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17:17:17

黃簡講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11——草書釋讀5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

三 人體:鼻

「口」是一個部首,「目」也是一個部首,但「鼻」不是,「鼻」屬于部首「自」。

3.1自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2

「自」是一個象形字,人的鼻子,下面是兩個鼻孔,中間兩橫和上面的人字形,應當在高一點的位置,表示兩眼之間的皺紋。羅中立先生的名作《父親》,老人兩眼之間就有這種皺紋。「自」是「鼻」的本字,《說文解字》說:「自,讀若鼻」。後來借為「自已」的「自」,大約是表示自己,往往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3

金文、小篆中,下面鼻孔不畫了,但上面人字形皺紋還保留。秦簡有兩種寫法,一種是隸定,也有人字形,另一種把撇捺變成了撇橫,這個我們講過多次,如隸書「來」字,草書「天」字,都有這樣變化。漢隸中也有把人字形寫為豎橫的。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4

草書「自」有幾種寫法,最老實是皇象的章草,短撇一啄,接下來鐵圍勢,鐵圍中兩橫,奮筆勢。陸機《平複帖》「自」,把一啄和鐵圍勢合并了,奮筆勢兩橫縮短就是兩點,兩點連寫就是一豎或者一撇。張芝、智永不寫短撇改用一點,然後鐵圍勢,再奮筆勢或豎筆勢。這些寫法隻是稍有變化而已,其實是差不多的。

王獻之《忽動帖》有一個「自」,看起來取勢與衆不同,其實跟陸機寫的是一樣的,隻是把第一筆升高了。

3.2鼻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5

剛才說「鼻」本來寫起來很簡單,後來借用于「自」了,借出去的東西往往要不回來,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這一來表示鼻子下面要加一個聲符「畀」,成為新字,「畀」在廣東話中是常用字,「給錢」就是「畀錢」。草書「鼻」,上面的「自」不變,中間的「田」,大口用羊角勢,裡面橫豎十字,省略。下面橫撇豎,變成「大」字形,即戈法化勢。這樣寫出來就是草書的「鼻」字。上面的「自」,皇象寫得規規矩矩,你用剛才說的那些方法草化「自」也是可以的。

3.3臭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6

這個字甲骨文就有,下面畫個狗,上面「自」就是狗鼻子,狗鼻子對氣味最敏感了,所以本來讀Xiu4。「臭」也指所有的氣味,後來慢慢演變成Chou4,隻剩下難聞的氣味了。趙孟俯、鄧文原和高二适都寫過這個字,下面本來是「犬」,我講過草書中可以省一點,直接寫為「大」字形,這是戈法化勢。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7

四 人體:耳

「耳」也是一個部首,「耳」部的字不少。

4.1耳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8

「耳」是象形字,有簡單的,有複雜的,甲骨文、金文都是這樣,給我們看見老祖宗怎樣畫耳朵。小篆脫離耳朵樣子,秦簡完全是小篆的隸定。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9

我們先來看看小篆「耳」的構成,它用了三條線,先圈出一個框,然後在框内加上一橫。這裡我說是三條線,不說三筆,因為實際寫起來,第一條線就是需要分為兩筆來寫。秦簡是早期隸書,筆順依據小篆的寫法,由此産生章草,草化的基本思想還是圍,把「耳」字外框,當作大口那樣圍起來,最後再加一點,就是原來那一橫。你可以說這草字是鐵圍化勢,然後裡面加一側點,或者分成奮筆勢加倚人勢也可以。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0

「耳」在今草中隻寫一個框架,裡面無須寫筆畫,看王羲之《十七帖》中的「耳」,應該是奮筆勢。「耳」常用作句末感歎詞,有時最後一豎随感情拉得很長。智永《千字文》把框架中的空間壓得非常小,不留空白,看起來有點像「了」字,懷素也差不多,這樣寫不是奮筆勢了,可歸入曲鈎勢。

4.2耶

「耶」在古文中經常用作語氣詞,使用頻率很高。這個字左邊是「耳」,這是部首,右旁是邑。當「耳」出現在一個字的左邊,草化方法有些變化,看索靖寫的章草,取勢是兩橫一豎,因為一豎寫完要轉出右旁,所以看起來是兩橫一撇,這還是奮筆勢,隻是兩橫之間過渡用虛筆。至于下面轉出到右旁的這弧線,跟「耳」本身沒有關系。衛恒的寫法縮小兩橫,橫變成了點,還取消了橫豎之間的明節點,畫出大圏就是曲鈎勢,衛恒把最後轉右的這虛筆寫得很實,加上這一筆就是「子」字形,飛帶化勢了。

「子」字形飛帶化勢,出現在左邊可以表示很多意思,「子」本身就是一個部首,如「孫」字;「子」字形還可以表示絞絲旁,讀音是Mi4,如「細」字;「車」如果出現在左邊,也可以寫成「子」字形。這是不是很容易搞錯?當然是。「耳」字當作部首出現在左邊,就應該有所區别,首先,「耳」字不像子部、纟部和車部,這三部最後一筆是實筆,而「耳」隻是虛筆。考慮到很多人這一筆可能寫實,那上面虛化一筆,不寫出來,這就有所區别了。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1

索靖、衛恒、王羲之「耳」字旁都是這樣寫法,應該說,這在當時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右旁是邑耳勢,在草書中像節耳化勢一樣,一豎也可以寫為一點,成為邑耳化勢。簡言之,本來曲鈎勢加一豎是邑耳勢,現在曲鈎勢加一點,是邑耳化勢,我們後面還會遇到它。

