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鳥類有可能是恐龍進化而來的嗎

鳥類有可能是恐龍進化而來的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02:10:24

幾年前,一種在6600萬年前與恐龍一起滅絕的原始鳥類——反鳥,在河南被發掘出一件保存完好的骨骼化石。這件反鳥骨骼化石,距今7000萬年。

為紀念反鳥骨骼化石發現者之一、對河南古生物研究作出傑出貢獻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這一化石被命名為君昌豫鳥。

鳥類有可能是恐龍進化而來的嗎(與恐龍一起滅絕這種)1

君昌豫鳥科學形象複原圖 受訪者供圖

10月9日,在呂君昌逝世3周年紀念日,君昌豫鳥在河南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而在此前不久,河南自然博物館和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合作的論文《河南上白垩統秋扒組一種保存完好的新種反鳥,以及反鳥與現代鳥類的趨同演化》,在國際知名地質學期刊《地質學雜志》(Geological Magazine)上發表。

君昌豫鳥化石代表新的演化支系

這件君昌豫鳥骨骼化石發現地點在河南省栾川縣秋扒鄉一帶,時代屬于晚白垩世。該地點還曾發現多種古脊椎動物,包括恐龍、蜥蜴、龜鼈類、哺乳動物等。

君昌豫鳥是迄今河南發現的中生代唯一的、最古老的鳥化石,其頭骨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好的反鳥頭骨化石。

參與發現的河南自然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介紹,君昌豫鳥化石标本代表了一個新的演化支系,為晚白垩世反鳥骨骼學提供了重要的新證據,并揭示了與現代鳥類趨同演化的有趣實例,特别是在頭骨的形态方面,填補了現代鳥類與反鳥類在進化史晚期的一個尚未被認識的空白。

反鳥之名源于其特殊骨架結構

作為一種已經滅絕的古老鳥類,反鳥在白垩紀經曆了廣泛的适應性輻射,然後在白垩紀末期消失。君昌豫鳥的發現證明在距今7000萬年左右,中原地區已經有鳥類的活動。反鳥類是中生代鳥類中最多樣化的分支,占所有中生代鳥類多樣性的一半,被認為是第一次鳥類适應性輻射的代表成員,它們的繁盛要早于新生代新鳥類的适應性輻射,反鳥類在地球曆史上曾有超過6500萬年的演化曆程。

賈松海說,反鳥之所以被稱為“反”鳥,是因為它們特殊的骨架結構。反鳥的肩胛骨和烏喙骨的連接方式與今鳥正好相反。除此之外,反鳥和早期今鳥區别并不大。

鴿子大小的君昌豫鳥具有反鳥的特征,但是其頭骨和現代鳥類接近。和大多數反鳥不同,君昌豫鳥的喙部不具牙齒,大腦似乎像進步的鳥類一樣,有一定的旋轉,一些骨頭之間連接的消失使颌部相對于頭骨的活動性大于其它反鳥,和進步鳥類接近。

但同時,君昌豫鳥也不可能是現代鳥類的“祖先”。君昌豫鳥和現代鳥類分享的相似特征是趨同進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這些相似的特征是在不同的進化體系裡獨立形成的。這一發現表明,原始鳥類的一些種類如反鳥,和現代鳥類沿着同一方向進化。(喬地)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