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0 19:50:27

歐陽詢鮮有墨迹存世,這無疑是對歐體愛好者的一個遺憾,但這也增加了歐體的神秘感。閑言少叙,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1

左《千字文》,右《九成宮》

我們在學習歐體楷書時,非常注重筆畫的精細,為了達到這種目的,回鋒法應運而生。注意上圖紅圈,右圖碑版寫得幹幹淨淨,而左圖墨迹則有明顯的“毛刺”。

米芾在《海嶽名言》中說:“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迹觀之,乃得趣。”看來曆代書家對墨迹都非常推崇,但如果隻有刻本怎麼辦?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2

啟功曾說:

“學書别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

他主張透過木刻、石刻拓本字口模糊的“霧霁”,去識“廬山”真面目。然“透過刀鋒看筆鋒”,非有獨具匠心之功是不能做得到的。書家寫本,拓之上石(或木),乃第一次損耗也。茲以王羲之《蘭亭序》兩種流傳的摹本為例子來證明,唐宋書法镌石(木)的精美程度,曆來倍受贊賞。但仍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如下圖: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3

左墨迹,右拓片

“茂”字“撇”和“鈎”區别十分明顯。兩個字的“意味”也大相徑庭。前者筆劃之間的牽絲和映帶極富“情”趣,而後者則顯得相對理性,甚至有些呆滞,特别是上面的兩點,過渡不自然,顯得生硬又牽強。以下三字中,紙本中的“竹”字末筆,有牽絲,其“情”趣與前面映照,整體看,氣韻通暢。而後者則少許多東西。可見,拓之上石,雖良工亦必然有所損耗也。勒石成硨,刀工或優或劣,第二次損耗也。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4

左墨迹,中石刻,右拓片

茲以前期出土的《高昌墓表磚》為例子。十分慶幸這批墓磚中,在同塊磚上面有刻字(碑味書法)和朱書(帖味書法)兩類痕迹。它是先塗一層粉垩使磚面平滑易寫,由于粉垩吸水性強,使提按轉折、濃淡燥潤的用筆曆曆在目。更為可貴的是在這塊墓磚上,分别有刻字和朱墨兩組相同的“七十有”等字。僅僅隻有幾十個字的幕磚,無論從運筆和書法風格上看,均為人同一時期所為,但朱筆字與被刀刻劃後的感覺大有異趣。如下圖: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5

左墨迹,右碑刻

二者的區别在于: 前者是典型的帖味書風,後者則是典型的金石書法。根據清代康有為的理論來評判優劣的話,他肯定贊賞後者。而其實是同一人在同一時間所書寫的。如果說讓當代大家啟功先生以“透過刀鋒”的方法來“觀”和“照”的話,以啟老的功力,其“筆鋒”想必應是同一種“味道”。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6

同一時間同一人書寫的字,為什麼刻寫與不刻寫,“情趣”大不一樣呢? 歲月漫泐,第三次損耗也。下面是《黃庭經》碑在不同時期所産生的拓片。詳細比較,其可品味的“元素”是不一樣的。正如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和老星鳳樓的拓片較早,透出秀氣清晰的筆鋒。另拓《黃庭經》圖片則顯得古抽,漫漶,富于曆史和歲月的痕迹。

如何看碑帖的章法(為什麼要多臨帖)7

左星鳳樓本,右故宮藏本

對于拓片,拓工優劣,第四次損耗也。正如上面的例子,這中間的差别也包括有不同的拓工技術的差異在内。即使是同一拓工,不同時期的拓片,所産生的效果(“味道”)也是不一樣的。這裡勿須詳論。

總結

要高質量的“從剝離到還原”,依賴于書者對筆法的精深認識。所以,對研究刻本作者同時期的墨迹顯得彌足珍貴!

故民間有雲:

臨碑不臨帖, 到老一場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