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05 22:11:51

臨床常用調整髒腑氣血對穴的應用,我們治療疾病過程中不要求選的穴位越多越好,用最少的穴位起最大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1.大陵、尺澤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1

功效:清瀉心包、肺、胃郁熱。

主治:咽幹、口鼻幹燥、音啞、胸痛、口苦,甚則鼻舌生瘡、便秘、溲赤、咳吐濃痰等症。

穴性分析:大陵為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輸土穴,具有清瀉心包熱邪的特殊治療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喉痹、口幹、胸脅痛。《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心胸疼痛、兩脅攻注。《針灸學》記載:主治心肌炎、胃炎、扁桃體炎、失眠、肋間神經痛。

尺澤為手太陰肺經的合(水)穴,有清熱潤肺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喉痹、口舌幹、咳嗽唾涎、心痛、肺脹膨膨缺盆中痛,心煩悶亂。《針灸學》記載:主治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咯血、咽喉腫痛。

兩穴的主治部位都是咽喉、肺、胃、胸,其症狀性質都是熱證、實證,配合應用加強了清熱瀉火的作用。

2.太淵、太白

功效:健脾補肺。

主治:由于肺脾兩虛、肺氣不降、肺氣不運而出現的氣短、喘息、面腫、脹滿、乏力納少、二便不利(或遺溺不控)等症狀。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2

穴性分析:太淵為手太陰肺經的原穴、輸土穴、脈會,有補肺益氣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喘不得息、卒遺矢無度。《循經考穴編》記載:頭風面腫痛。《針灸學》記載:哮喘、肺結核。

太白為足太陰脾經的原穴、輸土穴,具有健脾化濕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腹脹食不化、嘔吐、洩瀉、大便難、膝股酸、轉筋、身重。《循經考穴編》記載:胸腹脹、腳氣。

兩穴配合,對肺脾兩虛的納少、乏力、腹脹、中滿等症可以起到培補的作用。

3.通裡、照海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3

功效:交通心腎。

主治:由于腎水不足、心火不降而出現的失眠、舌強語澀,甚至心神浮越、呆癡、煩躁不甯等症。

穴性分析:通裡為手少陰心經的絡穴,可瀉外腑之有餘,補本經之不足,能調整心經之虛實。《針灸聚英》記載:主治懊、暴喑不言、喉閉少氣。《針灸學》記載:主治怔忡、少氣遺溺、心悸、心痛、心動過緩、神經衰弱、癔病性失語、精神分裂症。

照海屬足少陰腎經,為陰跷脈的起點,具有疏通少陰、引心火下行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咽幹、心悲不樂、四肢懈惰、嗜卧。《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溺難、女子淋瀝、月水不調。《針灸學》記載:主治咽幹、喉炎、扁桃體炎、神經衰弱、癔病。

臨床應視心經之虛實而施補瀉。照海常用補法,有較好的安神、甯志、清心益腎的作用。

4.太溪、太沖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4

功效:固元、平肝息風。

主治:上實下虛證,腎虛、肝陽上擾出現的眩暈、失眠、耳鳴、遺精、上逆嘔吐等。

穴性分析:太溪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輸土穴,有滋陰潤燥、補腎固元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足寒至節、喘息嘔吐、默默嗜卧、大便難、瘦瘠。《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腎家虛冷、陽痿不起,或腎家邪實。《針灸學》記載:主治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痛、耳鳴、神經衰弱。

太沖為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輸土穴,有平肝息風、活血通絡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胸脅支滿、大便難、小便不利、嘔逆。《循經考穴編》記載:主治行步艱難、腳軟無力、兩丸骞縮、五指拘攣。《針灸學》記載:主治頭暈、眩暈、高血壓、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經不調、血小闆減少症、四肢關節酸痛。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5

兩穴配伍,補太溪、瀉太沖,用于虛性頭暈、眩暈嘔吐等症,有明顯的降逆、安神、培補下元的作用。

5.神門、三陰交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6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主治:由于心脾不足、血不養心而出現的心悸、怔忡,神不守舍而出現的失眠、多夢等症。

穴性分析:神門為手少陰心經的原穴、輸土穴,有安神、甯心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狂悲笑、心性癡呆、健忘心煩。《針灸學》記載:主治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髒病。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7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三陰經的交會穴,有健脾化濕、疏肝補腎的作用。《針灸聚英》記載:主治脾胃虛弱、經脈虛耗不行。《針灸學》記載:主治神經衰弱、腹脹腹痛、濕疹。

