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09:15:15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1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過中秋時,喝了一泡2015年的老銀針。

有人一聽到“老銀針”,非常敏感。

“什麼,白毫銀針也能存成老茶?”

“銀針不是用芽頭做成的嘛,主要就是喝個鮮爽。存老之後,鮮爽感消失的老銀針豈不是個怪胎?”

此言差矣,不可聽信。

白毫銀針久存之後,鮮爽感不會消失。

準确來說,不論新茶、老茶,不論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隻要内在茶味豐沛,後期倉儲規範。

存放數年後,白茶的鮮爽滋味不會憑空消失。

白毫銀針的鮮爽感、毫香蜜韻、毫香花香等,也不會随存茶時間增長而消退。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2

隻不過從新茶到老茶,茶香茶味發生轉變。

毫香從清鮮的植物幹燥氣息,轉變成深邃悠長的稻谷香。

鮮爽清甜柔潤的茶味,變得溫和爽口甘潤,漿感日愈明顯。

藏在茶湯當中的爽口風味,不會貿然消失。

再說了,白毫銀針可是白茶一員。

既是白茶,怎會有不宜久存的道理?

茶友們在買茶時,可不要将白毫銀針代入成綠茶,認為它隻适合新茶嘗鮮。

市面常見茶葉裡,哪些适合久存?哪些适合嘗鮮?大有文章。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3

《2》

白茶宜嘗鮮,也宜久存,新茶老茶各有所長。

新白茶的最大優勢,在于鮮。

中秋剛過,今年新出的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陳化了接近半年。

此時去喝,它們的清爽、鮮爽、沁爽口感,特别适合潤秋燥。

飲茶過後,喉間生津感強烈。

生津清潤,能帶走秋燥的煩悶。

除此外,新白茶的“鮮香”風情也值得關注。

毫香清雅、花香馥郁,草藥香、竹林香等清幽怡人,多種清馥茶香聚集,美妙不已。

喝茶偏好嘗鮮的茶客,大可趁鮮喝新白茶。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4

和綠茶的嘗鮮賞味期不同,白茶适飲階段會更長。

存5年、存10年、存15年,甚至更長時間,妥善保存前提下,甘醇滋味不減。

而且老白茶整體風味會更加溫和、甘醇、綿柔。

茶湯喝入口,漿感更為明顯,綿柔甘潤。

咽下之後,能化出一片回甘生津。

細數老白茶的香型,更是一個比一個經典。

藥香、陳香、稻谷香、棗香(老壽眉餅)、粽葉香等,茶香悠揚持久,别有一番風味!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5

《3》

綠茶主流以嘗鮮為主。

之前看過一張茶貼,當然,主要是廣告。

對方在文章裡,介紹了一款身世離奇的綠茶。

據說它是18年前的老綠茶,采用炒青工藝制成。

當年這批茶做出來後,本來要運往海外出口的,陰差陽錯之間被留在了倉庫裡。

在标準茶倉放置多年後,這批當年的老綠茶轉化出别樣甘醇茶味,值得一試……

不知道上述這番話,大家有沒有看出熟悉感?

這種海外回流老茶的套路,一早就在普洱、白茶圈子用爛了。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6

再說,從主流喝茶觀念看,綠茶也不提倡久存啊。

喝綠茶,宜及早、及時嘗鮮。

隔年之後,哪怕綠茶本身沒有變質,也會因為鮮味下降、茶香減弱,導緻飲用價值大打折扣!

想到這也不難理解,那篇文筆浮誇、對老綠茶充滿溢美之詞的廣告貼,為何會引來無數罵名了。

隻能說,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經過高溫殺青的綠茶,本就沒有久存陳化價值,及時嘗鮮才是上選。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7

《4》

岩茶建議褪火後及時喝。

從最佳适飲角度看,岩茶不建議盲目久存。

輕火岩茶,嘗鮮為主,新茶褪火後3-6個月及早喝,茶香更馥郁,茶味更爽口。

中火岩茶買入手後,建議在半年左右及時喝掉。

考慮到武夷岩茶的焙火工藝複雜,每年的足火茶上新,起碼要等到年底。

眼下中秋雖過,但各家的足火水仙、足火肉桂等,大多還在焙火期。

雖說足火茶上市時間略遲,但它的風味最佳适飲期,大約在一年到一年半。

從去年年底,喝到來年歲末,完全沒問題。

根據市場主流,日常喝岩茶,時間大多在3年以内。

以現在倒推過去,主要是2022/2021/2020年産的茶。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8

存茶時間過久,有超出适飲期之嫌。

畢竟,岩茶在加工時,少不了焙火。

焙火後的岩茶,像新鮮出爐的炒闆栗、烤紅薯、炒瓜子,趁早吃,焙火香氣最是分明。

久存過後,即便茶味沒本質。

香氣、滋味、韻味已經不複最佳适飲期的巅峰狀态。

不可否認,圈内有少量的優質老岩茶,但它們大多可遇不可求。

需要山場正、做青透、焙火透、規範倉儲。

符合種種苛刻前提的老岩茶,存量不多,精品更少。

穩妥起見,對普通茶客來說,還是選在适飲期喝茶,才能避免浪費好茶。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9

