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在家上網課,今天到展廳裡特别激動,這幾個裝置都需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探索,交到了好多新朋友!”
周末下午,市民王先生一家帶孩子來到西岸美術館,這一次他們并沒有直奔二樓常設展,而是來到美術館地下一層的“智造展廳遊樂場”。8月5日起至明年2月12日,這裡都是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哇!地下!”親子互動裝置展的天地。
暑期是親子家庭出遊的高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帶孩子來到美術館,因為除了藝術家們貢獻的視聽覺盛宴,這裡還是公教活動的重要載體。去年,西岸美術館成為上海全年舉辦公教活動場次最多的美術館,627場活動涵蓋76個項目,不僅有面向兒童的手作工坊,也有面向成年人的藝術文化講座、導覽和表演項目。
餘德耀美術館《奈良美智》大展
日前發布的《上海美術館發展年度報告(2021)》顯示,去年上海的美術館數量達到96家,再創曆史新高,不僅穩居全國城市首位,并且在16個區實現了全覆蓋,全年接待觀衆達621萬人次。從單純的展示空間,到文化體驗和社交場所,上海越來越多的美術館正打破固有的空間局限,開始走進社區、融入市民生活,不斷提升藝術在整個城市的能見度。
美術館的第二職能
生活在上海多年的李迪在滬從事文化工作。2019年11月,西岸美術館開館後,這裡成了她為工作和愛好“充電”的新據點。每一部常設展和特展她都看過不止一遍。就在去年8月,她發現美術館地下一層原先僅作通道使用的空地,突然靠牆擺放了一排書架,上面的書雖然還不多,但都是藝術類、視覺類書籍,其中不乏來自歐洲知名出版社TASCHEN的攝影圖冊。
這是2021年8月,西岸美術館面向公衆推出的一個共建式開放圖書空間,項目名為“書架”。任何來到美術館的人都可以捐贈書籍,并成為“書架籌建合夥人”,讓思想和視野在紙間傳遞。項目首批分享者包括知名藝術家、作家、學者及文化名人,作家金宇澄分享了書籍《這裡》,中國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楊振宇分享了《藝術的故事》。
西岸美術館“書架”項目
西岸美術館方面介紹,觀衆們捐贈分享的圖書必須是有版号的正規出版物,經過美術館方面審核,符合項目的藝術人文導向,就能成為“書架”的一員。圖書捐贈者成為“書架合夥人”,美術館工作人員就是“書架飼養員”。書架所在的閱讀空間,有适合孩童閱讀的小桌椅,還有幾組一大一小組合起來的親子沙發,方便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
随着“書架”項目的推進,李迪很快發現,除了名家們推薦的較為正統、專業的藝術類書籍,越來越多的觀衆分享了更具科普性的書籍,并且範圍逐漸變廣,從美術延伸到了視覺藝術、建築、文學乃至哲學領域。
這讓李迪想到了自己打算捐贈的圖書,金宇澄的《繁花》。“曾經我對上海的印象是旗袍、留聲機,而金老師則書寫了上海另一面的氣味……閱讀時,從紙面撲面而來的是這座城市的另一種身段與表情,這是一部不是上海人也能讀懂的作品。”李迪說,對于家鄉不在這裡,但已經久居上海多年的人來說,《繁花》也好,美術館也好,都是他們能更好、更舒服地融入這座城市的媒介與載體。
随着書架一排排地增加,西岸美術館地下一層也成為了一個以書“彙”友的空間。在“書架”項目長期開展的同時,這裡也舉辦了“閱讀馬拉松嘉年華”“書架X燈塔書房”“童話彙”等全民閱讀活動。在了解“書架”的籌建計劃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捐贈書籍,閱讀空間也經常滿座。
今年8月,觀衆在西岸美術館“書架”項目尋找書目。 舒抒 攝
截至今年8月,西岸美術館“書架”空間總人流量達到1.6萬人次,收到公衆籌建書籍700餘本。在因防疫需要有近5個月無法常态化開館的情況下,仍舊超出了預期,也因此榮獲了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至2021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發自内心的好奇與渴求
馬蒂斯曾說過,好的藝術就像一把扶手椅,能給人帶來舒适與享受。西岸美術館的公教活動恰好可以分為三種形态:書架,椅子和實驗台。“椅子”代表各類講座、影像賞析活動,台上的藝術家與台下觀衆相互分享見地。“實驗台”則是各類藝術工坊項目。
雖然公教活動已經在藝術愛好者圈内實現了“叫好又叫座”,但西岸美術館運營方卻深知,想要讓公教活動持續具有吸引力,目光就不能局限于圈内。通過全民參與讓美術館、讓藝術“破圈”,才是公教活動的意義所在。
“哇!地下!”互動裝置展 舒抒 攝
“從娃娃抓起”在這裡同樣适用。在“哇!地下!”互動裝置展的現場,小朋友們對這些五彩斑斓的裝置非常入迷。“水的旅行”讓孩子們看到代表水滴的藍色小球如何慢慢上升,展現自然界的水循環;在“獾的迷宮”,孩子們嘗試用毛氈仿造洞穴隧道,了解動物們在地下群居、儲存食物的方式;“海狸建築師”闆塊讓小朋友們動手搭建立體洞穴,學會保護人與自然共同的地球家園。
