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譚喬為啥停播

譚喬為啥停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0:49:51

從四川成都街頭的一名交警,到深受觀衆喜愛的“譚Sir”,普法電視節目《譚談交通》2005年至2018年播出期間,譚喬以其幽默機智的主持風格,與街頭普通市民“不受控制”的言行舉止碰撞出火花,成為幾代成都人的共同記憶。

短視頻時代,“二仙橋大爺”“福貴大爺”等《譚談交通》中頗有特色的形象,也變成了網友們“鬼畜”二次創作的對象。辭去公職的譚喬,俨然以“網紅”的身份依舊在鏡頭前遊刃有餘,依托《譚談交通》開展一系列創作。

成都市廣播電視台日前一紙聲明稱将圍繞這檔節目的著作權進行維權,令主持了《譚談交通》13年的譚喬,陷入了情與理的拉扯之中。7月12日,譚喬告訴南都、N視頻,希望自己的案例能激發人們對于知識産權的關注,“我覺得(即便)被起訴了,也相當有意義,并且坦然接受勝訴或者敗訴。”

譚喬為啥停播(譚喬上線譚談)1

走紅

2005年3月的譚喬,不曾想過十幾年後自己會以哪些方式走紅。

彼時,《譚談交通》在成都市廣播電視台都市生活頻道播出,由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派當時三十出頭的交警譚喬進行現場主持。

譚喬為啥停播(譚喬上線譚談)2

起初,《譚談交通》定位是普法電視節目,後來卻因“喜劇”效果拔群,先是讓“譚警官”成為了成都電視觀衆心目中的“明星”,互聯網進入短視頻時代後,節目中一個又一個的“網絡名人”也被發現——

一批因違反交通法規被譚喬攔下的普通市民“出人意料”的言行舉止,與譚喬幽默機智的主持風格碰撞出陣陣火花,至今仍讓全國網友感歎:“編劇都編不出這樣的劇本。”

2009年,在《譚談交通》的一期節目中,二手家具店呂老闆因違規使用電瓶車運載沙發,被譚喬攔下。二人就地使用沙發完成一期“高端訪談”,從環保意識談到經濟危機,呂老闆直言不諱向譚喬坦陳經濟危機對自身的影響,“人們沒錢不買新家具就不賣舊家具,不賣舊家具,生意就不好做了。”視頻在網絡走紅後,2021年,譚喬回訪呂老闆,發現他仍保存着當時節目“高端訪談”中的圓桌,留作紀念。呂老闆幽默地向譚喬表示,“自從被你逮過,平安,不違章不違法了。”

近日,呂老闆告訴南都記者,2011年起,他改到商場收展具展櫃,把收來的家具賣到二線城市,還通過網絡社交平台宣傳自己的生意,如今已經實現購車購房的夢想。

2012年,馬先生因在駕駛電動三輪車載貨的途中玩手機“聊QQ”,被譚喬截停。因在節目中向譚喬介紹自己的家鄉重慶市榮昌區以豬肉聞名,多年來,馬先生被網友稱為“榮昌豬”。他也以此昵稱作為網名,在短視頻平台回憶自己曾在節目中短暫出現的舊時光。

十年後,馬先生向南都記者回憶,雖與譚喬隻有一面之緣,但“他很溫和”,在路上把他攔下來後,譚喬并沒有對他進行處罰,“隻是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大家都看到我出錯了,起到旁敲側擊的作用。”

譚喬為啥停播(譚喬上線譚談)3

2017年,楊先生剛成為貨車駕駛員僅兩個月,就因為一次闖紅燈被譚喬攔下。在對話中,楊先生因自稱自己的叔叔是不久前曾出現在《譚談交通》中的“二仙橋大爺”,随後以“二仙橋侄兒”的身份走紅。

“二仙橋侄兒”如今坦言,其實,早在因闖紅燈被譚喬攔下之前,他已經是《譚談交通》節目的“忠實粉絲”。“對我而言,這已經不僅僅是一檔普法節目,更像是一部成都百姓的紀錄片,是我們80後、90後茶餘飯後的必看節目。”他向南都記者感歎道。

“二仙橋侄兒”的說法證實了網友們的感慨:他和不少網友一樣,起初以為節目裡都是演出的劇情,直到自己被攔下來後,“才知道譚警官說的話都是即興發揮的,太厲害了。”馬先生也還記得,當年在路上被攔下時,面前隻有譚喬和攝像師兩人,“隻是随機在路上碰到我就拍了。”

對于自己因闖紅燈上節目而走紅,“二仙橋侄兒”對南都記者說,“并不覺得是什麼壞事。”他把這當作一次很好的教訓:“被攔下以後,自己銘記了這個教訓,我也和自己親人說了這個事,告訴他們開車要注意安全。”

“崩潰”

從最初每期時長僅3到5分鐘的日播節目,到經曆兩次擴版,成為每期時長25分鐘、25分鐘、60分鐘的節目,譚喬告訴南都記者,《譚談交通》播出的13年裡,每一期節目,他都參與了從前期策劃到後期剪輯的全過程。

