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視頻剪輯 趙鵬
通訊員 李蔚然 周馨
11月16日,湖北老河口市薛集鎮,從河北走失的聾啞人都紅江終于與家人團圓。在過去的12年裡,80後小夥子陳小峰把他當親人照顧,和這個比他大14歲的漢子結下深情厚誼。
初見:街頭偶遇流浪漢,冬穿夏裝隻比劃
農村的一天開始得特别早。18日上午10時許,極目新聞記者來到老河口市薛集鎮陳廟村。在綠峰蛋雞合作社裡,陳小峰已經忙活了半天,将新拖來的玉米碼好後,換上幹淨的白棉襖,卻藏不住褲腳和鞋子上的一層灰。
盡管得知聾啞漢姓都,但村裡鄉親和陳小峰一家都習慣用方言叫他“啞巴”。
陳小峰個子不高,圓臉小眼。他清晰地記得和都紅江的首次相遇。
陳小峰(左)和父親陳豐全(右)與聾啞漢都紅江合影
當時,他剛從廣東潮州回到老家老河口市,在市裡一家電器廠打工,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2009年冬天,比現在更冷些的時候,那天上午,他騎着摩托車從廠裡出來,看到路邊有個人,大冬天穿着短袖趿着雙涼拖鞋,背上背個破布袋。
看到這個邋遢漢子,陳小峰不由得想起自己17歲剛去潮州打工時,身上隻有30多元錢,說好的工廠招人又不招了,他也背着個袋子,一個人在那家陶瓷廠門口待了兩晚上。
于是,他走上前跟男人打招呼,誰知男人隻是搖頭卻不說話,手上比劃着什麼。想着這男人可能沒吃飯,他也用手比劃了一個吃飯的動作。男人點點頭,就跟着他到了旁邊一家小餐館。小峰說,那天啞巴吃了一大盆飯。
飯吃了,陳小峰确定這是個聾啞人。他犯了難。自己住公司宿舍,又沒錢,把他丢下吧,又不忍心。于是,他騎着摩托把人帶回了30公裡外薛集鎮的家。
陳小峰的母親孫金蓮說,當看到兒子領着這麼個人回家時,一開始也不接受。“他自己已經結婚成家,有老婆孩子,一家人的負擔大得很,還多管閑事。”但是,當天晚餐,他們還是準備好一桌飯菜将漢子請上了桌。
當看到漢子吃飯規矩有禮,心裡石頭也放下——“感覺不是個壞人,他吃飯隻夾自己眼前的菜,也不在碗裡抄來抄去。”孫金蓮說,尤其看到他腳凍得通紅,一雙拖鞋裂了幾個口子基本穿不住時,好可憐的。
就這樣,啞巴留了下來。這一留,就是12年。
糟心:腿腳潰爛肚子疼 為他治病花光積蓄
“人領回來,也就添雙碗筷的事,我們吃什麼他吃什麼。”讓陳小峰沒想到的是,麻煩很快來了。
陳小峰不抽煙不喝酒,但是啞巴樣樣都會。于是,陳小峰跟小賣部的鄰居交待,賬記在他的頭上。啞巴也不客氣,一開始就拿了十幾元一包的黃鶴樓煙,一天兩包。小峰犯難了,回去跟啞巴比劃着說,“我也沒錢,煙可以抽差點的。”啞巴也懂事,再以後隻拿五六元的便宜煙。
沒過幾天,陳小峰發現,啞巴的小腿處好幾處傷口,化膿潰爛。于是,帶他到村衛生室去治療。小峰要去打工,臨走前,跟村衛生室的交待,所有花銷記他賬上。
村衛生室的醫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給啞巴可不止治一兩回病。記得啞巴剛來不久,陳家人發現啞巴總時不時地按肚子,也帶他到衛生室看過,後來還帶到鎮裡的醫院去檢查,還住了一個月的院。啞巴沒有身份證沒有醫保,所有醫藥費都得陳小峰掏。
都紅江住的房間
“我們都勸他們不管算了,跟你家非親非故,你家又沒田沒地不用他幹活,自己都顧不上還管别人。他們家心好,一直留着。”村民陳會兵說。
為了啞巴,陳小峰還曾跟妻子吵過架。收留啞巴時,妻子剛去上海打工不久,那一年的春節也沒回家,因此不知道家裡多了個人。直到一年後,妻子問他家裡有多少錢,陳小峰支支吾吾地說“沒有錢”。妻子氣壞了,“我每個月寄幾千塊錢回來給你家用養孩子,你把錢花哪裡了?”等第二年春節妻子回來,發現家裡多個人,立馬全明白了。
善良的妻子盡管心裡不爽,但看到聾啞漢懂禮節,也不惹事,還會主動幫家裡種菜做家務,也就慢慢接受了他。
相處:同住窩棚蓋一床被子 小夥背負50萬元債務
小兩口在外打工,老夫妻在家帶孫子,啞巴來的第三年,陳小峰的女兒也出生了。2015年,看着周圍養殖蛋雞的賺了錢,陳小峰決定創業養雞。
也是個冬天,陳小峰拿出幾萬元積蓄,開始整養殖場。“當時還沒有廠房,我們倆就在這荒坡上搭了個棚子睡。”指着養殖廠門口的草叢,陳小峰說,特别感激有啞巴相伴的日子。兩人一起整地面,一起蓋廠房,一起進小雞苗,一起建生産線。白天幹活,晚上兩人一床被子睡在一起。
創業并不順利,兩人雄心勃勃,期望雞仔長大生蛋就有收獲。然而,等雞真的生蛋,而且還攢了1000多件等出手,禽流感來了。“雞苗是賒的,玉米是賒的。青年雞苗買的時候15元一隻,賣的時候隻賣2.5元一斤,一隻才賣7元,虧了一半。”
陳小峰在養殖場