在這個由法國設計師瑪塔莉·卡賽特(Matali Crasset)為西岸美術館“智造展廳”量身打造的展覽裡,大人和孩子通過裝置藝術和沉浸式互動,共同感受和了解隐匿在地下的生态奇觀。而孩子們認真探究的模樣,則讓一旁的大人們都感到驚訝。
兒童美育是西岸美術館開館以來持續探索和實踐的領域之一,不僅在“時間的形态”“萬物的聲音”等常設展為小觀衆們開設了導覽,位于地下一層的“智造展廳遊樂場”和工作坊等區域,皆是開館之初就專門為親子互動展覽和活動開辟的空間。
法國新浪潮II活動現場
參與公教活動的“大朋友”也有讓藝術家和工作人員感到驚喜的時刻。2021年4月,西岸美術館啟動品牌項目“WBM影迹”,在一場關于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像藝術鑒賞活動中,現場觀衆對“新浪潮”是什麼、如何形成、怎樣演變等話題提問得非常細緻,即便與日常生活關聯不大,但卻是發自内心的對藝術的好奇與渴求。“這就是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展現。”現場一位導覽員這樣感歎。
“AI、泛技術與藝術” 系列活動現場
西岸美術館所在的徐彙濱江,是目前上海黃浦江畔唯一實施人工智能(AI)與藝術(ART)“雙A戰略”的區段。為此,西岸美術館于去年推出“AI、泛技術與藝術”系列活動,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之際,聯動多位學者、策展人、藝術家開展了12場形式多樣的活動,涵蓋新媒體影像作品展映、夜間沉浸式視聽展演、藝術科技工作坊、影像鑒賞與講座等,帶領人們在藝術空間體驗科技美學。該項目與“書架”均榮獲了2021年度上海市美術館優秀公教項目。
藝術是思考與引領
2021年度,西岸美術館共接待58.3萬人次,僅次于中華藝術宮位居第二,接連推出的夜場活動、全館聯動活動功不可沒。今年夏天,“西岸美術館大道”再度開啟“藝術夏令時”,餘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西岸館)等均開設了夜場。正在餘德耀美術館展出的“奈良美智”大展更是将夏季參觀時間延至21時,展期也延長到了明年1月。
《奈良美智》大展 餘德耀美術館 供圖
美術館的體驗性和社交屬性,正通過延長開館時間、舉辦各類活動而不斷加強。這不禁令人想到西岸美術館展陳項目的合作方,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
在旅居法國多年、師從建築大師包贊巴克的建築師王甯看來,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蓬皮杜中心,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前衛意義。這裡不隻是美術館,還包含了圖書館、影院、展廳、兒童工作坊,大人和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在外露的鋼結構和複雜的管線包裹的内部空間,則有着足夠的空間高度與靈活度,讓不同形式的藝術品都能與人産生交流。“藝術不僅僅是審美的問題,更是對社會進行反思與引領,而蓬皮杜中心本身就具有引領性和思考性。”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徐彙濱江、外灘沿線、虹橋地區等為代表的美術館集群,同時,以浦東美術館、上海黃浦區東一美術館、上海靜安尤倫斯美術館、上海蘇甯藝術館等為代表的“一江一河”美術館集群正雛形初顯。尤其在浦江兩岸,無論是近年來新開館的浦東美術館、西岸美術館,還是已經頗有資曆的複興藝術中心、龍美術館,都具有足夠獨特的空間形态,并且提供公共教育、文化休閑、咖啡、藝術商店等豐富的服務和業态支撐。
徐彙濱江“西岸美術館大道”
浦東美術館 來源:新華社
去年落戶靜安區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Edge,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國内的第二家分館。而無論是其“大本營”所在的北京798藝術區,還是UCCA沙丘美術館所在的北戴河“網紅社區”阿那亞,除了都是紅極一時的“打卡地”,更深一步看,它們的出現也為城市空間規劃、人與社區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樣闆。
主持設計UCCA沙丘美術館的建築師李虎,也是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更新改造的設計師。在改造徐彙濱江原中航油儲油罐的過程中,他亦受到了周邊西岸藝術中心等由飛機制造廠工業遺存所改造的美術館的啟發。美術館與空間、曆史的對話在浦江沿岸得以延續,并且不斷增強集群效應。
在人文資源豐富的徐彙區,轄區内目前共有11家美術館,包括3家國有美術館和8家民營美術館,去年接待觀衆約110萬人次。徐彙區文旅局通過加強各美術館與文旅資源間的合作互通,成立了“徐彙美育共同體聯盟”,實現了場館資源的共享和互補,從機制上進一步加強了美術館的集群效應。
當濃厚的美育氛圍陪伴你我的日常生活,我們所汲取的藝術養分也将貫穿一生。
欄目主編:唐烨 題圖來源:西岸美術館
來源:作者:舒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