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的前半集仍然聚焦在沈一石的賬冊引發的朝堂博弈。在朝堂博弈的同時,杭州、淳安複歸到一個短暫的平靜,下半集則聚焦在淳安海瑞的家事上 。第十八集的劇情大緻分成以下五個劇情:
第十七集,胡宗憲奉嘉靖的命令去試探嚴嵩,嚴嵩經受住了考驗,嘉靖心裡對此事也有了決斷。而第二天一早,嚴嵩進宮見到了嘉靖和胡宗憲,明白了嘉靖的試探,還是按照前一天和胡宗憲的說辭維護了胡宗憲。
▼嘉靖對胡宗憲和嚴嵩的關系心生嫉妒,他的挑撥沒有成功。不管如何,正事還是要繼續。嘉靖一如往常,從一個有共識的話題來切入正題。
▲“天地君親師”,嘉靖是天,是君,是天下的父;而嚴嵩是胡宗憲的老師。這句話,又把在場的人都涵蓋了進去。胡宗憲的回答也挑不出毛病,把自己放在一個低處。
▼嘉靖接着胡宗憲的話說。
▲這話是肯定了胡宗憲。小說裡面這段話意思差不多,但是話更尖銳。其中有一句是“不要連不肖子孫都護短才好”,就是暗指嚴世蕃了。
▼這樣敲打了一番,定了基調。嘉靖把話題轉到了沈一石的賬冊。
▲實際上這一問一答的内容,在場的四個人早就知道了,嘉靖挑明了,便是内心有了決斷了,他當着嚴嵩說出來,也是要嚴嵩的一個态度。
▼這裡有個小細節。嘉靖問到一半,看了嚴嵩一眼。
▼嚴嵩仿佛無所覺,兩眼空空,就和一個八十歲的老人沒有區别。
▼嘉靖見他如此,心中不忍。
▲嚴嵩太懂嘉靖,太知道怎麼觸動嘉靖心中的那一點憐憫。嘉靖何嘗不知道,但是二十年君臣之情也不假,嚴嵩給他背過的鍋卻實在不少。也不要小看了這一點憐憫,最後嚴嵩也不過是靠着這一點憐憫,得以善終。
▼胡宗憲回答完,嘉靖走下了禦座,問嚴嵩怎麼辦。
▼嘉靖在嚴嵩身前站定,嚴閣老先是扶着放冰的甕站了起來。
▲這個細節也很有趣。即使是現在的職場,你正坐在工位上,如果領導/同事來找你,對方如果是站着,你也是要站起來和他對話。這倒不是人人都會這樣做,但這樣做的人,總讓我更願意和他共事一些。
▼嚴嵩的回答也是,挑不出毛病。
▼嘉靖又繼續把話題拉扯到嚴世蕃的身上。
▲嘉靖厲害的地方就是這了。前面的“天地君親師”、“護犢子”的話是應在這了,他的調子定的很清楚了,嚴嵩當然知道,自己說出了“将嚴世蕃立刻革職”的話,絕不徇私。
▼嚴嵩的表态讓嘉靖滿意,他既然決定暫時不倒嚴,當然也不會動嚴世蕃。
▲小閣老總不至于太傻,沒有直接跨界去浙江撈錢,不過他下面一堆徒子徒孫,肯定也分了不少。
▼試探、敲打完嚴嵩,嘉靖便說出了自己的決斷。
▲表面上嘉靖這番決斷沒有任何和沈一石賬冊相關的信息,但這個決定又是由沈一石賬冊的事情引起。嘉靖這時候倒嚴的心思已經比之前“織造局買田”的時候更深了,他要削減嚴黨的勢力。他既然現在沒有下“倒嚴”的決心,那便不能動嚴嵩,先動的就是嚴世蕃,理由也是現成的,貪墨的鄭、何是嚴世蕃舉薦的。讓嚴世蕃退出内閣,他也不願意讓裕王一派做大,便把高拱和張居正也退了出去(根據第一集,高、張此時也是臨時入閣)。那内閣就隻剩下嚴嵩和徐階兩人,需要補人。補的李春芳和陳以勤兩人,李春芳是個獨善其身的老好人(這裡也有個bug,小說裡李春芳應該一直就在内閣);陳以勤曆史上應該是裕王一派,給裕王當了九年的老師,但在劇裡面顯然是沒有進入裕王的核心圈。從人員配置來看,嚴黨和裕王一派算是勢均力敵的。首輔還是嚴嵩,“實事讓徐階去幹”就很有意思了。哪些是“實事”可以讓徐階幹?哪些還是讓嚴嵩去做主?到底是徐階擔着“實事”的虛名?還是嚴嵩擔着“首輔”的虛名?這一番調整,相當于裕王一派折損了兩個閣員,換來嚴黨折損一個閣員 徐階“首輔接班人”,很難說到底是赢了還是輸了。