《5》

紅茶風味适飲期在1-2年左右。

和白茶不同,各式紅茶的發酵程度偏高。

紅茶加工時,以萎凋、揉撚、發酵、烘幹為主。

依靠發酵,紅茶内部的多酚類物質能逐漸轉化出茶黃素、茶紅素等特征性茶味成分。

某種意義上,紅茶屬于出道即巅峰。

後期久存不會獲得像白茶、普洱那樣顯著的良好陳化效果。

恰恰相反,還會導緻茶香減弱、清甜滋味受損,倒不如趁早喝茶。

之前在桐木茶農家裡喝茶時,茶農大姐拿出了去年的老叢紅茶。

按茶農的原話,“現在喝去年的茶,時機剛好,茶味會比新茶更醇。”

咦,那是不是說,紅茶普遍是隔年喝最好?

聞言,茶農趕緊擺擺手。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10

她認為,老叢這類注重“水厚”的紅茶,放一年湯會更醇厚,更好喝。

除此之外,大部分紅茶還是喝新茶,風味更美妙。

因為新紅茶香氣好,茶香馥郁,花香、果香、蜜香、甜香表現均很突出,茶味清甜、甘潤、柔美。

原來如此,按這麼看,老叢紅茶是不是越放越好喝?

再繼續放下去,存上四、五年後會不會更好?

茶友進一步解釋,趕緊否定。

紅茶超過三年後,茶香茶味都不再清晰了。

1-2年左右及時喝掉,體驗感最好。

喜歡喝香氣馥郁的,選在當年喝。

愛喝湯感醇一些的,隻要妥當保存,放一年喝也沒事。

但要切記,千萬莫要盲目久存!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11

《6》

喝普洱,建議适當陳化。

茶圈江湖裡,老白茶和老普洱,屬于老茶界的主流。

但和白茶相比,普洱的适飲期又略有不同。

喝白茶,新茶老茶兩相宜。

但普洱的話,還是适當陳化後再喝,風味更佳。

早三、四年前,去了一趟雲南。

穿過了易武的蛇盤路,又到了老班章打卡。

當時,喝到了那年新出的老班章(生普散茶,剛做出來不久)。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12

沸水沖泡後,倒出茶湯一嘗。

直沖沖的苦味,直擊口腔,迎面而來。

霎時間特别能體會,所謂的“班章兇”是何深意。

雖說這陣強烈的苦味,沒過多久就會化開,喉間回甘明顯。

但這種特别兇猛的苦意,未必能符合廣大茶客的審美。

放一放,陳一陳,待茶味更溫和一些,更适合大衆飲茶審美。

陳化兩、三年,褪掉新茶初出茅廬的尖銳刺激後,整體的香氣滋味會更圓融飽滿。

另一邊,普洱的熟茶也是如此。

剛經曆渥堆的熟茶,或多或少帶有一定堆味。

比起趁早嘗鮮,還是陳化一定時間後再去喝,茶味更醇厚美妙。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13

《7》

茶圈江湖,一茶一味,各不相同。

綠茶鮮香清新、白茶鮮香醇爽、紅茶柔潤清甜、岩茶香清甘活……

每一種茶,都是獨立個體。

喝茶時準确拿捏它們的适飲期,更能嘗得好滋味。

喝綠茶,及早嘗鮮為佳。

但換到岩茶,就不适宜在新茶還沒褪火前,貿然嘗鮮。

心急吃不來熱豆腐,反而會感到一陣偏燥的火氣。

白茶和普洱雖說是老茶界的代表,但并非代表它們是無原則的越存越好。

茶葉知識大全白茶和綠茶(茶葉的适飲期是多久)14

一方面,得看品質基礎。

産區工藝不佳的茶,資質平平,哪怕後期再存100年,也不見得有多好喝。

另一方面,慎喝超過三、四十年的高齡茶。

存茶年份過高的老茶,市面上本就不常見。

即便有,也得掂量它們是否年份真實,有無作假,是否規範倉儲,先天品質是否出色……

最後,哪怕方方面面都沒有問題。

這樣的精品高齡老茶,價格也遠非普通茶客能夠承受。

喝茶不宜盲信越老越好,認準香氣滋味的最佳風味狀态,才是明智之選!

更多關于茶葉的知識

綠茶保質期1年,紅茶保質期2年,白茶保質期為何是15年?

過了保質期就是變質?綠茶、紅茶、白茶,過了保質期還能喝嗎?

茶葉有保質期嗎?那它的年份,保質期和适飲期,究竟有什麼區别?

愛喝岩茶的你,了解武夷岩茶的褪火期、适飲期、返青期、轉化期?

茶葉有保質期嗎?那它的年份,保質期和适飲期,究竟有什麼區别?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