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著名音樂家李延年曾經寫過一句著名的歌詞,那便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句詞所形容的是一個女子極為美麗,以至于看一眼守城的将士就會讓城池陷落,而看一眼君王就會讓一個國家走向滅亡。在許多人眼中,一次回眸就導緻國家毀滅是一種藝術加工後的誇張說法,不過在曆史上,其實真的有這樣三個女子,她們的笑直接導緻了三大王朝的覆滅,被認為是真正做到了"傾國傾城"。
當先的一位名叫妹喜,她生活在夏朝末年,是有施氏之女,後來夏朝軍隊擊敗有施,她則與财寶、牛馬一起被作為戰利品帶到了君主夏桀的面前。妹喜生得天姿國色,瞬間便讓夏桀為之臣服,從此再不管國事,隻一心一意與之尋歡作樂。
據皇甫谧的《帝王世紀》記載:"妺喜好聞裂缯之聲而笑,桀為發缯裂之,以順适其意。"也就是說,妹喜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每當聽到就會發笑。在那個技藝落後的年代,絹帛是十分珍貴的物件,但為了博美人一笑,夏桀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織成精美的絹帛,并送到妹喜面前撕裂讨其歡心。終于,因為受不了夏桀的種種荒唐行徑,成湯率領民衆進行反抗,并消滅了夏朝。
相比于妹喜,纣王所寵愛的妲己無疑更加有名,和妹喜因絹帛撕裂發笑不同,妲己喜歡看人受酷刑慘死的樣子,而衆多酷刑中她最愛的便是"炮烙"。據《列女傳》記載:"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
根據描述,這種古代酷刑具體來說就是在一根銅柱上塗油,底下燒炭,并要求受刑者在柱上行走。顯然,行走在塗了油的銅柱上者就算再怎麼小心翼翼也會不慎掉入炭中被燒死,而妲己偏偏就是愛看這些人的垂死掙紮和凄慘死狀,并且看到後會露出攝人心魄的笑容。因為沉迷享樂,纣王遭到了衆叛親離,商朝也走向了滅亡。
最後一個"傾國"的女子也很著名,那便是"烽火戲諸侯"的主人公之一——褒姒。褒姒生于褒國,和妹喜、妲己類似,她也是因自己的國家被擊敗而作為投降的"禮品"進入了王宮。姿色絕美的褒姒有一個令周幽王不滿的點,那便是不愛笑,為了讓美人展露笑顔,幽王點燃求援的烽火,等到諸侯趕來救駕時又告訴他們并沒有敵人入侵。
看到諸侯們氣急敗壞又無可奈何的樣子,褒姒終于笑了出來,而為了多欣賞這一美好的畫面,幽王此後多次點燃烽火台,這使得諸侯們對其逐漸失去了信任。終于,當申國聯合犬戎等勢力攻打周朝時,幽王的求救被諸侯們當作戲弄而無視,西周王朝由此滅亡。
從上文的叙述來看,似乎妹喜、妲己和褒姒便是夏、商、西周三代王朝滅亡的兇手,或者至少可以說是引燃導火索的火種。不過,這種"自古以來"的論調在近些年來已經顯得越來越缺乏說服力了。一方面,妹喜、妲己和褒姒都有着雷同的人生經曆——在自己的國家、部族被擊敗後成為求和的籌碼,這不由得讓人懷疑她們事迹的真實性。
一種得到廣泛認可的觀點認為,妹喜等人之所以被史書記載,其實是為了替君王"背鍋",好讓人們能夠把王朝的覆滅歸咎于女子,從而警示後人不要沉迷于享樂。自古以來人們常說"紅顔禍水",可實際上這三個女子不但是被當作物品送入王宮,還基本都背負着國仇家恨,以及身不由己的苦悶和怨恨。
有人說,妹喜之所以展現出自己對奢侈浪費的喜愛,為的就是消耗夏朝國力,并激起民衆對夏桀的不滿。按照這一邏輯,那麼或許妲己和褒姒的行為也都包含着滿滿的恨意,是為了報複視自己為玩物的君王和不公的命運才故意而為之。如果真的隻是為了給王朝的滅亡找到一個替罪羊,曆代史家就在沒有什麼證據的基礎上對這三個女子加以抹黑,這實在是令人悲哀的。
總的來說,人們都認為夏、商、西周的滅亡和妹喜、妲己、褒姒三個女子脫不開幹系,甚至由此衍生出"褒妲之色誤國"等說法。實際上,這種行為是很不負責任的,正如遊戲本來是為了消遣放松而誕生,但許多人為之沉迷,這是沉迷者自己缺乏自控力導緻的,而非初衷是休閑娛樂的遊戲本身有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