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6 02:47:49

唐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輝煌的成就之一,曆來被各代文人所推崇。唐詩風格多變,有豪放悲壯,也有深邃沉郁,有濃豔瑰麗,也有淡雅靜谧,總之,你想要的樣子它都有。在古言逐漸遠去的今天,唐詩依舊熱度不減,雖然我們大多不能作詩,但與人交流中說幾句唐詩出來,還是會驚豔一方時光。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1

唐詩,顧名思義,是唐代的詩,當然後代也有一些出類拔萃的詩作,但相比唐朝時詩的輝煌後者就差之遠矣了。唐詩的發展與唐朝的興衰有很大的關系,像杜甫寫的盛唐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到了中唐卻又“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樣的凄慘之言了。

一般來說,世人将唐詩分為四個階段,分别為初唐(公元618-712年)、盛唐(公元712-765年)、中唐(公元766-835年)、晚唐(公元836-906年)。每個階段唐詩的風格都有很大的不同,國事興衰,關系着詩人的心境,詩人寫詩也總是離不開家國天下的。而今天,我們說的一首詩就是詩人路過烏江,追古思今寫的一首議論戰争成敗的詩。

公元803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大詩人杜牧出生在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一個世代官宦的世家大族裡。杜牧的先輩很多都是曆史上的風雲人物,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史學家,還有的是邊塞名将,杜牧繼承了這些家族榮耀,并且将杜家的聲望提高到了另一個高峰。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2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杜牧不用像高适等人為了生計和讀書而犯愁,他的童年生活是富裕且快樂的。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杜牧在讀書上也有很強的天賦,他從小就經常得到長輩們的誇贊。在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已經博通經史,尤其喜歡治亂與軍事。因為祖父和父親的人脈,他得到了很多朝廷大儒的指點,學問進步很大。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寫了聞名天下的《阿房宮賦》,杜牧成為了當時有名的青年才俊。

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二十六歲,參加科舉考試登進士及第。二十六歲,也許是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竟然能一舉中進士,杜牧不愧為“學霸”。如此年輕的他,就連他的前輩杜甫、岑參等人也要汗顔吧?杜牧的前半生很順利,靠着家世和自身所學,一路披荊斬棘,名動天下,當然他後半生過的也不差,隻是因為心中抱負無法實現,有點意難平罷了。

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杜牧遊烏江所作的詩。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3

題烏江亭

唐代: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創作背景:公元841年(會昌元年),杜牧被舉薦為黃州刺史,大概相當于今天的地級市市長,在他上任路上經過烏江時,想起曾經的西楚霸王在烏江兵敗自刎的典故,心中有感而發于是寫了這首詩。

詩的第一二句,杜牧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人能預料準确,隻有忍受失敗和恥辱才是男兒。第三四句,杜牧舉了一個反面例子,說當年的項羽因為垓下之戰失敗而無顔面對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東才自盡而死。如果他肯忍受失敗和恥辱,渡過江東,依靠江東的那些才俊子弟,卷土重來的話,楚漢之争,誰輸誰赢還很難說。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4

杜牧寫這首詩的曆史背景是唐朝看似中興的時期,實際上當時中興無望,面對藩鎮割據、朝争激烈,大唐内憂外患嚴重,杜牧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杜牧寫這首詩是想告訴天下人要努力奮鬥、百折不撓,不要輕易言敗,也是一首自勉的詩。

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杜牧有才學也有政治能力,但生不逢時,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他有了放縱自己、沉迷享樂的心思,但在看似随波逐流的外表下有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題烏江亭七言絕句(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5

我很喜歡這首詩,因為這首詩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挫折要百折不撓,永不言棄今天,我以此詩,與諸君共勉!


文/阿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