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是保證自由和獨立的生活方式”
因應疫情,筆者甚少外出,然恐坐食山空,便網購一些菌包以及菜種等,試圖自供自給;其中,種植蘑菇最為便利,無論作業環境還是時間投入,都能很好滿足城市人的局限與需求,甚至予人樂在其中,而且,自己種的蘑菇,吃起來别有一番滋味,不但新鮮,質地還特别脆嫩。
北京青瓷川粵火鍋的小型有機農場
然而,網購菌包我們都了解多少?
這些比較刨根究底的問題,大多數商家也回複不了,我隻好自己尋找答案,接下來我将從生物特性、技術原理等方面進行探讨。
一、什麼蘑菇适合在家種植?
既然是在家種植,自然沒有專業的原料設備,無法從孢子開始培養,惟有購買菌包。菌包是廠家将各種食用菌營養料堆積在一起,用塑料袋或紙皮盒等包裝,再輸以菌種,培養出菌絲後,交由客戶照料成子實體,子實體即為蘑菇。
簡單照料
網購菌包種類甚多,大概有30種,這些菌種名目繁多,一般市民也很難區分,例如,秀珍菇為什麼叫秀珍菇?長什麼樣?口感如何?雖然網上一搜,便知底細,但如果能從學名、分類學等知道它的生物特性,将會更快更準了解,甚至是觸類旁通,做到既知秀珍菇,便懂榆黃蘑。
以上皆為側耳屬,外觀相似,口感略同,俗稱平菇。該屬有30多種可供食用,除了上面所列舉,常見還有美味側耳、阿魏側耳等。
白玉菇、蟹味菇以及沒寫的海鮮菇其實都是同一種菇——斑玉蕈,之所以有不同叫法,隻是因為日本習慣将菌蓋上龜裂出花紋的灰色品系叫蟹味菇,而叢生的白色品系叫白玉菇,在中國,商家還會将形成菇蕾的白玉菇,通過調控延長菇柄10厘米左右,這種略有不同的白玉菇便叫海鮮菇。
想了解更多關菇種知識,請參考《蘑菇記|以科學的名義,鑒别各種常見食用菌》。
二、如何選購?理論上,菌包越大,營養物質就越多,那麼蘑菇産量應該就不會少,起碼收菇茬數會更多!但現實是,我們無法對比不同廠商的不同培養料,也無法确認菌絲的培育狀況,更甚者,家庭栽培者并非專業人士,實際操作未必就如商家的簡明指引,最終,菌包也就未必能出菇兩三次以至更多次,所以,2.5斤也好,1.8斤也罷,結果,産量可能也就那樣。
雖然,物超所值做不到,但尋求性價比還是可控的,下面是筆者近期某寶網購的回顧性總結:
2018年中國食用菌産量前十地區及其産量
三、怎樣促進蘑菇成長!我們知道,蘑菇是由孢子發育長大的,那麼,具體它要吃什麼、怎樣的環境、什麼條件才能成長呢?
蘑菇長得好不好,快不快,最主要是看營養、溫度、濕度、光照、通風、酸堿度等因素!
家庭種植者一般隻需注意這四項
【營養】:蘑菇是異養型腐生菌,主要靠分解植物纖維、木質素等補充營養,學術上還會分為草腐菌和木腐菌,但實際生産并無明顯界限,大多數菌包既有農作物稭稈,如棉籽殼、玉米芯、稻草、麸皮、谷糠,又有鋸木屑等,當然,香菇、木耳等木腐菌比較特别,隻能以木材培養。
營養物質中,碳氮比C/N最為重要,缺一不可,例如氮源不足便會影響生長!含碳物質有糖類、纖維素等,含氮物質則有氨态氮、有機氮等,此外,磷、鉀、鈣、鎂、硫等礦物質也是不可或缺的無機鹽。
菌包的構成原料
【溫度】:溫度是蘑菇生長的決定性條件!它的意義來自兩方面:
一是不同生長階段以及不同菇種對溫度要求不同,例如平菇:菌絲生長溫度是4~35℃,最佳為24~27℃,15℃以下生長緩慢,30℃以上活力降低,40℃以上緻死;子實體生長溫度則為5~24℃,最佳10~18℃,10℃以下生長緩慢,24℃以上易出畸形或不生長。
部分菇種适宜溫度參考:鳳尾菇20~25℃,榆黃蘑24~28℃,白平菇18~22℃,灰平菇15~20℃,姬菇20~26℃,雞腿菇15~25℃,草菇是高溫型菌種,30°C以上,所以要在夏天種植。
二是子實體為變溫性結實,要有溫度差刺激,才能更快分化,也就是說,晝夜溫差越大,出菇就越快,所以,有些商家會建議到貨後放冰箱一段時間,這樣可以拉大溫差6℃以上。
晝夜溫差大,蘑菇就容易破土而出
如果是大規模培育蘑菇,還要考慮實際生産中室内溫度通常會比料溫小2~5℃,因為菌絲在生長過程中會産生一定的生物熱。
【濕度】:濕度是蘑菇産量和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不同階段有不同要求:
菌絲體階段,也就是還沒出菇時,空氣濕度以50%-70%為宜,低于50%,菌絲體胞外酶降解營養物質的能力會降低,導緻菌絲難以成長;高于70%,則會造成培養基内積水過多而通氣不順,遇到高溫天氣,培養料還容易被雜菌感染而變酸變臭。
子實體階段,空氣濕度相對要求高一些,以80%-95%為宜,低于80%,菇體蒸騰作用加劇,生長便緩慢,高于95%則子實體菌蓋容易變色腐爛。簡單來說就是,未出菇前少噴水,出菇後則要加強潮濕環境,例如濕布包裹、往菌蓋噴霧狀水等。
除了濕毛巾,還可以考慮其它吸水性比較強的材料,例如蓄水棉、脫脂棉等。