“在每個月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說端午、中秋等節日和紀念日之前,提前想好主題内容。在現場的時候,也是提前準備和即興發揮相結合。最後,節目後期剪輯時,我會酌情提一點自己的看法,比如語序的調整、快慢鏡、配樂等。最後的成片我會“過”一遍,保證節目的水準。”

鼎盛時期的《譚談交通》,曾入選“全國十佳法制欄目”“全國交通電視節目十佳欄目”,被傳播學者當成電視普法的典型案例。

然而,這檔不走尋常路的外景節目,也并非毫無指摘和争議。

有人斥責蹲在路邊攝制組“純粹是拿基層人民開涮”,也有人質疑節目中的那些“神回複”隻不過是由專人編劇、擺拍出來的“情景劇”。

而對于站在舞台最中心的“另類交警”譚喬來說,外界的壓力逐漸大到令他難以承受。在今年的一檔綜藝節目上,他以這樣的方式袒露心迹:“因為我覺得大家夥喜歡的是那個高大的‘譚警官’,還有和‘譚警官’聊天的每一個對象,我一個普通的譚喬撐不起這個形象,我就崩潰了。”

2018年5月,《譚談交通》停止更新。2021年8月,譚喬也辭去了公職。2022年7月11日,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當年他并非“退休”,而是“離職”。

停止更新後,《譚談交通》并沒有就此淡出大衆的視野。随着短視頻平台的興起,2019年左右,《譚談交通》因貼近大衆的節目特色和诙諧幽默的主持特點,開始在網絡視頻平台被二次創作,不少“鬼畜”視頻受到網友們的關注和歡迎。

譚喬告訴南都記者,應粉絲要求入駐b站後,因為“對新媒體不怎麼玩得來”,他隻在個人賬号上更新了幾個入站視頻,或者生活Vlog。

2020年底至2021年初,譚喬收到不少粉絲的私信,說“你在b站很火啊,二仙橋大爺簡直都炸裂了,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不清楚的戰損版,希望你能上傳高清視頻。”看到年輕一代對自己拍攝的早期安全宣傳視頻如此喜歡,譚喬也相當高興。正好手裡有從2005年開始保存的、最完整的、比較經典的将近2000多期節目視頻,譚喬便應粉絲的要求,開始分享清晰版的《譚談交通》。

“其實初衷就是這麼簡單,就是應大家的要求無償分享。”節目視頻發布後,不少視頻被網友進行二次加工,同樣收獲了不菲的播放量。對此,譚喬也予以贊許。

“因為《譚談交通》十幾年來就是具有新聞屬性的公益安全普法宣傳視頻,我認為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無障礙、盡可能廣泛地向受衆傳播交通安全意識和知識。轉發、‘二創’、剪輯、評論,讓更多人無償看到,無需多說。”

“網紅”

辭去公職後,譚喬的生活并沒有離開鏡頭。

南都記者留意到,譚喬的微博認證為“成都《譚談交通》主持人”,截至2022年7月12日,已有82.1萬人關注,收獲141.8萬轉評贊。2018年1月27日,譚喬入駐抖音,目前已擁有307.9萬粉絲,獲贊1010.9萬。2019年12月20日,他在b站上發布了他的第一支短視頻,截至目前,其b站賬号擁有粉絲數389.4萬,獲贊2528.1萬。

譚喬為啥停播(譚喬上線譚談)4

在短視頻平台上,譚喬選擇“重操舊業”,成為了一名實實在在的“網紅”。

他發布的視頻不僅有從此前《譚談交通》節目中節選的片段,還有“譚談交通新版第二季”“譚談挑戰”等全新策劃。同時,他還回訪了在《譚談交通》節目中誕生的數位“網絡名人”。其中,“二仙橋大爺”多次與他合作演出,成為了他視頻裡的常客。

去年,他和“福貴大爺”的故事再次把網友們的記憶拉回到2011年。

在《譚談交通》2011年的一期節目中,一位使用三輪車危險運送木材的老人,因其悲慘的身世和“向前看”的樂觀心态,被網友稱作“福貴大爺”。2021年4月,譚喬在b站上發布短視頻宣布,通過多方協助,他終于找到了“福貴大爺”,得知其如今結了婚,還育有一個女兒。同年11月,譚喬再發布一則短視頻,詳細記錄了其與“福貴大爺”所在鄉村的村幹部、工廠溝通的畫面。據其在視頻中透露,“大家很關心‘福貴大爺’的低保、弟弟的醫療、孩子的教育問題,目前已經階段性解決了。”

“二仙橋侄兒”告訴南都記者,在得知譚喬對“福貴大爺”的幫助後,今年年初,他主動聯系了譚喬,希望再見譚喬的同時,能通過他“向‘福貴大爺’盡一份自己的心意”。

“考慮到可能會打擾‘福貴大爺’的生活,譚警官拒絕了我的請求。”“二仙橋侄兒”說,他十分理解譚喬的做法。在他眼中,譚喬“執法嚴謹、生活風趣,說話恰到好處,讓人聽着就很舒心,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好”。

