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本傑明的原型

本傑明的原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8:58:34

本傑明的原型(外國專家看河北)1

人物名片

本傑明·大衛·西瑞,美國人,1985年出生。2012年來到河北廊坊,現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外籍英語教師,2020年獲燕趙友誼獎。

【閱讀提示】

今年,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外籍教師本傑明·大衛·西瑞,來河北十年了。

本傑明由衷地喜歡當“英語老師”,2012年,他在朋友的建議下,下定決心來到中國,并如願在河北廊坊找到了稱心的工作。十年裡,本傑明在廊坊工作,也在廊坊娶妻生子,他從生活工作的日常點滴中,感受和記錄着廊坊與河北的十年之變。

本傑明的原型(外國專家看河北)2

本傑明·大衛·西瑞在給學生們線上授課。 河北日報記者 薛嶽虎攝

從小就對中國很向往

記者:從2012年來到廊坊,你來河北恰好整整十年了。當初是怎麼決定從美國來這裡的呢?

本傑明:我特别喜歡當老師,在美國讀大學時我學的英語專業,但2008年畢業後我發現美國有太多的英語老師,當英語老師薪水很低。于是我自學編程,在華盛頓的一家機械工程類公司裡當程序員。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當“IT狂人”,太累太忙。

我最喜歡的還是當英語老師。當時我每周三都會到一個免費教成人英語的公益組織當志願者,給130多個來自中國、韓國等國家的人上英語課。

當時,我跟一個2007年便來到中國工作的朋友聊天,他告訴我中國需要英語老師,為什麼不來中國試一試?

記者:當時聽到朋友的建議你是什麼感覺?

本傑明:我此前雖然沒有來過中國,但對中國很有好感。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媽媽就給我買過一本介紹中國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的書,我就很喜歡,對中國很向往。我小時候還特别愛看成龍電影,尤其喜歡《警察故事》,當時就覺得,“Oh,China is cool”。

2012年,我下定決心來中國試試。我朋友在保定一所大學當外教,但當時那所大學不缺外教了,正好聽說廊坊師範學院招外教,我一看廊坊離北京還很近,好,可以。

我在美國吃過中國菜,但那是美國風味的中國菜,不好吃。但我來到廊坊,發現中國菜太好吃了,尤其是西紅柿炒雞蛋,我就更喜歡在這兒了。

記者:據說學生們都很喜歡你,因為你能跟他們玩到一起,而且你講課很有趣。

本傑明:應該是的,我很用心地準備我的課程。上課10分鐘,課前要有120分鐘的準備。我要做PPT,看書,還要設計遊戲場景,很多工作要做。

我教的英語偏重應用,所以我經常提前設計好一些場景讓大家像演話劇一樣演出來,這樣既有趣又有助于他們活學活用。這些設計的靈感基本都來自中國的小品。我看很多小品,我特别喜歡賈玲,喜歡看她的各種電視節目。流行的喜劇電影《你好,李煥英》《獨行月球》,我也都愛看。

不僅是演話劇,我每節課都會請學生用英語做演講。令我高興的是,他們都很自信大方,非常善于展示自己,我們的課堂氛圍總是輕松融洽。我2013年剛來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的時候,和7個男學生每天約着一起踢足球、打籃球,我還教他們美式橄榄球,他們教我中文,我教他們英文。現在我們還經常通過微信聯系。

記者:聽說你不僅在學校上課,自從到了廊坊,還一直公益授課?

本傑明:對,一到廊坊就成立了一個英語角,最開始我們是在朋友家裡舉辦,免費教住在附近的人學英語。第一次來了3個人,後來越來越多,2017年就有75個人了。因為人太多,我們把“教室”搬到了朋友的修車廠。

後來,我就是在這裡認識了我老婆,當時她也來學英語,我見到她第一眼,就“哇”,一見鐘情。

我認為想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就一定要做公益,當然獻血、保護環境等都可以,我做公益的方式就是免費教大家學英語。

在河北的歸屬感越來越強

記者:我了解到,當初武漢發生疫情時,你曾号召國外的朋友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然後剪輯成一個視頻發在了網上。為什麼會想做這件事呢?