▼這個決定讓在場的人都有些意外,一時都忘了答應。嘉靖見沒人應,有些生氣。
▼嚴嵩和呂芳應了以後,嘉靖又吩咐了一番。
▲這番安排主要是三條:1. 讓徐階去宣旨;2. 讓嚴世蕃、高拱、張居正三個人看了賬冊後再宣旨;3. 讓内閣商議一個人去捉拿鄭泌昌何茂才。之前看這段的時候覺得有些奇怪,按理講,嘉靖通常會把話說的含糊讓下面的人去猜,很少會做這麼細緻的安排。諸如誰宣旨、什麼時候宣旨,都不像他會去關心的事情。咱們先往後看,這番安排看似不經意,實際上大有深意,嘉靖的心思實在太深。
▼說完了朝堂的決斷,嘉靖又讓胡宗憲早點趕回去。
▲清了外患才能對嚴黨下手┓( ´∀` )┏心疼胡宗憲......嘉靖讓他出力剿倭寇,是為了在政治上扳倒他老師的勢力,而其中,也包括他。
2. 内閣調整
嘉靖的決斷下了,他的旨意先是到了内閣。
▼按照嘉靖的安排,選之前,高拱、張居正、嚴世蕃三人先是圍着桌子看賬冊。
▲劇裡面沒有拍三個人的特寫,但可以想見,嚴世蕃内心一定是越看越緊張,高拱張居正兩人肯定是越看越興奮。
▼最先沉不住氣的果然是小閣老,拍案而起。
▲這句“把我們都害了”,明顯是說自己和這個事情脫不了幹系....不然害你啥....
▼徐階說話了。
▲注意哦,徐階已經知道了三人要退出内閣的事情,所以此時便不叫“小閣老”,叫了嚴世蕃的字。嚴世蕃要是再機敏些,此時就應該感受到事态有變,後續不該如此狂悖。
▼嚴世蕃一句話頂了回去。
▼徐階知道嚴世蕃要退閣,也不惱,修養極好的問嚴世蕃意見。
▲這番對話下來,嚴世蕃明顯還差徐閣老一個檔次。徐階最厲害的就是極沉得住氣,永遠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太能熬了。無論是第一集的禦前财政會議,嚴嵩找他談心,陳洪得勢後找他聯盟,還是倒嚴的最後時分,他很少有大的情緒波動,永遠克制着自己“不為”。但徐閣老一旦出手,都能直擊要害。也就是徐階這樣的人,能在嚴嵩底下待上二十年,熬走了嚴嵩,順利上位。内閣這五人,在為官的“術”上,嚴嵩和徐階是一個檔次,張居正是一個檔次,高拱和嚴世蕃又是一個檔次。
▼肅卿不知道自己要退閣,估計心裡也是有些幸災樂禍,表情非常微妙。
▲高肅卿:我看你怎麼圓┓( ´∀` )┏
▼看徐閣老把嚴世蕃怼的不行,趕緊上去幫忙又插了刀。
▲看到這裡就知道,嘉靖為何安排讓嚴世蕃、張居正、高拱三人先看賬冊了。賬冊裡沒有直接牽涉到嚴世蕃,但嘉靖要試探嚴世蕃是否真的不知情。嚴世蕃不知道嘉靖已做了決斷,狂悖不減,心急之下哪能想到那麼多,又這麼急切地提議讓自己的人去收拾浙江情況,簡直就差明着告訴大家“這件事情跟我嚴世蕃有關系,我得趕緊派自己人去收拾殘局,不要牽扯到我身上。”
▼對自己兒子的表現,嚴嵩已經沒眼看了。
▼嚴世蕃完全沒有覺察到他爹的異常,隻顧着怼高肅卿。
▲上一次織造局買田的事情還是沒讓他長記性,嘉靖此時已經對嚴黨起了疑心,他還是把所有的事情往嘉靖身上攀扯。
▼再讓嚴世蕃說下去,事情就不好收拾了。嚴嵩終于發話了。
