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花信之桃花七首:廣栽桃李作生涯,隻見桃花不見人
桃之夭夭,當然不是後來了民間俗語“逃之夭夭”。
桃樹在中國的栽培可謂曆史悠久,至少在周朝,詩經所證,黃河流域種滿了人工培育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隻桃花樹穩定舒展的樣子,端莊大氣,在桃花樹上,開滿了讓人驚豔的桃花,而這個時候,是人們婚嫁的好季節,三生三世,婚嫁的人行走在至少十裡的花海裡。
驚蟄節氣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45度,太陽直射向赤道緩慢笃定進發,就到了古人最為看中的驚蟄節氣,因為這是仲春的開始,以農業為基礎的古代社會,是掌握自然規律,進行春耕的開始。
此時氣溫相對穩定,無論江南江北都完全告别了冬天的寒冷,北方3度到八度,南方5度到15度之間,太平洋帶來的溫和的風雨,和冰川融化的水,滋養着土地,萬木萌發。
成書于漢朝的《禮記月令》,将這段時間的物候總結了三條,第一條,就是“桃始華”,說的是驚蟄節氣,仲春之時,桃花開始開花。
桃花開花,是仲春驚蟄時節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桃樹在漢朝,已經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果樹和花樹之一,江南江北都有。
人們那個時候,還是以欣賞天然和半天然的桃花為主。在山村,一樹桃花開放,紅美靜氣,陪伴着人們的春耕。晉朝陶淵明毫不猶豫将桃花寫在了《桃花源記》裡,一位漁夫,沿着桃花溪水,走到了流水的源頭,一座山,有一個石洞,他穿過石洞,才發現,裡面是山坳裡的平原,住着無數逃離秦朝戰亂的人,這裡田野平整,老幼和諧,青壯年下田種地。想必那阡陌之上,也有無數盛開的桃花吧。隻是這個故事介于真實和傳奇之間,因為出來後,就再也找不到這個洞口了。
桃花在此時,是農村的田園美花,觀賞價值附麗在實用價值之中。
不過到了漢朝之後的南北朝時代,桃花的觀賞價值漸漸重要起來。貴族和城市的人們春天踏青,最喜歡的就是郊外的桃花林李花林,而财力雄厚的貴族更是在自己的園林裡種植桃花,以便于遊覽觀賞。
“二月春心動,遊望桃花初。
回身隐日扇,卻步斂風裾。”南梁 · 蕭子顯 《詠苑中遊人詩 》
這是皇家或者貴族園林的二月踏青,受到邀請的貴族官員,盛裝遊玩。
他寫的是二月桃花林中的美人。
她姿态優雅,去看林間一樹樹桃花,太陽晴暖,走在後面的侍從,舉着羽毛作的大團扇,此時正好遮陰,就這麼浩大的儀仗,停停走走,看的見前面俏麗的美女,姿态舒緩,步步徘徊。
這肯定寫的是某位公主或者妃嫔,因為上苑是指的皇家園林。
“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蘋。
不知誰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绛唇。
行人鹹息駕,争拟洛川神。” 南梁 · 江淹《 詠美人春遊詩》
那麼普通人的遊玩則會選在郊外的桃花林或者李花林,在水邊的桃花李花開得絢爛,它們或者有主,但是也不妨礙一波又一波的遊人前來。而且古代二月的踏青,還有一種含義,是靠人的踐踏和發掘,讓土地和草木更加蓬勃。或者盛開的桃李,在人聲鼎沸當中,更容易空氣流動,授粉率高,果實成熟更甜美吧。
這首詩的好玩在于,桃花盛開,吸引着無數的遊人,更吸引遊人的,是這裡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美女。比如這位,膚白貌美,她一出現,就牽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走在桃花樹下,衆人回望,仿佛桃花仙女到來。
實際這二月的桃李之賞,勾起了多少人的愛情夢啊,這中間也一定會有愛的因緣際會。
因為桃花開得美,還因為桃花紅映美人嬌。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隻見桃花不見人。” 盛唐 · 李白《桃源 其一》
這首詩寫得可愛。李白是旅遊達人,他酷愛名山大川,也曾隐居廬山,冬山,峨眉山,也曾在安陸農村過着田園生活。
這是哪裡的二月山鄉,讓他遊興不淺?
那仲春二月,煙氣迷離,芳草發芽,一條溪水,春天漲水,滿眼青碧。
這裡的情形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何其相像,小船流水,沿岸桃花,唯一不同的是,這裡桃花滿山谷,卻看不到一個指路人,更何況,哪裡找得到桃花源山洞的入口?