“嚴謹又風趣”的“網紅”譚喬,如今卻面臨着情與理的拉扯。

7月11日,《譚談交通》視頻突遭全面下架,版權歸屬問題引起公衆關注,多個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譚喬自稱被一家文化公司投訴侵權,“可能面臨數千萬的巨額賠償”。

當晚,成都市廣播電視台委托律師發布公開聲明稱,該電視台為該節目的著作權人,已授權成都遊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對網絡上未經許可發布《譚談交通》相關視頻的行為進行依法維權”,并否認對譚喬索取“數千萬元賠償”。

被“維權”的對象,也包括曾主持該節目長達13年、将往期節目視頻進行“二次創作”并上傳至個人網絡賬号的譚喬。

電視台則在公開聲明中強調,2005年3月起,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指導下,該台都市生活頻道策劃、編導、制作并播出《譚談交通》節目,時任交警的譚喬是受到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指派,進行現場主持。

7月11日,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工作人員明确答複南都記者稱,該局不涉及版權争議,節目是電視台負責制作。而根據《著作權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該電視台為節目的著作權人,有權進行依法維權。

譚喬則表示,多年來,本着公益普法的初衷,他本人和電視台一直沒有主張過版權歸屬,雙方也沒有就《譚談交通》簽訂過任何合同或協議。現在,身為作者的他卻面臨着“侵權”指控。

争議

成都廣播電視台和成都遊術文化公司的維權在法律上是否正當?譚喬及其他網絡用戶對《譚談交通》節目的“二傳”“二創”是否面臨着法律風險?就此話題,南都記者咨詢了知識産權專家、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知識産權部首席律師趙虎。

趙虎向南都記者解釋,“作者”并不一定擁有著作權。在《著作權法》上,《譚談交通》這樣的電視節目之前叫“電影作品及類電作品”,現在稱為“視聽作品”。

據趙虎介紹,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它的著作權是歸“制片者”,現在叫做“制作者”。雖然改了詞,但一般指的是出資、組織拍攝并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比如電影,它的著作權人一般是出品單位、攝制單位;電視節目,它的著作權一般屬于電視台。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電視台委托他人拍攝的,或者電視台買的片子。“但這種視聽作品,著作權一般是單位所有,個人有著作權的比較少一些。”

南都記者注意到,有網友認為譚喬作為這檔節目的“冠名者”、标志性人物,也是對節目的成功出力最多、貢獻最大的,應當“擁有”這檔節目的創作權利。對此,趙虎告訴南都記者,這種認知在《著作權法》中并沒有相應的支持。

趙虎解釋,作為參與創作的人,如導演、主要演員、編劇、策劃、編導,他們對(電影作品以及)類電作品或者視聽作品貢獻較大的話,應該算“作者”,就是創作者,但一般不是著作權人。他們根據各自所完成的工作,會取得一定的報酬,但是法律規定,隻有制片者,或者叫制作者,才是著作權人。

“譚喬也是如此,除非有反證,否則他就應該不是《譚談交通》的著作權人。在判斷侵權以及确定侵權賠償的時候,他對這個節目的貢獻多大,并不是一個特别重要的因素。但是他可以基于自己對節目的貢獻,根據相關的書面約定或口頭約定等,去索要報酬。”

“如果說十幾年來他一直是無償公益地錄制普法節目,那是高風亮節。”趙虎說,“但不代表他無償勞動了,作品就是自己的了,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譚談交通》停播後,譚喬曾将一些往期節目的片段上傳到自己的網絡賬号上,但現在這些視頻已被陸續下架,播放頁面顯示“因版權方投訴,該視頻暫時無法觀看”。

對此,趙虎分析稱,《著作權法》上沒有“唯一傳播權”的說法,但有“信息網絡傳播權”這個概念。信息網絡傳播權是著作權17項子權利的其中一項,它控制的是将作品上傳到網絡、供别人去觀看或下載的行為。按照法律,擁有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或者得到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的,可以在網絡上傳播相應作品,否則就不能傳播。

除了直接截取片段傳播,有些網友對原節目内容進行“二創”的視頻也被下架。趙虎表示,“二創”本身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它形容的是對别人的作品進行再創作的現象。對别人的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前首先應取得授權。因為《著作權法》上還規定了著作權的一項子權力,叫做“改編權”,就是利用現有作品改編新作品的權利。沒有取得授權就進行“二創”和傳播,是一種侵權行為。

7月12日,譚喬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此次侵權指控,他還是堅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他希望有興趣的法律人士可以一起來分析此事,并直陳,“畢竟我們普通人的知識産權意識還是比較淺薄的,如果能引起更多人對這方面的關注,更好地維護創作者的合法利益,我覺得(即便)被起訴了,也相當有意義,并且坦然接受勝訴或者敗訴。”

面對未來,譚喬坦言,和對方正面過招,“有點沒底”。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何嘉慧 鄭璇真 楊天智 實習生 邱滢詩 李冰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