▼知道已經有了旨意,高、張、嚴三人趕緊跪下來領旨。這篇聖旨不長,卻很有意思。既然要讓高、張、嚴三人退閣,先就要說下三人的問題。
▼到這都沒有什麼問題,念到下一句的時候,徐階頓了一下。
▲嘉靖這是陰了徐階啊┓( ´∀` )┏在這番博弈裡,三人退閣,徐階權勢稍微提升了點。讓徐階宣旨,“聽納嚴嵩徐階建言”,高拱心裡怎麼想?好呀,你徐階為了自己能“實領其事”,拿我當棄子,用我的閣員身份來換自己的升級進階。
▼高拱聽到此處,神色一下子就變了。
▲嘉靖已經有了倒嚴的心,以後就需要用裕王一派的人,他絕不要一個鐵闆一塊的裕王一派,這樣會影響他的權力。他需要内部有鬥争的勢力,此時便是挑撥高拱和徐階的關系。這才是他安排徐階宣旨的目的。高拱和徐階的鬥争,即使到最後也沒有明寫,但裕王府開小會的時候,明顯有了越來越多的争執。
▼徐階被陰了一下,也沒法解釋,隻得繼續念下去。
▼徐階選完旨,嚴嵩就發話讓三人領旨謝恩。
▼三人領旨謝恩,倔強的小閣老最後才磕頭謝恩┓( ´∀` )┏
▼雖然被退閣了,嚴世蕃還是狂悖不減,急着舉薦冒青煙和羅龍文去浙江善後。
▲高拱、張居正都舉薦譚綸。
▼三人還在争論,呂公公發話了。
▲嘉靖之前說的可是讓其他人商議一個人選,但其實他心裡也早有了人選,那便是趙貞吉。趙貞吉實在也是合适的人選,一則他是裕王一派,嚴黨一派隻會把事情往嘉靖身上攀扯;二則趙貞吉和胡汝貞關系不錯,他去浙江,至少不會掣胡宗憲的肘;三則趙貞吉也有才幹,事情能夠處理地幹淨。
▼除了主審,還可以推薦參與查辦,張居正馬上舉薦了海瑞和王用汲。
▲這個時候就發現“用人”的重要性了。若是嚴世蕃當時派到浙江的人得力,即使如今主審撈不着,至少這協助辦案的位置總能撈一個,也不至于事情都落在了裕王一派手裡。
▼張居正剛一說完,徐閣老就接言了。
▲這麼急切倒不像徐閣老的一貫作風。小說裡解釋了,徐閣老被嘉靖陰了一下,本就愁無處表忠心,此時趕緊表示自己還是站在裕王一派,并沒有用裕王一派的利益換取進身之階。
▼呂公公沒有異議,又問了嚴嵩。
▲嚴嵩很穩當,把李春芳和陳以勤一起請過來拟票。
▼嚴嵩發話了,小閣老第一個走了。高拱沒看徐階,行了個禮就走了。張居正還跟徐階對視了一下,行禮,走了。
▲拱拱的心中對徐階已經有了芥蒂。
至此,圍繞着沈一石賬冊的朝堂博弈算是結束了,博弈結果:
内閣:大調整。嚴世蕃、張居正、高拱退閣,徐階幹内閣的實事,但嚴嵩還是實事。
浙江:抓鄭泌昌、何茂才,追贓款。趙貞吉去當浙江巡撫,辦這個事情,海瑞、王用汲協助辦案。
3. 小閣老發飙
▼嚴世蕃、高拱、張居正三個冤家從内閣回部,要穿過一條長長的宮牆。
▲嚴世蕃在最前面,高拱第二,張居正走在最後。走在最前面的死的最快┓( ´∀` )┏
▼三人被退閣,心裡都憋着氣,小閣老又是最先沉不住氣的,調轉過頭就開始嘲諷。
▼高拱當然毫不示弱,嘲諷嚴世蕃的短腿。
▲話說張志堅老師對于小閣老來講确實有些太帥了。
▼罵人不揭短,高肅卿這是捅着嚴世蕃的痛處了。嚴世蕃哪裡饒得了他,也說了他最痛的地方。
▲小閣老在戳人痛處這一點上一向異于常人的敏銳。這算得上是明白的挑撥離間了,要是往日還好,偏偏今天嘉靖陰了徐階一把,疑心也在高拱心中種下了,嚴世蕃隻是把高拱心裡的疑惑說了出來。後來高拱和趙貞吉也一直不對付。
▼即使明白了嚴世蕃是在挑撥,高拱也沒法有力地回擊,隻說自己根本不想當首輔。
