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結婚生子,既是自然規律,又是人之常情。那麼,男女聯姻成家為何稱之為結“婚”呢?說來還是很有趣的哩。我們可以從“婚”字及其曆史演變的過程,看出社會時代的文明發展和進步。
我國的漢字曆史悠久,博大精深,“婚”字由“女”和“昏”組成,現代漢語的解釋為:男女經過合法手續結為夫妻。但在古代,“婚”字的含義與現在的意思還是有所不同之處的。“婚”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指男子娶妻,注意是“娶妻”,并在黃昏時舉行喜宴。《說文解字》也解釋為“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
對于現在的男子來說,結婚就是迎娶新娘子、娶妻、娶媳婦,而在人類最初的婚姻形式中,卻是搶婚制,所以男人們最早的妻子,不是接過來的,而是搶過來的。因為“娶”字的本義,就是遠古時代搶劫女子為妻的搶親風俗,後來才逐漸引申為男子迎娶新娘子的。早在原始社會,那個時代的人們往往是以氏族為部落在一起生活,為了争奪女子為妻,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發生争搶事件。所以那時候的所謂“婚娶”,常常就是以武力甚至是暴力來奪取女子的。
在古代“婚”字還含有時間概念,是指黃昏時分。除了《說文解字》外,東漢儒學大師鄭玄在《儀禮疏》中對“婚”字的解釋是:“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在遠古時期,一個男子在其部落其他男子組成的“搶親團”幫助下,趁着傍晚時分的暮色做掩護,設法将另一部落的一個女子搶走,并帶到自己所住的山洞裡,舉行“洞房火燭夜”等成親儀式。這種搶親婚娶的風俗,甚至一直沿續了幾千年,就連至今還有此遺留下來的影子,比如鬧洞房、有些地方的傍晚迎親、哭嫁等等。
有趣的是,在古代民間還流傳過一種開玩笑式的說法,說對于男子及其家庭來說,婚娶是件大喜事,而對于女子以及家庭來說,“婚”就表示“昏了頭了”。女方的家人把女兒含辛茹苦地養大成人,然後卻嫁給了夫家,讓她去給夫家生兒育女,伺候公婆,操持家務,所生的孩子還要随夫家的姓,甚至過去自己都要冠上丈夫的姓,如張李氏、吳高氏等等,因此女子真是“昏頭了”,如果頭腦清醒,就不會幹這樣“糟糕的傻事”了。其實不然,這不過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産物罷了。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婚姻制度已早就起了巨大的變化,不僅男女平等,婚戀自由,而且結婚的形式也越來越文明進步了。因而就使得女子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意願,找到自己真心相愛的男子結婚。所以,“婚”既不會被“搶娶強娶”,又很少是在“昏頭”的情況下,稀裡糊塗出嫁的。隻是于黃昏時分才被男方迎娶回家,在少數地方仍然還是存在的,然而那也隻是個民風民俗習慣而已了。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