4.3聽

「聽」小篆是這樣的,隸書有省一橫的,就是「心」上面的那一橫。這樣,「聽」可分為三個部分:左上角是「耳」,草化方法跟剛才一樣,曲鈎化勢。「耳」下面是聲旁,音同挺,可以省略不寫。右旁是「徳」這個字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2

的簡省,省去了雙人旁,草化方法是從上到下三段,各用一小橫替代,奮筆勢。最後,把左邊的「耳」曲鈎勢和右旁的奮筆勢裹束起來,就是草書「聽」。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3

這兩字現在你可以識了,都是草書「聽」。我想說一下分筆勢的問題,看孫過庭這個「聽」,第一勢是曲鈎化勢,虛化中間一筆,第二勢從左邊起筆,到右旁就是三橫奮筆勢。你不能把奮筆勢的第一筆歸給左邊「耳」,講不通。我多次贊揚孫過庭的優點,也指出過懷素的缺點,這裡兩個字比較一下,自然就見高低。死背草字沒有用,懂得草法自然容易記憶。

4.4聲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4

見過這種古代樂器嗎?這叫磬,懸挂起來後,用小槌擊打有非常清越的聲音。磬在曆史上出現很早,據考證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國博這件石磬是商朝的,三千多年了。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5

甲骨文的「磬」字,中間是一個磬,為曲尺形,磬上面不是草,有人說是架子,或說可能是繩子,左下角是手,抓住小槌,以前講過這是「攴」字,敲打的意思,整個字就是在演奏。籀文「磬」大緻差不多,小篆在下面加了一個「石」,表示是石磬。

知道了「磬」,就懂得「聲」這個字了,小篆寫法,上面基本上同籀文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6

的「磬」,下面寫了一個「耳」,表示聽到了擊磬的聲音。秦簡省略了小篆那兩個口,隻用一橫替代。智永草書「聲」,進一步省去了「又」。跟秦簡一對比,知道這寫法本源于小篆和秦隸。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7

有一個傳說是羊欣寫的「聲」字,取勢比智永簡單。智永這寫法取四個筆勢,羊欣隻有三個:第一勢取奮筆勢,「七」字形,跟「士」意思是一樣的。第二勢把左下角和右上角筆畫組合,取鳳翅勢。第三勢「耳」字,取曲鈎勢。跟智永寫的仔細比一比,隻是略有變化,但看起來比較靈動,很多人會喜歡。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8

懷素《自叙帖》有三個「聲」,取勢完全相同,特點是不省略左邊的「口」,宋代黃庭堅、明代祝枝山都受他影響,但寫草書要分清筆勢,過于纏繞,連綿不斷,分不清筆勢,實為草書大忌。王铎有一個「聲」,更多了一個圈眼,我想他是從集王羲之《聖教序》中化出來的,草書創作主要表現在取勢變化上,放在這裡給大家參考。

五 人體:牙齒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19

「牙」和「齒」是兩個概念,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統言之皆稱齒、稱牙,析言之則前當唇者稱齒,後在輔車者稱牙,牙較大于齒。」「輔車」指牙床,後牙床那些大齒稱為「牙」。「牙」和「齒」都可以用于統稱,或者合稱「牙齒」。分而言之,嘴唇後面、能接觸到嘴唇的是齒,齒比較小;齒再往裡面那些大的稱為牙,牙大于齒。成語有「唇齒相依」這說法,不會說「唇牙相依」,大象有兩個長長的牙,但古人稱象齒,因為位置在嘴唇前。

5.1齒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20

知道了「齒」的定義,馬上就能理解甲骨文的「齒」字,外框是嘴巴,嘴唇下有幾顆牙齒。小篆「齒」上面加了「止」,表示聲音,秦簡上寫的「齒」,就是小篆的隸定。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21

草書「齒」承小篆和秦隸而來,用了四個筆勢:上面的「止」,把曲線拉直,成為豎筆勢,這是一。上下嘴唇一個「口」字形,用鐵圍勢,這是二。上面兩顆牙齒,用羊角勢,這是三。一橫加下面兩顆牙齒,用雞頭勢,這是四。注意這一橫用了兩次,鐵圍勢和雞頭勢都用到橫。裹束起來,就得到草書的「齒」字。

5.2牙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22

《說文》:「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壯齒」就是大牙齒,金文表現的就是「上下相錯之形」,這裡跟嘴唇沒有關系了,所以不畫嘴唇。小篆出之金文,線條拉長,做了美化。小篆可拆成兩部分,上面牙兩筆,下面也用兩筆,這是草書的來源,上面取奮筆勢移位,下面曲線拉直,變成一豎一撇,一撇一豎是立人勢,一豎一撇就是立人倒筆勢。然後裹束起來,成為草字「牙」。裹束後筆勢改變了,我們看見中間是一個鈎裹勢,鈎裹勢上面皇象寫了一個短橫,看起來有點像策,跟鈎裹勢相交的是一個長撇,這是掠。有些同學不喜歡單一筆勢,其實單一筆勢是避不開的。

黃簡講書法第七級課程中此的寫法(黃簡講書法耳)23

皇象《急就章》中有兩個「牙」字,最後一筆寫法不同,一個用掠,另一個用策。用了策,看起來很容易誤會成「與﹝與﹞」,我在前面講過,「與」在章草中寫法是這樣的,在今草中類似「天」,絕對不會和「牙」搞錯。就算是懷素寫的這個「與」,也和「牙」相差很大。

今天就講這些,謝謝。

本節要點:

· 人體-鼻:自,鼻,臭。

· 人體-耳:耳,耶,聽,聲。

· 人體-牙齒:牙,齒。

複習思考:

· 怎樣寫草書「自力更生」?

· 怎樣寫草書「伶牙俐齒」?

· 《禮記·樂記》:「君子聽磬聲」,試用草書寫出這句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