這裡是寫了山村桃花的盛美。山村人煙稀少,桃花盛開的時候,也不會像城市裡到處是看花的人。
但是唯有這樣的靜美壯闊,才更有山鄉桃花那種大氣連綿的美麗吧。
實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寫的是桃花盛極而落的三月,落英缤紛。
李白至少在時間上是來得早些,或者他忘記了帶月光寶盒?
但與其喜歡看三月的桃花,不如看這仲春二月的桃花,花花都在枝頭啊。
“滿洛城中将相家,廣栽桃李作生涯。
年年二月憑高處,不見人家隻見花。”北宋 · 邵雍 《春日登石閣 》
宋朝是一個愛花的朝代,人們按照節令,簪花,賞花,培植各種應對時令的花草樹木,觀賞花卉前所未有的繁榮,園林庭院處處種植花樹,此時很多花已經從果樹轉變成花樹。
比如觀賞梅花,桃花,海棠,牡丹等。
桃花也就從原野單純的果桃,開發出重瓣桃花,有白色,粉色,大紅,綠色等多種花色,更加秾麗繁茂。
這是北宋邵雍在二月踏青時,洛陽城的登高。這裡大官貴族的宅院種植巨量的桃李樹。
站在高樓上眺望時,此時是花樹的海洋,紅白桃李,燦爛繁茂,遮蓋住了人家的庭院屋檐,成為一片花浪和海洋。
這樣的登高俯瞰,洛陽就是一座花城,焉能心情不明麗。
唐朝的韓愈寫唐朝的長安洛陽是滿城煙柳,但是宋朝可更錦繡,二月是桃李花海。
“小桃常憶破正紅,今日相逢二月中。
自是粉闱人未識,莫因花晚笑春風。”北宋 · 王圭《小桃 》
這裡寫的是城市庭院裡的桃花。
不過這個桃花到底是什麼品種?有一種小桃紅,實際是榆葉梅,花葉和蓓蕾都是深紅色,開花複瓣,絢爛,顔色深紅或者粉紅,像梅花又像桃花。
或者宋朝人将此種花也歸入觀賞桃花一類吧。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歐陽公 、 梅宛陵 、 王文恭 集皆有小桃詩。’初但謂桃花有一種早開者耳。及遊成都 ,始識所謂小桃者,上元前後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
說這種桃花開花早,像垂絲海棠,,正月下旬就開花。歐陽修,梅堯臣等都寫過它。
不管這種花到底是什麼品種,王圭看到的時候,是仲春二月,而且想必這樹桃花的明豔明麗讓他很是心情輕快,因為最美的花對最美的春風,對應特地照面的他,中國人總是講究一種緣分,因為邂逅,所以開心。
”歸來長恐已春遲,恰是東風二月時。
路上桃花亦歡喜,為人濃抹濕燕支。 “南宋 · 楊萬裡《鵝鼻鋪前桃花》(1182年2月)
楊萬裡這是在福建的山路上看到的桃花。54歲的楊萬裡,二月份,去廣東就任,在經過鵝鼻鋪時,看到這裡地氣豐茂,山野路上桃花盛開。
我來的時候,擔心這裡氣候溫暖,比北方許多花開得早,也落得早,擔心錯過了這裡美麗的花期。雖然是東風二月,但是我心情忐忑。
結果,正是這二月東風,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這山路桃花,那是開得歡喜,一場溫潤春雨之後,桃花向人,一種秾麗濕潤的蓬勃美,仿佛美女濃妝胭脂,盛裝向人。
這是中國的地大物博,氣候不一,北方可能還是驚蟄節氣的桃花剛開,這裡卻已經山路桃花,絢爛到濃情了。
”紫髯綠發如飛仙,白驢偷吃種芝田。
二月三月春氣盛,山頭桃花紅入天。“元 · 李孝光 《華山圖 》
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這是華山的桃花。
有理由相信,在華山的某些山頭,仲春二月晚春三月,是桃花盛開的時候。
那山上的桃花絢爛成一片,如霞裝點山頭,又因為高遠明麗,在藍天下分外有着霞光之美。
這讓我想起唐朝劉禹錫的詩”山上層層桃李花。“不過劉禹錫寫的是四川山區少數民族聚落的山鄉春色,十分大氣。
在這裡卻是華山的桃花。
那麼中國人對于桃花的熱愛,還有神話故事佐證,說天上的王母,禦花園裡,就是種植的桃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吃到的人可以長生不老。
而華山又是道教勝地,傳說王母曾經駕臨華山。
那麼這山上的桃花,也就自然帶着仙氣,讓人向往。
驚蟄時節,仲春開始,是桃花開放的時段。山桃花清麗樸素,靜氣大方,宜家宜室,觀賞桃花,嬌美鮮豔,如同人生花季,少艾春顔。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隻有桃花能夠同時承載人間的生動和天上的仙意,兩種壯麗的美。
你所在的地方,桃花開了沒?寫下關于桃花的詩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