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圖)
如果說最近有什麼歌,活躍在每一個視頻平台,包攬了大人和小孩的歌單,從五歲到五十歲,聽到第一句,就能條件反射般接上第二句,那一定就是陳奕迅的《孤勇者》。
這首歌是遊戲《英雄聯盟》衍生動畫的中文主題曲,配合劇情背景,帶着一種悲壯和勵志的複雜氣質,于2021年底正式發布。遊戲很火,但動畫并未大火,所以當時,《孤勇者》主要在遊戲玩家的群體裡流行。
誰都沒想到的是,在半年之後,這首歌的受衆從電競圈來到了幼兒園。有網友調侃道,陳奕迅估計也沒料到自己唱了首兒歌。
毫無疑問,這首歌要表達的意思相對沉重,甚至帶着成年人生活的真實和苦澀,小孩們并不能領會歌詞的深意。那麼,《孤勇者》是怎麼變成一首兒歌的,背後的邏輯離譜之中帶着一點靠譜。
在社交媒體上,可以經常刷到小孩子在教室,在家裡,在地鐵,大聲哼唱《孤勇者》的視頻。不誇張地說,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到最近的中小學畢業典禮,這首歌幾乎承包了每一個10後參加的文藝演出,甚至在幼兒園,也是“人均會唱”的水平。
網上流傳着這麼一個段子:以前搭讪小朋友的方式是“來給你個吃的”,現在搭讪小朋友的方式是“愛你孤身走暗巷”。其實這一句是《孤勇者》的歌詞,據說小學生聽到之後,會順着調子堅持把歌唱完。
結果有“社牛”真的到街上嘗試了,他在等待紅燈時成功與小學生對上暗号,收獲了一首完整的《孤勇者》。
《孤勇者》的走紅同樣影響着有孩子的家庭。有年輕的爸媽在網上抱怨,說自家小孩要求學會這首歌,因為班裡同學都會唱了。也有爸媽借此機會,找到了獎勵小孩的新方法:作業寫得好就可以聽兩遍《孤勇者》。
總的來說,大家對這種不按套路又出圈的走紅方式,都很感到意外。
不少年輕人表示,雖然這首歌我很喜歡,但我看不懂,為什麼小孩子們也會喜歡這首歌。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關于兒歌的記憶,大都是簡單又生活化,朗朗上口的,比如“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賣報歌》),或者是“别考個鴨蛋抱回家”(《數鴨子》)這樣的。
而唱着“去嗎,配嗎,這褴褛的披風,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的《孤勇者》顯然不具備這些特征。
除了在歌詞上的呈現方式不太利于兒童進行理解和表達,《孤勇者》的旋律在演唱方面也頗有難度。這首歌調不算高,但難就難在,唱的時候要在低音區保持旋律的完整,處理好斷句和換氣的位置,以及在沉穩中展現出爆發力。
在近期的音樂類綜藝節目《閃光的樂隊》和《乘風破浪第三季》中,有專業歌手嘗試改編和翻唱了這首歌,效果并沒有達到觀衆預期中的好。
何況小孩子們的嗓門普遍比較高,想唱這種低音多,旋律起伏不大,亟需通過情感進行烘托的歌,根本就像是離開舒适圈十萬八千裡,在雷區反複蹦迪。有意思的是,盡管唱《孤勇者》困難重重,他們還是樂此不疲。
(視覺中國/圖)
當我們試圖探尋《孤勇者》為什麼會成為兒歌的時候,從創作目的出發,會發現一個規律:它來自動畫片。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流行的那些兒歌,是不是常常會跟一個個動畫人物,一部部動畫片,聯系在一起。比如80後的《黑貓警長》《葫蘆娃》《灌籃高手》,90後的《哆啦A夢》《藍貓淘氣三千問》《迪迦奧特曼》,00後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冰雪奇緣》等等,這些兒歌的走紅與動畫片的賣座不無關系。
不過這些年出現的變化在于,動畫片的受衆越來越多地從兒童向大人轉移,無論是故事情節的核心設計,還是主題歌曲的選擇,都出現了“去低齡化”的趨勢。
就用幾年前火遍大街小巷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作為例子,在這個故事裡,公主不再是等待拯救的角色,她拯救了妹妹,讓不懷好意的王子滾蛋。這種情節對于大人和小孩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
而《冰雪奇緣》主題曲《Letitgo》,更是讓旋律在高音區逐段攀升,反複轟炸,達到流行歌手也不敢輕易挑戰的難度。但是,無論是英文的原版歌詞還是困難的高音,也都沒有影響到小孩對這首歌的喜歡。
既然提到英文,這裡出現了當下兒歌發展的另一個趨勢特點:沒那麼重視歌詞。
據觀察,很多小孩唱《孤勇者》或者《Letitgo》的時候,發音和咬字并不是那麼地準确,有時候難唱的句段幹脆跳開不唱,反複哼唱最上頭的幾句。所以說,他們之所以喜歡這些歌,不一定跟歌曲本身表達的涵義有關。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一種氛圍,當他們感受到了一首歌的氛圍,并且從心底裡産生共鳴的時候,這首歌就有可能成為兒歌。
也有人認為,《孤勇者》在兒童群體中的流行,是因為中二之魂燒到了人類幼崽的身上,因為前不久他們瘋狂追捧的《逆戰》,同樣讓大人摸不着頭腦。
其實“讓我們蕩起雙槳”也好,“愛你孤身走暗巷”也好,音樂審美本來就是個人的,隻要是健康向上、正面導向的歌曲,小孩們喜歡選擇哪一首作為兒歌,都問題不大。在這一方面,10後們确實比我們做得更好,走得更前。
小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