▲拱拱這話說起來也不怎麼有底氣,他如何不想呢~
▼說罷,高拱越過嚴世蕃,撞了一下嚴世蕃的肩膀,揚長而去。
▲拱拱也挺過分的。用原著的話說,“挑了一槍,便揚長而去”。這種最氣人了,被挑的人無處發洩,隻能自己生氣。
▼嚴世蕃氣得不行,又不好意思追上去撞回來,便又攔住了張居正。
▲高拱和嚴世蕃年歲相仿,嚴世蕃還叫高拱的字,張居正比高拱小十來歲,嚴世蕃連字都不叫了,俨然把自己當長輩了。
▼張神童聰明,當然知道嚴嵩是在諷刺他“神童”。
▼張居正被這麼嘲諷,也不急,隻反問了回去。
▲挾天子以令諸侯,張居正這是給嚴世蕃挖坑。
▼嚴世蕃當然不會對号入座,他繞了過去。
▼張居正不在曹操孔北海身上繞,趕緊搶占道德制高點。
▲哈~推薦太史公的《報任安書》~
▼看張居正搶占制高點,說到“為國”,嚴世蕃心裡更憤怒。
▲小閣老的心态很有意思。他很多次都說過這類的話,比如跟嚴嵩說自己是為了嚴家,跟胡宗憲說“兩京一十三省都在我肩上扛着”,小閣老打心底是認為自己是為國殚精竭慮,還為嘉靖、他爹背了無數的鍋。他内心估計覺得撈錢也是順便的,比起他為國家做的事,這些錢财都不算什麼。然而......無論是曆史意見還是時代意見,他這個“奸臣”名号是怎麼都洗不脫的。曆史上大多被釘在恥辱柱上的罪人,知恥的并不多。所以評判一個人,不能看他是怎麼說的,還是要看他怎麼做的。
▼聽嚴世蕃這麼說,張居正反倒定住了,要仔細聽聽嚴世蕃的“為國”。
▼嚴世蕃便接過話茬,開始訴說自己的不容易。
▲小閣老這話其實....很是有理有據啊....如果不了解改稻為桑的前因後果,聽起來簡直是為國為民,卻被奸臣阻撓的大忠臣啊。
▼張居正是神童,自然沒有被繞進去。
▲張居正不愧是徐階的學生啊。對付嚴世蕃這一套簡直如出一轍,徐徐誘之,讓嚴世蕃先說,再抓住嚴世蕃話裡的漏洞,一擊即中。
▼嚴世被怼地沒話說,隻好胡攪蠻纏起來。
▲emmm....小閣老你還逼着人家辭職呢,竟然真的好意思拿胡宗憲說事。
▼小閣老說完這一段,就準備走了,走了幾步,還是覺得不痛快,又調轉過頭發洩。
▲小閣老終于也明白,嚴黨最大的底牌就是胡宗憲了,軍國大事,胡宗憲的不可替代性太強。攪吧攪吧~~
▼嚴世蕃走了,這句“大明朝完了”不知是否觸動了張太嶽的隐憂,他站了很久。
▲這個鏡頭真好看。若幹年後,嘉靖、嚴嵩、嚴世蕃都去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重擔落在了張太嶽的肩上,不知道太嶽還是否能想起這句“大明朝完了”。隻是不管他如何籠絡太監,糾纏于宮闱,最後權傾天下,大明終究還是完了。曆史滾滾向前,個人的努力,終究是徒勞。
3. 海瑞看病
其實這一段對主線劇情沒有太大的用處,但對理解海瑞這個人物卻不可缺少。這一段明白反映出海瑞的家庭關系。海瑞家庭簡單,母親、妻子、女兒,他對待這三個也并不同。
▼朝廷發生劇變,旨意還沒有下到地方。此時的淳安,一片平靜。海瑞送完義民從軍營裡回來,還沒進家門,就看到了王牢頭在他家門口鬼鬼祟祟。
▲王牢頭此時對海瑞還是很谄媚的,縣官不如現管,自己的直接領導很關鍵。
▼原來王牢頭是來送禮讨好海瑞的。
▼海瑞知道了怎麼回事,便打發走了王牢頭。
▲第二條電視劇裡沒有說,小說海瑞說自己信奉回教,不吃豬肉。┓( ´∀` )┏電視劇這個設定有些難以接受......說好的明教呢.....