辛苦幾個月,第一批雞不僅沒賺錢,還倒虧了20多萬元。深受打擊的陳小峰,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吃不喝一個星期沒出門。
住在他隔壁的啞巴心裡也不好受。陳小峰父親陳豐全說,那段時間,啞巴明顯情緒低落,給他零花錢他也不要,他還主動做飯給陳小峰吃。
消沉了幾天,陳小峰卷起鋪蓋到附近工廠打零工,一天100元報酬。100元,要養家養兩個孩子,壓力大啊!談到這段經曆,陳小峰淚流滿面。
“夏天啤酒冬天白酒,即使最困難時小峰也沒斷過啞巴的煙酒。”村民陳豐舉說,他好多次看到陳小峰給錢啞巴,啞巴也會拍拍口袋,意思是自己有錢花,不用小峰給。
“我也想過給他找工作,讓他自立更生。”但是,沒有身份證,當地也沒有大工廠,幹活都是靠随機安排,啞巴聽不見溝通不便,沒人要他。
後來,陳小峰到銀行貸款30萬元東山再起。這一批雞蛋下線,陳小峰終于賺了幾萬元。誰知,第三批雞苗上線時,疫情又來了。“我和他晚上幹活,白天拖着雞蛋到市裡賣。” 盡管到現在還欠着50萬債務,但兩人在艱苦中積下了難以割舍的親情。
尋親:不懈尋找十幾年 聾啞漢對恩人跪地磕頭
十幾年來,陳小峰從未放棄為啞巴尋親。
啞巴聽不見不會說話,也不會寫字,但會寫都和江兩個字,還會寫四川兩個字。于是,陳小峰到派出所報案,想查查啞巴是不是四川人。但是一無所獲,DNA比對也沒有結果。
相處久了,陳小峰用手語和啞巴的交流越來越順暢,他會問啞巴從哪裡來,叫什麼。問得多了,啞巴就抱着頭,還用拳頭砸自己的頭,想着可能受過刺激,陳小峰也就不再問。
附近村民陳豐舉說,啞巴經常到他家去玩。有一次,他的孫女在家玩拼圖,正好是一幅中國地圖,他讓啞巴指出自己是哪裡的,結果啞巴指到了貴州。陳小峰得知信息後,興奮地跑到派出所去查詢,結果仍無結果。
眼見尋親無望,陳小峰拿出自己身份證詢問啞巴,是否願意在薛集鎮落戶,啞巴高興得直點頭。後來,村裡也開了證明,但最後,因種種原因身份證沒有辦成。
村民陳會兵是單身漢,和啞巴最熟。陳會兵說,啞巴性格開朗,有時他過來玩,啞巴會把破的雞蛋給他捎幾個。鎮上公路兩邊長滿了楊樹,有一次,啞巴指着楊樹比劃着告訴他和其他村民,等他去世後,就用這楊樹做個棺材躺進去。“他也沒想到自己會找到家人。”陳會兵說。
11月初,眼看周圍百姓都打上了疫苗,陳小峰也想讓啞巴去打。苦于沒有身份信息,此時已經當上駐村輔警的他再次動起了為啞巴尋親的念頭。同時,薛集派出所民警也一直想給轄區這位特殊居民一個正式身份。
11月12日,在民警和口語老師的引導下,啞巴在紙上歪歪扭扭地寫下“都紅江”三個字。通過查詢人口信息,發現河北泊頭市四營鎮有一人信息與他高度相似。15日,民警手機視頻連線對方家屬,當看到屏幕那頭的女子時,啞巴激動得“撲通”一下跪到地上連連磕頭。
16日,家屬從河北連夜趕到老河口。當都紅江看到車上下來的四妹時,兩人飛奔到一起抱頭痛哭。失散12年的親人終于團圓。
“視頻連線當天晚上,他還比劃着告訴我,說不回去。可能太久沒看到親人了,當天看到家人來了就走了。”陳小峰給極目新聞記者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裡,河北的小村莊裡拉起了“歡迎都紅江回家”的橫幅,敲鑼打鼓鞭炮齊鳴,村裡擺着酒席慶祝他回家。
都紅江的外甥穆海明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太感謝湖北的好人了,陳小峰太偉大了。把我舅舅照顧得這麼好。代表我們全家感謝他。以後陳家也是我們的親戚。”他說,聽母親說,當年舅舅騎自行車去姑奶奶家走親戚,可能喝了酒迷路了,身上又沒錢。在流浪到湖北之前,很可能還挨過别人打受過刺激。“我媽說,如果對他不好,舅舅早跑了。”他提到,16日帶舅舅回家當天,發現舅舅房間還放着一紙箱子的新衣服,都是陳小峰陸續買給舅舅的,舅舅一直沒舍得穿。
陳小峰抹着眼淚說,相處12年,最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都紅江,1968年生,比他大14歲。家人帶他走的當天,都紅江圍着養殖場轉了一圈又一圈,吃飯的時候,都紅江突然放下碗對他跪地磕頭,後來車子開出院子,都紅江又打開車門下來,對着他再次跪地磕了幾個頭才上車。
“有很多的不舍,希望他在河北過上安穩日子,我家大門随時為他敞開。”陳小峰說,這兩天10歲的女兒還責怪他怎麼讓啞巴伯伯走了。
18日,在極目新聞發出聾啞漢認親消息後的第二天,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為陳小峰頒發“天天正能量特别獎”,為鼓勵其愛心舉動,為其提供1萬元的獎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