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華為受挫後,很多企業都坐收漁翁之利了。
比如在手機領域,小米手機在2021年曾短暫取代了蘋果,僅次于三星,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二大的智能手機生産商。不過在通信領域,與華為齊名的瑞典巨頭愛立信日子并不好過。
根據2021年年報顯示,愛立信2021年總營收為713.32億瑞典克朗,相當于477億人民币,同比下降了2.5%。反映在全球通訊設備份額上,愛立信15%的市場占有率,不僅遠落後于“老對手”華為的28.7%,同時還被諾基亞、中興等公司尾随追趕。
顯然,在短期内愛立信已不具備取代華為的可能。但我們也不能就此斷言,華為已穩操勝券。要知道愛立信這家公司,最擅長的就是打“逆風仗”。
今天我們聊聊,在愛立信百年曆史的兩次重大危機中,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一、初生牛犢,叫闆電話發明者如果說華為能夠聚焦技術路線,源于其創始人任正非是一個靠自學就能組裝通信設備的“狠人”。那麼,愛立信的開創者拉什·馬格納斯·愛立信,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術天才。
1846年5月,馬格納斯出生于瑞典瓦姆蘭省的一個農場。和當時的大多數貧困家庭一樣,馬格納斯從一出生,就注定了與學校無緣。自11歲起,馬格納斯就開始為家計奔波。
1866年,馬格納斯結束學徒生涯,此時,他已經是一位技藝純熟的鐵匠工人,直覺告訴他,自己應該去更廣闊的天地闖一闖。轉過年來,馬格納斯輾轉來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繼續打工生涯。
在此後的6年時間裡,馬格納斯邊工作邊補充自己的知識。從數學、材料技術,到工程制圖,馬格納斯甚至還自學了兩門外語:德語和英語。在學有所成後,1876年,馬格納斯決定挑旗單幹。同年4月,在日後聞名世界的“愛立信機械修理公司”,誕生了。
二、被電話的發明人——貝爾“降維打擊”
憑借頂尖的技術水準,愛立信公司迅速在瑞典電報領域嶄露頭角。由馬格納斯親手打造的自動電報裝置、防火電報系統,深受瑞典鐵路、消防部門的好評。可以說,愛立信的電報之路,從一開始就非常平坦。正常情況下,愛立信将順利成長為國際電報巨頭。但就在愛立信成立的第二年,馬格納斯感受到了危機。因為1877年,電話發明人亞曆山大·比爾創立的美國貝爾電話公司,正式進軍瑞典市場。
從電報到電話,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其中隐含的“降維打擊”,但馬格納斯知道,電報産業的末日已經開始了倒計時了。愛立信要生存,就必須轉換賽道。
不過,在準備投入的另一條賽道上,來自美國的貝爾,既是這個賽道的發明人,又是當時的行業巨頭,愛立信能轉型成功麼?在“臨時改行”這件事上,馬格納斯本人的技術天分,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1877年初,貝爾電話進入瑞典,1878年11月,馬格納斯就推出了本土改良版。經過愛立信改裝的電話,憑借着初裝費低、後續服務及時、故障率少等優勢,迅速赢得瑞典民衆的一緻歡迎。
憑借着高性價比,愛立信電話先後從貝爾公司手中搶過Avle市和挪威Bergen市電話系統建設合同。兩次和行業開創者角逐,兩次取得勝利,愛立信的逆風翻盤,極大地鼓舞了瑞典民衆。愛立信同時也向全世界宣告了:在電話領域,貝爾并非唯一的選擇。
時間很快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時已創立了近60年的愛立信已經是橫跨全球的電信設備巨頭。其電話制造及安裝業務,廣泛分布在亞歐美澳多個國家。但企業越大,在一些方面也越“脆弱”。而百年愛立信第二次“逆風仗”也打響了。
三、險些被公司管理層賣掉1931年,發端于美國華爾街的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此時,愛立信的創始人馬格納斯已過世5年。接任馬格納斯的人名叫克魯格,但克魯格卻算不上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克魯格執掌愛立信期間,基本背離了馬格納斯以技術為核心的路線。克魯格一面躺在愛立信原有技術儲備之上坐吃山空,一面沉迷于資本遊戲,靠謊報财報,擡高股價,收割市場上的資金。結果美國大蕭條席卷到歐洲,愛立信瞬間陷入資金鍊斷裂的險境,連克魯格本人,也從富翁變成了“負翁”。
為了償還個人債務,克魯格找到ITT大老闆索申尼斯,将手中掌握的全部愛立信股票,以1100萬美元價格,出售給了ITT。這個ITT是什麼公司呢?
ITT,全稱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其前身正是剛剛提到的貝爾電話公司。要知道,克魯格是當時愛立信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30%),所持有的又是決策權重更高的“A”股,他這一賣,相當于把愛立信直接打包給了ITT。也就是說,克魯格把愛立信賣給了曾經的手下敗将。
交易消息一經曝光,瑞典舉國震驚。恰逢美國羅斯福首創了“國家幹預經濟”體制,瑞典方面,也果斷效仿,力圖拯救自己的民族企業。
拯救的第一步,就是迅速通過立法,禁止外國資本在瑞典本土企業行使多數表決權,即使對方掌控最多股份。這一法規的出台,直接剝奪了ITT對愛立信的生殺大權。緊接着,在瑞典政府的牽頭下,瑞典三大銀行,恩斯基爾達銀行、瑞典商業銀行、斯堪的納維亞銀行,也積極行動起來。
自1933年起,三家銀行一面加大對愛立信的資金入股,同時還多次發起和ITT的談判,以高價贖買的方式回收ITT手中的愛立信股份。最終,在1960年,瑞典完全收回了ITT持有的愛立信股份,愛立信集團,再次恢複了“瑞典企業”身份。
四、結語
前有技術開拓,後有政策兜底,回顧愛立信的兩次起死回生,可以看到:自身技術過硬、國家定向扶持,是愛立信曆經百年風雨依然堅挺的兩大關鍵,也是愛立信韌性的全部來源。
其實作為如今愛立信最強大的競争對手,華為能夠在大國之間的縱橫捭阖中存活下來,靠得也正是這兩點。但比起政策的支持,自身有過硬的技術實力,才是能長久存活下去的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