本傑明:我在電視上看到武漢當時的情況,心裡很難受,想做些什麼。我媳婦兒給我出主意,說可以動員我在美國的親朋好友,請他們每人錄上一句話,表達我們對中國人民的鼓勵和支持。

原本預估隻能找到30位親友錄制視頻,結果這一倡議被親友發到網上後得到了全球網友的響應,來自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的300餘位網友發來視頻,甚至在視頻制作完成後,世界各地的祝福視頻仍源源不斷地發給我們。

之所以覺得這件事非做不可,是因為我來到中國,發現大家都很友好。結婚前,我趁暑假去過海南三亞、福建莆田、北京平谷等很多地方,幾乎都是住在朋友家,他們都把我當親人一樣對待。結婚以後,我基本都是跟着媳婦兒回東北,我從心裡感念中國人的友好。在廊坊,我在公園裡跟着一個師傅免費學了三年太極拳,他雖然不會說英語,但手把手教我,給我調整動作。

正是感念這些美好,所以當中國人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也想傳達給他們一份力量。

記者:來河北,來廊坊整整十年了,覺得廊坊變化大嗎?

本傑明:我一開始來廊坊的時候,廊坊沒有星巴克,麥當勞也隻有一家。我到超市買牛奶,隻有袋裝的,跟我們那兒特别不一樣。

當時的廊坊,西環路以西就基本什麼都沒有了,但現在那裡特别繁華。現在廊坊的開發區發展得很好,但當時那裡還很空曠。

我媳婦兒喜歡逛北京的三裡屯,我們經常坐高鐵到北京逛街,但2012年我剛來時,廊坊到北京隻有一早一晚兩班動車,現在每30分鐘幾乎就有一趟高鐵。

記者:十年來,你一直從事教育行業,有沒有特别關注河北教育方面的變化?

本傑明:有,我也聽家人在讨論,孩子們以後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我也有自己的寶寶,今後我們大概率會一直生活在廊坊,河北教育的積極變革,也讓我對寶寶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另外,我感覺變化特别大的是河北的教育投入力度。我2013年來到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時,上課主要是在老校區。當時給機械學院的學生上課是在4号樓,那是1978年建的老房子,教室裡都是老式台式機,每次一開機,都是“咚”的一聲,插進去光盤,反應也特别慢。我有的課也在現在的東校區上,這邊的教學條件就好很多。聽說最近這邊還要再換一批新的教學設備,黑闆都是帶顯示屏的。我們還聽說,學校正在推進固安新校區的建設,那個學校更大,太期待了。

記者:我了解到,2014年你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外國專家,2020年又獲得了燕趙友誼獎。

本傑明:對,河北對外國專家很重視。前幾天我剛剛收到河北省科技廳外國專家管理處發來的《關于組織參加2022年京津冀高端外國專家學術交流活動的通知》。這次活動是在天津,但因為寶寶太小家裡缺人手,我今年就不參加了。

事實上,我每年都被邀請參加一些這樣的活動,我也得以有機會親身感受河北的發展、中國的發展。2019年,省裡組織我們去貴州,參觀貴州的大數據發展情況,我們還到苗寨,聽他們的脫貧故事。

在我們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校也是不斷地給外籍教師改善待遇,包括工資、保險和培訓。我所在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每年都組織部門培訓,包括文化培訓,讓我們了解河北文化、廊坊文化,更加熱愛我們的第二故鄉。

在河北,外國人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河北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拿廊坊來說,我剛來廊坊時,算上我,好像隻有3個常住的外國人,但到2019年,廊坊已經有3000多外國人了。我們在河北的歸屬感越來越強。(河北日報記者 周聰聰)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