

終審:周建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