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羊(Hetian sheep)屬地毯毛型綿陽地方品種,分農區型和山區型兩種,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内。
和田羊被毛重兩型毛含量多、纖維細長而均勻、光澤和白度好、彈性強,是生産地毯和提花毛毯的優質原料。1989年,和田羊被收錄于《中國羊品種志》,2006年,被收錄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體型外貌特征
和田羊全身被毛為白色,個别羊頭為黑色或者黑斑。被毛富有光澤,彎曲明顯,呈毛辮狀,上下披疊、層次分明,呈裙裝垂于體側達腹線以下。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體格較小。頭較清秀,耳大下垂。公羊鼻梁隆起較為明顯,牧羊鼻梁微隆。公羊多數有大角,母羊多數無角或有小角。體軀較窄,胸深不足,背腰平直。四肢較高,肢勢端正,蹄質堅實。屬短脂尾,有三種尾型:蘿蔔形尾型,基部寬大,向下逐漸呈三角形,尾尖細瘦;坎土曼尾型,尾尖退化,尾端呈一字形;駝唇形尾型,尾寬而短,無瘦尾尖,尾下沿中部有一淺溝,将其分為左右兩半。
和田羊成年羊體重和體尺見表1。
生産性能
産肉性能
和田羊屠宰性能見表2
産毛性能
一年剪毛兩次,全年産毛量1一1.7公斤。和田羊由于體格小、被毛稀、腹毛差、加上自然脫毛現象嚴重,哺乳期長,灌木和有刺植物挂落羊毛等管理不善因素,影響毛的産量。民豐縣也亦克公社牧場的5486 隻母羊,全年平均産毛量為1.55公斤(春毛0.93公斤、秋毛0.59公斤)。于田羊場春季産毛量,成年公羊1.48公斤,成年母羊1.19公斤;周歲公羊1.50公斤,周歲母羊1.29公斤。
春毛生長期7一8 個月,毛被厚實,毛股柔軟,毛辮較長,成裙狀垂于體側,長者可達腹線以下,絨毛多且長。秋毛生長期4一5 個月,較短、幹燥、稀疏、絨毛少、光澤強、明淨光亮。從纖維類型的分析,粗毛和幹死毛含量的變異很大,春毛中粗毛和幹、死毛少,秋毛中粗毛和幹、死毛含率增高 。
羊毛纖維類型重量百分比見表3
繁殖性能
以自然交配為主。公、母羊混群,一隻公羊配20一25隻母羊。母羊全年發情,但以4一5 月和11月為發情旺季,發情周期介于16 一19 天之間,平均17.45天,發情持續期基本為1一2天,平均1.86天。配種期以春、秋兩季為多,個别地區和舍飼母羊,根據發情狀況,全年配種。
品種評價
和田羊形成曆史悠久,在《漢書·西域傳》中就有相關記載,該品種是在當地特有的自然生态條件下,經過農牧民長期精心培育,形成的優良品種。
和田羊被毛重兩型毛含量多、纖維細長而均勻、光澤和白度好、彈性強,是生産地毯和提花毛毯的優質原料。和田羊體質結實,耐幹旱和炎熱,在低營養水平條件下抗逆性強。
今後應以本品種選育為主,調整羊群結構,完善繁育體型,重點增大其體格,改進被毛整齊度,提高其繁殖力和産肉性能。
發展現狀
20世紀80年代已經開展品種選育,将洛浦縣杭桂鄉列為和田羊資源保護繁育區,并在于田縣組建了國營種羊場,建立了基礎牧羊核心群,實施全封閉選育,羊群品質有所提高。
2004年在策勒縣提出和田羊(山區型)标準化保護區建設方案,并建立品種登記制度,和田羊群體數量也随之逐年增長,據統計, 2007年存欄240.68萬隻,為1980年的2.4倍。
和田羊在和田地區畜牧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毛所織的地毯,國内外市場上均享有聲譽。和田羊占和田地區綿羊存欄數的70.97% ,是當地羊肉消費的主要來源。和田羊肉具有肉鮮、氣香、味美、口感佳的特點,與當地市場銷售的其他品種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由于和田羊個體小、羊毛價格低、選種選育工作滞後造成和田羊品種生産性能退化,近年來通過項目資金、技術投入,對和田羊群體開展提純複壯工作,在生産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産肉性能方面。市場對和田地毯的需求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加大,帶動當地手工地毯業的發展。
内容來源于《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羊志》《和田羊品種資源現狀與保護利用措施》。
品種鑒定
KPS®綿羊50K SNP分型芯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是一款中高通量SNP分型芯片。利用illumina平台定制,包含中外17個代表性綿羊物種的特征性SNP,共計47,564個位點。利用KPS®綿羊50K芯片對實驗樣本DNA進行檢測,對得到的SNP數據進行質控後,可以對保種群體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親緣關系分析、群體遺傳結構分析、近交系數分析,通過分析結果可以讓和田羊更精準地進行保育工作。
使用KPS®綿羊50K芯片進行檢測,和田羊選育工作可以得知群體的有效含量,梳理群體的系譜,明确群體的近交系數。當群體存在過度近交現象,整體保種效果不佳時,可以及時通過基因組親緣關系系數進行人為配種幹預降低近交增量,保持和田羊群體的遺傳多樣性。
KPS®綿羊50K芯片位點分布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