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
有這樣一則寓言小故事《小貓釣魚》。全文如下:
“老貓和小貓一塊兒在河邊釣魚。
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看見了,放下釣魚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飛走了,小貓沒捉着,空着手回到河邊來。小貓一看,老貓釣着了一條大魚。
一隻蝴蝶飛來了。小貓看見了,放下釣魚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飛走了,小貓又沒捉着,空着手回到河邊來。小貓一看,老貓又釣着了一條大魚。
小貓說:“真氣人,我怎麼一條小魚也釣不着?”
老貓看了看小貓,說:“釣魚就釣魚,不要這麼三心二意的。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怎麼能釣着魚呢?”
小貓聽了老貓的話,就一心一意地釣魚。
蜻蜓又飛來了,蝴蝶又飛來了,小貓就象沒看見一樣。不大一會兒,小貓也釣着了一條大魚。”
這則故事中的“名”——名詞都很簡單,例如小貓、老貓,蜻蜓、蝴蝶等等,都是常見的普通的“名”。
但這些又不是簡單的“名”。“老貓”善于捕獵,所以代表成功人士;“小貓”貪于玩耍,代表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失敗者、迷茫者;“蝴蝶”常翩翩起舞于花叢之中,代表美好的事物,比如藝術家的作品、明星的表演、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産品;“蜻蜓”是捕食昆蟲、害蟲的能手,代表成功的少數的不可複制的勵志故事,或者心靈毒雞湯。
如果把這些名詞隻是當成普通的名。你不會有什麼大的感想或收獲。它也就隻是一個教育小朋友的、編織出來的小故事。
優秀的作者、先人、古人,如果要表達一個思想、一個理念,必然要使用一些故事、選擇一些名詞。他們創作的故事、使用的名詞,都是他們根據事物的本相來挑選的。讀者要想跟上他們的腳步,理解他們所說的内涵,就需要自己“悟”。悟出這些名背後的本名,本相,也就是“常名”。
“常名”代表萬物的本相,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是無形的。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常名”即是一種“大象”,無形無質。隻能悟,隻能在大腦中構建。
古來善于讀書者,都能通過“名”悟出“常名”。這是東方的智慧,我們常這樣形容他們的能力——舉一反三、窺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讀書讀的是“常名”,而不是表面上的那些文字、名詞,這需要極高的悟性。
“大象無形”,看不見摸不着,但在我們的精神世界、思維空間中卻可以重新構建。
小象有形,大象無形。執大象天下往。“大象”不在物質世界中,而在精神世界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