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尿檢中白細胞計數偏高是怎麼回事

尿檢中白細胞計數偏高是怎麼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19:51:27

尿檢中白細胞計數偏高是怎麼回事(尿檢中白細胞計數增高)1

案例經過

病例1

患者男性,66歲,就診于泌尿外科,臨床診斷膀胱惡性腫瘤,泌尿系感染,失眠等。

尿液分析檢測:WBC 276.30個/ul、RBC 3925.70個/ul、CAST 1.11個/ul、 BACT 209.90個/ul。

尿幹化學結果:白細胞酯酶( )、尿蛋白( )、尿潛血( )、尿糖( )、尿膽原( )。

儀器檢測結果觸犯科室制定的複檢規則,離心鏡檢發現除了白細胞、紅細胞較多外,偶可見胞體巨大的異常形态細胞

為進一步明确異常細胞種類,将尿沉渣塗片後進行瑞氏染色,鏡檢發現胞體巨大的細胞有一部分具有核質比高、核形不規則、染色質略細緻、漿量豐富,有的呈雲霧狀胞漿,根據這些特點确定為腫瘤細胞。同時還發現鏡下的白細胞中有二分之一以上并非中性粒細胞,而是嗜酸性粒細胞。

該患者尿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從何而來?是否考慮該患者合并有嗜酸性粒細胞膀胱炎?患者有沒有泌尿系感染?

帶着這些疑問與主管醫生溝通,得知該患者膀胱癌術後正在進行膀胱灌注化療,于是将尿沉渣染色結果備注在檢驗報告單上審核發布。

病例2

患者男性,61歲,就診于泌尿外科,臨床診斷膀胱炎、膀胱惡性腫瘤。

尿液分析檢測:WBC 90.00個/ul、EC 28.9個/ul、 BACT 66.70個/ul。

尿幹化學結果:白細胞酯酶( )、尿潛血(±)。離心鏡檢可見白細胞15-20個/HP,尿路上皮細胞5-7個/HP(圖4)。

因為鏡下有部分細胞結構不清晰,于是進行了塗片瑞氏染色,鏡下發現成團或散在分布的嗜酸性粒細胞,于是電話告知臨床醫生鏡檢情況并在報告單備注塗片染色結果。

案例啟示

尿液分析檢查作為一種無創性檢查,是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檢測方法之一,被稱為體外“腎活檢”。在臨床上,泌尿系統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膽系統疾病及多種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泌尿系統損害均可通過尿液分析發現異常,給臨床診斷、鑒别診斷及預後判斷提供幫助。當尿液有形成分結果與幹化學結果不一緻時必須要鏡檢複核,鏡檢時要嚴格按照标準操作規程複檢,如實報告各種異常成分的種類和數量。

對于大多數尿沉渣标本來說,我們隻能做到直接鏡檢确定有形成分的種類,這樣做對識别常見的紅細胞、白細胞、正常尿路上皮細胞、各種生理和病理性結晶、各種管型、真菌、陰道毛滴蟲是可以的,但是當尿沉渣中有形态不典型的特殊成分時,建議采取進一步的檢測識别手段予以确認,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多的給臨床報告更加準确、有診斷價值的信息。

根據經驗,尿沉渣塗片瑞氏染色鏡檢有如下作用:

(1)查找腫瘤細胞。通過瑞氏染色(或巴氏染色)才能确認腫瘤細胞,如果患者是初診,能夠幫助臨床确定診斷方向,如果患者有腫瘤病史或術後,能準确向臨床報告腫瘤組織有殘留、腫瘤複發或轉移,這對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和預後評估有重要意義。

(2)明确白細胞類别,協助臨床診斷。

因此,如果尿中白細胞增高但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狀或臨床感染證據不明确時,建議加做尿液塗片染色,對臨床診斷還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尿液塗片染色白細胞分類的意義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尿是最常見的,可見于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嗜酸性粒細胞尿可見于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和嗜酸性粒細胞膀胱炎;狼瘡性腎炎活動期尿中淋巴細胞增多;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單核細胞增多。

此外,腎移植術後1周内,尿中可出現較多的中性粒細胞,随後可逐漸減少至正常;若出現排異反應,尿中可見大量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因此尿中白細胞增多不能隻考慮泌尿系統感染。

(3)确定感染源。無論是細菌、真菌,還是寄生蟲造成的泌尿系統感染,均可引起尿中白細胞升高,如果尿沉渣直接鏡檢不能發現并确定這些病原微生物,通過塗片染色鏡檢查找病原體對确定感染源是細菌、真菌和/或陰道毛滴蟲是有幫助的,特别是存在于細胞内的細菌或真菌等病原體臨床意義更大。

總之,在尿沉渣中若發現不能識别的異常成分如特殊細胞、不明結晶或寄生蟲等,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包括化學染色、加熱或化學試驗等)進一步識别,盡可能給臨床提供更多有診斷價值的信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