【光照】:亮度是誘導蘑菇出生的必要條件!雖然菌絲生長階段基本不需要光照,黑暗環境甚至有利于積累養分,促進菌絲生長;但菌絲發育成熟後,卻需要光線的刺激才能形成子實體原基,子實體生長階段更需要光照的促進作用。
至于光照要亮到什麼程度?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能陽光直射!其次可以參考野生蘑菇的生長環境,它們通常生長在遮蔭蔽日的森林裡。
森林裡的光線便是最佳光線
有學者比較不同菌種,得出如下結論:鳳尾菇對光照要求較低,白平菇居中,灰平菇最高,如果光照不足,灰平菇菌蓋容易發白,菌柄變長,最終長成畸形子實體。
【通風】:也就是通氣,解決的是蘑菇對氧氣需求的問題,雖然菌絲體階段并不需要多少氧氣,但到子實體階段,則必須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否則會造成蘑菇缺氧,原基不分化,生長不正常,和光照不足一樣容易出現畸形菇。
不過,通風主要還是針對針對專業蘑菇種植者而言,一般家庭種植環境都不會出現問題,畢竟密度不高。
專業生産蘑菇密度很高
了解蘑菇生長原理,我們就能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首先,專業種植蘑菇是怎樣操作呢?他們會先制作培養料,配方很多,然後經過粉碎、發酵、拌料、滅菌步驟,接着便裝袋播種,也有播種後再高溫滅菌,播種完成後便漸待發菌,在适當條件下,菌絲便會萌發,長成子實體,子實體的成長分為4個階段:原基期(也叫桑葚期)、分化期(也叫珊瑚期)、成形期以及成熟期。
菌種有母種(也叫一級種)、原種、培養種3級,播種通常是采用培養種。
其次,對家庭種植蘑菇來說,除了香菇這些必須木料培育外,通常是袋培或土培:
覆土材料
必須覆土栽培的菌類包括雙苞菇、雞腿菇、雞枞菌等,至于覆土材料對産量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全面的研究報告,但是,根據對腐葉土、菜園土、麥田土的實驗結論,覆土土質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佳,其孔隙度是關鍵因素,所以,既稀松又吸水的椰土、咖啡渣應該也是不錯選擇,當然,它們的微量元素可能不多,不過可以加拌蚯蚓糞等。
種植蘑菇常見問題分析:
1)菌包斷裂或者粉碎——這個并不要緊,因為菌包裡面的菌絲,不管斷裂還是粉碎,都會繼續生長,當然,如果碎得很厲害,菌絲不夠濕潤、無法保溫、氧氣太多,就很難生長了,這時隻能覆土,實際上,覆土效果還會更好。
2)菌包不出或少出菇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3)隻長柄而不長菌蓋——菌蓋即蘑菇帽子,菇帽被擋,蘑菇缺氧,容易造成菌柄越長越長,而菌蓋萎縮;相反,氧氣越充足則帽子越大,因此,出現小蘑菇後應該撕開菌包,讓子實體多通風以及增加光照。
4)黑平菇變白——黑平菇小時候本來是白色的,但如果成熟後仍然是白色,原因如下:
5)如何二次出菇——菌包第一次出菇後,水分減少很多,如果想多次出菇,則必須讓其含有一定水分,建議蘑菇連根拔起後,往袋子裡倒水浸泡24小時,然後再将水倒出,繼續原來的操作等待二次出菇,當然,最好還是覆土栽培,畢竟覆土有利保持水分。
6)菌包上面的小絨毛——學術上叫氣生菌絲,菇農稱之為“白毛”,原本,菌絲是蘑菇營養充分的表現,但有時太多了卻會阻礙子實體的形成,解決辦法除了覆土,還可以加大晝夜溫差刺激菌絲生長,以及加大通風量和增加濕度。
7)袋内結菇——通常是因為袋口解開晚,或者兩頭料面幹燥,以及裝料時偏松,造成培養料和塑料袋之間空隙較大,解決辦法是:到貨時用隔膜把料壓緊,排出空氣,使營養集中于兩頭。
8)菌包不再出菇便成菌糠,菌糠因為各種纖維經過降解,蛋白質等明顯提高,可作為家禽飼料,變廢為寶。
9)如何采收?一手按住菇面,另一手往菇腳底部左右旋轉摘下,總之,手撕比刀切好。
10)草菇主要是在5-9月栽培,4天即可出菇,2-3天便能采收;平菇第一次出菇需要五六天,帶有菇芽處理得當的甚至隻需四天,但如果是雞腿菇,種植時間就比較長了,一般子實體成長需要7-12天,而且培養環境也必須是土壤。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想提高蘑菇産量,那就要增加蘑菇的營養料,具體包括哪些,文章以有詳述,實際當中,我們還可以利用文件粉碎機制造纖維素,以及玉米芯、多菌靈等,加水發酵後便能與原來的已消耗營養物質的菌包再次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