▼打發走了王牢頭,海瑞開了門,海女拿着棍子出來了。
▲默默心疼一把王牢頭,感受到了他的不容易哈哈哈。送個禮還要被打。
▼海女看到是海瑞,軟軟地叫了句阿爹。
▲海女真可愛啊~長大後一定是個美人~~
▼海瑞聽女兒這樣說也笑了,牽着女兒進了家。
▼進了門,海女先是搬椅子給海瑞坐,又打水給海瑞洗腳。
▲海女真是超乖巧。不過也看出來海瑞家裡家教很嚴,從小也不嬌慣孩子。海瑞老父親的笑容看起來也很暖。
▼海瑞看女兒乖巧,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枝花。
▲這段也是書裡沒有的。電視劇這段真是超暖,天天拿大明律怼天怼地的海瑞,卻是一個出門會給女兒帶花花的男人。他其實并沒有那麼的冷酷不近人情,他也是個普通的父親。
▼海瑞洗完腳後,就進了屋子拜見海母。
▲海母性情剛烈,打王牢頭的主意自然是她出的。注意海母坐在椅子上,腳上還踩了東西。小說有寫,海母踩的是椰子┓( ´∀` )┏海南的特有風俗?
▼放一張大圖。
▲這樣看又有點像石頭......
▼問候了一番,海瑞就打水來給海母洗腳,海母推說海妻已經洗過了,海瑞卻還堅持要給母親洗腳。
▲海瑞事母至孝,可見一斑。
▼洗腳時,海母便聊起了李時珍。
▼聽說李時珍還在,海母便要請李時珍來給海瑞看病。
▲看的,便是不孕不育的問題┓( ´∀` )┏
▼一聽海母要見李時珍,海瑞便頓住了。海母察覺到海瑞的遲疑,便問。
▼海瑞隻敢說是李時珍脾氣太大。
▼海母不傻,知道海瑞是怕自己脾氣大。
▲海瑞對着外面多大的官,都一副直言不諱的樣子,在家裡卻是一點都不敢惹母親不高興,趕緊說自己沒這個意思。
▼海母讓海瑞去請李時珍,隻說不會得罪李時珍。
▼母親的命令,海瑞是不敢不從的,便來縣衙請李時珍。
▼海瑞先和李時珍寒暄了一陣,李時珍又問了問前方的戰事(李時珍也是醫者仁心啊)。得知前方沒有戰事,李時珍就放心了,想起譚綸的囑托,就打算給海瑞看病。
▼海瑞來請李時珍倒不是為了自己無後的事。
▼李時珍也很聰明,他對海瑞的情況也了解,馬上反應過來。
▲李時珍敬慕海瑞的為人,也願意給他家裡人看病,利索地答應了。
▼到海瑞家門口,海瑞還是囑托了李時珍一番。
▼海瑞便囑托到。
▲李時珍在海瑞面前格外的好說話,這是真把海瑞當朋友,體諒他的難處。
▼見李時珍這麼配合,海瑞心生感激,便行了個禮。
▲這個劇裡把李時珍是作為海瑞的對照寫的,一個醫人,一個醫國。兩人在外的名聲都有些古怪不近人情,但他兩人卻能和諧相處,大約志同道合,總能互相體諒些。
▼李時珍進了海瑞的家,先是脫了鞋,洗了腳。
▼海母出來迎,李時珍還行了跪拜的大禮。
▲李時珍醫術高明,對達官貴人也不假辭色,給胡宗憲看病時,遇到一省大員趙貞吉也不過執平禮,拱一拱手罷了,此處跪拜海母,是極大的禮數了。
▼見到李時珍行了這麼大的禮,海瑞也趕緊跪下來,在旁邊給李時珍拜回去。