兩穴配伍具有明顯的養血安神的效果,是臨床治療心脾不足所緻失眠、心悸的基本方。

6.内關、蠡溝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8

功效:疏散厥陰郁熱。

主治:月經不調、精神疲勞,缺乏運動引起的疾病(熱象少)。

穴性分析:内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甲乙經》記載:主治心澹澹而善驚恐。《備急千金要方》記載:主治心中暴痛,虛則心煩。《針灸大成》記載:主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補之。

蠡溝為足厥陰肝經的絡穴。

同名經絡穴相配,可以疏通厥陰之絡的氣血,通過絡脈系統将厥陰瘀滞與邪氣轉輸至相表裡的少陽經。因此針對厥陰瘀滞所緻的病症效好,如精神疲勞、虛煩、萎靡不振等厥陰失暢之疾。

7.大陵、行間

功效:清化厥陰之熱。

主治:月經不調、經前綜合征等伴有煩躁和熱象者,更年期綜合征、失眠、血管緊張性頭痛、小兒多動症、焦慮煩躁等疾患。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9

穴性分析:大陵為手厥陰心包經原穴、輸土穴,為火經子穴。行間為足厥陰肝經荥穴,為木經子穴。兩穴配合擅長清解厥陰之熱,具有很強的清熱、行氣、化瘀的作用,可用于厥陰郁熱的各種病症。

内關、蠡溝與大陵、行間兩組腧穴雖都為厥陰經配穴,但内關、蠡溝偏于對氣機的調整,解郁疏通;大陵、行間則偏于清熱。臨證需詳察病機,與病症病機契合方能取得良效。

8.血海、曲池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10

功效:養血化瘀、行血活血、調和營血。

主治:營血不和所緻的皮膚疾患。

穴性分析: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洩大腸風熱,清熱救燥,使肺氣宣降通暢,具有調和營血的功效。《馬丹陽十二穴歌》記載:主治偏風手不收,遍身風癬癞。《百症賦》記載:發熱仗少沖曲池之津。

血海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功能清血熱,散風祛濕,調經止血。善治因營血有熱而緻的皮膚瘙癢、濕疹、隐疹、荨麻疹。

兩穴配合對于營血不和而緻的皮膚疾患效好。

9.陰郄、複溜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11

功效:交通心腎、益氣斂汗。

主治:常用于小兒髒腑失調而緻心腎陰虛的多汗、多動。

穴性分析:陰郄為手少陰心經之郄穴,益心行氣,以心陽(火)約束腎陰(水)。複溜為足少陰腎經經(金)穴,為腎之母穴,可滋補腎陰。兩穴配合可益氣滋陰,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

10.尺澤、複溜

功效:滋補肺腎之陰,金水相生。

主治:慢性過敏性哮喘。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12

穴性分析:肺為腎之母,複溜配尺澤為母子經腧穴配伍,即尺澤為肺(金)經之水穴,複溜為腎(水)經之金穴,有“金水相生”的作用。臨床常用尺澤、複溜配伍治療過敏性疾病。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肺吸進的空氣含氧氣和其他物質,肺需要把空氣過濾(“灌滲”)才能吸納氧氣(中醫稱之為“真氣”或“清氣”),而排出對身體沒有用的物質。此過濾(“灌滲”)功能依靠腎的原氣,即對吸進來的空氣有選擇能力。這種選擇能力一旦因腎虛而降低,即可出現西醫學所稱的“免疫力降低”。由此可見,呼吸道過敏性疾病與肺腎兩髒有關。

11.足三裡、曲池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13

功效:行氣養血,促進營衛的化生。

主治:全身營養吸收功能低下所導緻的病症。

穴性分析:足三裡與曲池為手足陽明經合穴,可以調整陽明經氣化狀态,改善中焦脾胃化生營衛的能力,對營養物吸收功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全身營養狀态低下、腸胃吸收功能障礙,取之有顯著功效。

12.複溜、行間

功效:滋陰潛陽、養肝柔肝。

主治:腎陰虛兼有肝陽上亢的虛性高血壓、糖尿病。

經穴能治療哪些病症(對穴在調整髒腑類疾病中的運用)14

穴性分析:複溜為足少陰腎經經(金)穴,腎(水)的母穴;行間為足厥陰肝經荥(火)穴,肝(木)的子穴。兩穴配合可滋補腎陰以柔肝,又可清洩肝熱以潛肝陽。對腎陰虛兼有肝陽上亢的頭暈、耳鳴、面赤、口幹等虛性高血壓、糖尿病更加切合病機,功效比太溪、太沖的組合更佳。

我是劉閣大夫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