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很熟悉在《西遊記》裡面有個豬八戒,又名豬剛鬣,法号悟能,渾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會三十六天罡變……想當時,唐僧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别名叫“八戒”。
二師兄的名字“八戒”我們經常聽到,但是裡面的含義你清楚嗎?八戒又是指哪八戒呢?那接下來通過“戒”字的真正含義讓我們發掘更多有趣的中國文化吧!
在《說文解字》裡面:戒是指保持警惕,作好戰鬥準備的意思。
引用象形字典網裡面的字源演變,戒的甲骨文是
(戈、兵器)
(有點像雙手),造字本義:雙手持戈,警惕備戰。
(圖片來源:象形字典網)
而現在詞典裡面,戒是指:革除不良嗜好,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如佛教的清規戒律行為準則等。所以這裡的八戒主要是指革除精神上和物質上對人有幹擾的五葷三厭!
所以,如果你連這都可以革除,那麼我覺得你比二師兄還二師兄了,哈哈,因為這五葷三厭連他天蓬元帥都戒不了!
其實最早的五葷三厭是指一些宗教戒條。
其中五葷是指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蔥、蒜、荞頭、韭菜、洋蔥。這五樣東西生過多的吃會引起肝火,容易發脾氣;熟吃它容易産生荷爾蒙,容易引起性沖動。生吃、熟吃都不好,所以把它戒掉。
而三厭在道教裡是指: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認為“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湧幢小品》)。厭,在此是不忍食之意。
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實際另有所指。 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出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後不食。
看完之後是不是都在想一下自己能做到幾條?哈哈,其實真正做到是不難的,難的是順其自然,不強迫,随心歡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