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15:19:52

導言:“紙上談兵”或許是千古奇冤,秦國打破潛規則,趙括成為犧牲品。

戰國時代以戰為名,諸侯彼此征戰,大小的戰役,不計其數。長平之戰在其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一是由于戰争的持久性與破壞性,再者也是由于這場戰争所帶來的影響是空前巨大的。

長平之戰”屬于戰國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長平之戰前,秦國與山東六國彼此間處于一個相對的穩态,趙國以其強悍的軍事實力成為了抗秦的主力,随着長平之戰的慘敗,山東六國再也無法與秦國相抗衡,一家獨大的現象開始出現。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或許是千古奇冤)1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由于趙國接收了韓國的上黨郡,而上黨郡本來應該割讓給秦國的,這場戰争便因此爆發。趙國派廉頗為将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選擇防守戰術,趙國以堅固的防守壁壘阻止秦軍的攻擊,雙方一度在長平僵持了三年之久。大量的消耗,使得雙方均想要快速地結束這場戰争,雙方都在想辦法改變。趙國走馬換将,用年輕的趙括替換下來廉頗,而秦國那邊則用武安君白起替換了王纥。

廉頗率領軍隊在長平僵持三年,并沒有取得勝利的趨勢,改變戰争策略勢在必行。想要掌握戰争的主動權,趙王采取了以攻代守的戰略,希望通過主動出擊的方式來迅速地結束戰争。趙括在替換下廉頗之後,卻由于主動進攻導緻了趙國軍隊的慘敗。因此趙孝成王的這次換人也為後人所诟病。那麼趙國的這次走馬換将将到底有沒有問題?下面小編着重地向大家分析一下。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或許是千古奇冤)2

趙王換将真的是由于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嗎?

很多人将趙國換将就歸咎于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國君在做決定的時候,是有其充分地考慮的,趙孝成王也不能算是一個昏庸之輩,他怎麼可能僅僅憑借國中的流言,便開始胡亂的做決定呢?趙國與秦國的鬥争并不是進行了一次兩次,散布流言擾亂軍心的做法,早已屢見不鮮,因此僅僅将這次決定歸咎于中計,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

其次,廉頗在對抗秦軍的過程中,雖然其前期出戰不利,但很快調整了策略,轉攻為守将秦國堵在了趙國的領土之外。硬生生地帶領着将士與秦國僵持了三年之久,這樣的廉頗又怎麼能說是與秦國有私呢?因此僅僅憑借流言蜚語來做決斷,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與其說是趙王中計,倒不如說趙王是順水推舟,打算将計就計,隻不過最終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想罷了。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或許是千古奇冤)3

秦朝在長平僵持三年,雙方都處于崩潰的邊緣

趙國本身的軍事實力并不弱于秦國,單純根據初戰的幾次失利,便将自己的策略轉為守勢,堅守不出,與秦軍僵持了三年之久,在趙國的統治者看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不明智的行為。既然三年的防守都沒能解決問題,那麼就需要用進攻來解決。

這個思路按道理來講是沒有問題的,事實證明,即便是長平之戰,趙國慘敗,秦國付出的代價同樣慘重。但是老将廉頗卻不這麼認為,他一直堅持堅守不出,在趙孝成王幾次催促下,都沒能改變他的想法。趙括作為年輕一代的代表是主張出兵作戰的,在這一點上與趙孝成王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趙王走馬換将換上趙括,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或許是千古奇冤)4

趙國慘敗這個鍋到底應不應該由趙括來背?

三年的拉鋸戰,讓趙國來到了崩潰的邊緣,趙王急于結束這場戰争。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綜合國力取得了極大的提高,因此即便是遠征趙國在地理上處于不利的地位,但秦國依舊靠着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彌補了這個缺陷。

但趙國卻不具有這樣的能力,趙國雖然也進行了變法,但“胡服騎射”僅限于加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對于國内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得到極大的改善,當趙國與秦國均處于筋疲力竭之時,趙國便由于其綜合國力的差距導緻了其處于劣勢之中。廉頗當時采取以守為攻以消耗為主的策略,便是看中了秦國長途跋涉的劣勢,計劃采取以逸待勞的作戰方針,可結果并非廉頗所願。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或許是千古奇冤)5

随着時間的流逝,兩個國家都沒有了多餘的财富來支撐這場戰争,秦國雖屬于勞師遠征,可其強大的綜合國力依舊支撐着秦國前線的幾十萬軍隊的吃喝用度。

讓趙國比較崩潰的是,雖然秦國表現出來了物資方面的緊張,但其仍舊可以從巴蜀地區運糧食,在秦王的大力支持下,秦國疏通了巴蜀的糧道,成功的将糧食運到了長平前線。趙孝成王沒有辦法再等下去了,如果再僵持下去,趙國必敗無疑。對于趙孝成王來說,快速地結束這場戰争,成為了重中之重的事情,在他看來,戰争的失敗造成的損失無非就是将上黨郡割讓給秦國,戰國時期進行了那麼多戰鬥,一兩場的失利,他認為趙國是經受得起的。

紙上談兵趙括誰更厲害(或許是千古奇冤)6

白起長平坑殺降卒,趙國損失慘重,趙孝成王受到口誅筆伐

勝敗本是兵家常事,但由于這場戰争所産生的影響是趙國不能承受的。如果沒有白起坑殺趙國40萬士兵這件事,趙孝成王與趙括也許不會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這也就成了一場普普通通的戰争。

戰國時代不殺降兵本是潛規則,或許是由于秦國沒有實力再處理這些投降的士兵,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由此可見,趙王的初衷并沒有問題,可長平之戰之後,白起殺降,導緻趙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後果顯然不是趙孝成王能夠承擔的,趙括也成為了紙上談兵的主角,背了幾千年的鍋,成為了統治者的犧牲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