▲海瑞此人,其實極通人情世故,他被寡母帶大,曆經人情冷暖,哪能不懂呢。隻是他極敏感,能夠分辨出對方對他是真情還是假意罷了。
▼海瑞扶起了李時珍,海母便開始寒暄,又就“李太醫”的稱呼打了一番官司。
▼然而海母是認死理的人。
▲海母是真的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很認死理。
▼李時珍感受到海瑞的尴尬,趕忙解圍。
▼海瑞感念李時珍體諒,便請李時珍診脈。
▲海瑞是擔心海母有肝火心火的病,海母卻不以為意。所有老人都不愛看大夫,海母也不例外。
▼李時珍是名醫,不光醫術高明,對付病人也很有一套,也跟着勸解。
▲不過兩句,就說動了海母。海瑞不解,但見母親願意診脈,也沒有多問。
▼李時珍診了脈,就說了診斷結果。
▼聽說母親沒事,海瑞也寬了心,問道之前那句俗語是什麼。
▼聽了這個,三人也都笑了。笑了一陣,海瑞又起母親的情況。
▲這個病簡單說起來,就是“世上隻有一種病——窮病”。大冬天也要辛苦勞作,自然選擇的結果┓( ´∀` )┏這也是借李時珍的口解釋了海瑞“極陽之體”的由來。
▼給海母看了病,海母又讓海女把海妻叫出來,想讓李時珍看看他們不孕不育的毛病。
▲這要靠他們自己hahahahahahaha醫生隻能給方子,種田還是要靠莊稼人自己啊~~
▼海妻明顯剛從廚房裡幹活出來,海瑞讓她搬個凳子來坐。
▲海瑞連“夫人”的稱呼都沒有一句,明顯和妻子是冷淡的。但他讓妻子坐的這一舉動又讓海母不太高興。
▼海母不太高興,也不顧李時珍在,刁難起海妻來。
▼海妻也是性格溫和,竟然也順從着行了一禮。
▼海母還是不滿足,接着訓示海妻。
▼海妻下意識理了下劉海,又進屋去收拾下。
▼海瑞再孝,也知道母親這有些過頭了,看着妻子的方向很是愧疚。
▼海母又對着李時珍數落兒媳。
▲李時珍打着圓場,海母卻無所覺。海母大約是個好妻子,也是個好母親,為人剛烈,人品也為人敬服,但也着實是個惡婆婆。而在妻子、母親的關系中,海瑞隻一味在乎他母親的感受,絲毫沒有考慮他的妻子,他是個好父親,好兒子,卻也絕不是一個好丈夫。
▼既然是給兒子兒媳看病,海母也不方便,就進了裡屋。
▼海母進了裡屋,海瑞對着李時珍就有些尴尬,就解釋起來。
▼李時珍會意,也跟着勸道。
▲哈哈哈,元芳很懂嘛。海瑞能生女兒,證明夫妻生理機能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海母對兒媳婦如此苛刻,夫妻感情肯定不好,夫妻生活也不太和睦。這也側面解釋了李時珍能這麼遷就海母的原因,敬慕海瑞是原因,感同身受也是原因。
▼不過元芳大概也猜不到,他們并不是夫妻生活不和睦,是夫妻生活太少。
▲┓( ´∀` )┏天天在母親屋子裡伺候,哪還有啥夫妻生活。不播種怎麼能有收成呢........
