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隴集團的支持下,以李淵為核心的唐朝政權,于公元618年建立。此後,面對天下各大諸侯以及盤踞勢力,李淵都能派出武将征戰讨伐,并順利将大唐版圖越擴越大。
那麼,就當時唐朝初年的猛将來說,究竟誰更厲害一些呢?尤其是尉遲恭和秦瓊,這兩位“國寶”武将來說,是秦瓊實力更強?還是尉遲恭風采更甚?
關于這件事情,我們就不得不從當時尉遲恭、秦瓊相互之間的戰鬥開始說起,并通過兩人之間的戰鬥來進行判斷。
後人常以“關公戰秦瓊”,而沒有“關公戰尉遲恭”,來判斷秦瓊遠比尉遲恭更強,其實是有失偏頗的一種說法。
如果沒有史料的幫助,這樣的認知不過是對個人喜好的一種牽強解釋。
和其他王朝建立不一樣,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危機并沒有解除。倘若不是李唐集團最終取得對多方勢力的勝利,中國古代曆史都有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而其中對李唐集團威脅最大的一股軍事勢力,便是從突厥“留學”歸來的劉武周。不僅連續打敗李唐四次征伐,甚至還一度威脅到李唐主場的安全。
事情發生在公元619年,原隋朝邊關校尉劉武周,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和突厥攀上了親戚關系。
隋朝覆滅以後,得到突厥人支持的劉武周,便率領大軍自北向南發動進攻,直接将當時負責鎮守太原的李淵四子李元吉打得不知所措。
當李淵還在長安籌劃年終任務指标的時候,李元吉便帶來了虧本的消息。
盛怒之下,李淵放出狠話,勢必讓劉武周有來無回。結果從第一波讨逆大軍到第四波讨逆大軍,全都大敗而歸,這一下讓李淵驚慌失措。
要不是關隴集團家大業大,李唐早就被李淵敗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終于明白,征讨暫時還是不要想了,老老實實地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比啥都強。
果然,主場作戰的劉武周,雖然屢戰屢勝,但到了李淵的大本營以後,他還真沒啥好的辦法,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李淵隻等劉武周糧草供應不足,最終無奈退兵即可。
不過此時我們的主角李世民登場,他料定對方久攻不下,必然會心生慌亂。隻要趁機掩殺,劉武周從此不足為懼。看到自己兒子如此出色,李淵欣慰無比。
尉遲戰秦瓊為了表示支持,李淵出資出力,主動送李世民渡黃河安營紮寨,讓李世民尋找機會和劉武周方展開戰鬥。
剛好,當時李世民手下大将秦瓊,對方相應區域的武将則是尉遲恭,也就有機會來了一次宿命的對決。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李世民安排秦瓊出戰尉遲恭,要求秦瓊假裝敗退,誘敵深入。
尉遲恭不知是計,果真上當,最終導緻兩千人進入埋伏圈中兵敗陣亡。李世民則趁機率軍沖殺,逼迫劉武周退回突厥。而負責斷後的尉遲恭眼見逃跑無望,無奈選擇投降李世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整個過程之中,尉遲恭和秦瓊曾經先後在安邑、呂州、雀鼠谷、介休交手四次,放開手腳的秦瓊,都追着尉遲恭打。
由此可見,相較于尉遲恭來說,秦瓊的實際戰鬥力,顯然更勝一籌。
可既然如此,為何唐太宗李世民的淩煙閣24功臣之中,尉遲恭總排名第七,秦瓊的總排名卻位居末位呢?
關鍵原因就在于,李世民後來發動的玄武門事變中,秦瓊和尉遲恭兩人不同的選擇。而這也說明武将争鬥,絕不是一時一刻就能決定高低。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手刃哥哥李建成,尉遲恭則殺了李元吉以後,還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槍挑頭顱震懾衆人。
可秦瓊呢?對于李世民的選擇并沒有太大支持。在他的心裡面,更忠心的是李唐這個勢力,而并非李世民本人。君視臣為心腹、臣視君為手足,兩人的人生軌迹,也從此發生了轉變。
當然,也有人認為當時秦瓊并不是沒有選擇支持李世民,而是秦瓊自身因為常年征戰,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所以心有餘而力不足。
可不論是出于什麼原因,都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好在兩人功成名就以後,都因李世民的喜愛(主要是李世民殺死親兄弟後心虛,讓兩人站崗守護)而成了後世門神,也算有了不錯的結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