▼海妻換了衣服,發髻也重新绾了绾出來。
▲海妻選角也不錯,清秀有餘,美豔不足,五官也很耐看。看起來也是個苦命人。
▼李時珍診了脈,心裡更有底了。生不出孩子是心病,不是身體的病。心病還需心藥,李時珍讓兩人互相看看對方。
▲已經生完了孩子,這倆還像陌生人,都低頭不敢看對方。
▼見他倆還是低頭,李時珍就有些生氣。
▼海瑞夫妻還是隻看着李時珍,李時珍大怒。
▼海母聽到李時珍怒了,趕緊出來看,和天下所有婆婆一樣,心疼兒子,先罵的便是兒媳。
▼海妻對婆母的指責也很習慣了,趕緊認錯。
▼趁海母在的時候,李時珍也開了方子。
▲李時珍聰明,他知道這症結還是在海母身上,就襯海母在的時候開方子。
▼夫妻二人擡起了眼,卻不約而同看向了海母。
▼得了海母的話,兩人才看向了對方。
▼見兩人看向了對方,李時珍又讓兩人笑一笑。
▼海瑞便窘迫地笑起來。
▼見海瑞笑的窘迫,實在怪異,海妻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萬事開頭難,李時珍循循善誘,讓兩人笑開些。
▼兩人便笑得更開懷起來了。
▲笑是會傳染的,一屋子人就都笑起來了。
▼李時珍看完病,海瑞便要出門買些吃的款待,剛出門,就見田有祿來了。
▲同樣是送禮,田有祿比起王牢頭還是會送禮多了。一個是“二老爺”,一個是“六老爺”,這不是沒道理的。第一是送禮的時機,李太醫來了,正是家裡要做飯的時候,這時機掐得剛好,絕對是有心;第二是送禮的内容,事先打聽了海瑞的偏好,知道不能送豬肉,送的東西有肉有酒,分量也剛好;第三是送禮的借口,海瑞清廉,說是送給他肯定不收,送給李太醫,李太醫給百姓治病,置辦酒菜也是應該,這送禮有充分的正當性,海瑞就沒有理由拒絕了。所有的一切,都演得很好。這裡面最難把握的是“送禮的借口”,既要充分,又不能太假,實在太難卡了。
▼隻是海瑞畢竟是海瑞,有他自己的準則。
▲這其實有個很小的細節,海瑞本來是想直接給錢給田有祿,頓了下,發現自己身上沒有帶銅闆,想起自己把錢都交給了母親.........┓( ´∀` )┏也是和馬爸爸一樣不碰錢的主,隻是一個是真沒有,一個是太多了....
▼看到田縣丞,海瑞又想起了他父親的事情,問了句。
▼海瑞又問了田有祿他媳婦的反應。
▼出人意料的,海瑞竟然難得的湊到田縣丞耳邊寬慰了句。
▲這些細節的塑造真是神來之筆,讓海瑞從那個道德制高頂點的神變得可親近起來了,他也和世界上大多男人一樣,夾在母親妻子之間無能為力。
▼海瑞拿好了吃的,準備回屋,田有祿卻叫住了他,說是省裡來人了。
▼海瑞知道浙江要掀起大案,便隻想瞞過去,暫時打發走就好。
▼既然瞞不住了,還是要親自去見見。
▼田縣丞先是安撫了下省裡來的人,海瑞便來了。省裡的人見到海瑞,就切入了正題。
▲鄭、何二人現在隻想着把絲綢支出來,一俊遮百醜,此時哪還顧得上受災不受災,盡全力去收生絲。
▼海瑞打定主意不交,先把問題踢給田有祿。
▲田有祿機敏,領會到海瑞的意思,隻說沒有生絲。
▼這書吏已經看到了生絲,雖然海瑞聲名在外,但他手上有省裡的文書,底氣也足,接着催。
▼織造局的作坊都是沈一石的,已經被抄了,海瑞奇怪,為什麼還有作坊。
▼書吏解釋,沈一石的作坊要賣給徽商了。
▲說完,書吏就告辭了。
▼田有祿送了送書吏,又來請示海瑞要不要收生絲。
▼海瑞已經從高翰文處獲知沈一石賬冊的事情,估摸着日子,知道浙江要掀起大案,鄭、何二人絕逃脫不了,淡定地把文書壓了下去。
▲田有祿才能不弱,隻是他并不知道沈一石賬冊的信息。有時候,領導比下屬更能做出正确的決策,并非因為領導能力更強,而是領導知道的信息更多。田有祿要是有機會,做不到封疆大吏,做到何茂才這個位置應該問題不大。
4. 鄭、何會徽商
▼朝廷抓鄭、何二人的旨意還在路上。鄭、何正在陪徽商看作坊,他們對沈一石賬冊已經送到宮裡一無所知,還想通過變賣沈一石的家産湊到軍需,再收生絲織出絲綢來免罪。
▼看完了作坊,便要談正事了,鄭泌昌便讓楊金水上座。
▲鄭泌昌是想盡辦法甩鍋,連賣作坊也一定讓楊金水出頭,不過這本來也是織造局的作坊,讓楊金水做主也說得過去。楊金水也是人精,哪裡肯入他的套。
好啦~這集到這裡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