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過年感受人情冷暖

過年感受人情冷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4 14:43:59

過年感受人情冷暖?過年了,自然少不了各種迎來送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過年感受人情冷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過年感受人情冷暖(過年了要明白先是人情後是債)1

過年感受人情冷暖

過年了,自然少不了各種迎來送往。

在農村,大家在外忙碌一年,都會候鳥般地回家過年。家裡的各種喜事也自然要等到這時節來操辦,或喬遷、或訂婚、或嫁娶、或過壽……

一來隻有這時候才得空籌辦,二來也隻有這時節大家賦閑在家有空參加。辦喜事,要的就是個熱鬧勁兒,圖的就是個好彩頭。否則冷冷清清的,自然少了喜慶的氣氛。

我們那辦喜事叫“弄酒”,赴宴叫“吃酒”。加之拜年,大家吃了東家吃西家,趕場子一樣,忙的不亦樂乎。

沉寂了一年的村莊,也隻有這時節才又恢複了生機。就像魯迅所說,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

而在城裡,大多數人的圈子基本超不出這座城市,大可不必非等到這時節來操辦什麼喜事,過年就是過年。但拜年以及各種應酬也是少不了的,自然平時的各種人情往來也是免不了的。

其實,無論城裡還是農村,無論平時還是過年,互相給小孩一點壓歲錢,互相随個份子,或收送禮品,或吃請請吃,其本質都是各種人情往來。

辦喜事,自然是來客越多,場面就越大,氣氛也越好,東家臉上當然就越風光。所以往往是客不厭其多。

送賀禮,自然也是越貴重顯得彼此關系不一般。不僅受者臉上有光,送者臉上也有彩。所以往往是禮不怕其重。

記得小時候,也時常随父母上别人家“吃酒”。若家裡遇上什麼喜事,來“吃酒”的客人也是絡繹不絕,滿屋、滿院子都是,或打牌取樂、或閑聊八卦、或幫忙做活……好不熱鬧。

而印象中家裡每次“弄酒”,母親卻不肯鋪張,請的客人都是必請的,那些可請可不請的則一概不請。一是怕給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煩,二是怕給自家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債”。

《禮記》上說,“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母親沒上過幾年學,并不知道有本叫《禮記》的書上說過“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樣的話。但每逢家裡“弄酒”,便常常能聽到母親不無感歎地說:先是人情後是債呀

其時,我并不懂得“人情”與“債”之間又有什麼關聯。直到長大了,自己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圈子,亦經曆了些事,才慢慢懂得“先是人情後是債”這句話的真正意蘊。

債者,人之責任也。

母親的意思,是要記着人家的這份情誼,即人情;進而記得在适當的時候回禮,即還情。

其實,最初的人情,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在長期共存中結成的一種互助型生存關系。

比如你有事時我幫你,我有事時你幫我;比如誰家有了紅、白事兒,大家通過随份子給予幫襯以解燃眉之急……

人終究是社會的人,社會終究是人情的社會。人情二字,誰也躲不過。

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府。一次,剛進賈家不久的尤二姐沒頭油使,那個不服使喚的丫頭善姐搪塞說的,“我們奶奶……一日少說,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還有三五十件。外頭的從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禮……那裡為這點子小事去煩瑣他。”

是的,“多少人情客禮”,即維護着賈府“白玉為堂金作馬”般顯赫尊貴的體面,也維系着賈家的各種社會關系。難怪貴如鳳姐也免不了會對劉姥姥訴苦說,“外頭看着雖是烈烈轟轟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

就像老舍筆下那個潦倒的不能再潦倒的祥子。原先“不懂得行人情”,後來朋友之中若有了紅白事,他也學着出份子或随個“公議兒”,而且“還親自去吊祭或慶賀,因為明白了這些事并非是隻為糟蹋錢,而是有些必須盡到的人情。

是的,“不出聲的雁也喜歡群飛”。幾經命運折磨的祥子,“再不交朋友,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

就像汪曾祺在《徙》中描寫的高北溟。雖然“很孤僻,不出人情,不随份子,幾乎與人不通慶吊”,從不請客,也從不赴宴。但碰到于他有知遇之恩的沈石君請客,不但“不須催請,早早就到”,還會主動“備了幾樣便菜”,“約幾個志同道合的教員,在家裡賞荷小聚”。

是的,雖然好多人情關系,早已無需最初那種最原始的互助來維系,但誰都不是曹禺筆下的李石清,“要硬成一塊石頭,決不講一點人情”。顯貴者如此,卑微者如是,誰都免不了人情世故之俗。“有來有往”,仍然是人情建立的基礎。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講情重義,本是人性之美,理應不為人所反感。真正讓人反感的那些過于世故而不按人情規矩出牌的人。

比如,汪曾祺筆下那個愛吃白食的張維谷,“不願我請人,不願人請我,隻願人請人,當中有個我”。

比如,有的人不論親疏遠近,隻要認識就請;有的人不論事情大小,隻要沾點“喜”就請;有的人不論合不合時宜,隻要沒辦過就請。

于是帶着親生孩子辦婚禮的、考個大專也慶賀的、買台車還請客的,等等,各種名目的宴請,不一而足,大有人在。

搞得被請者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随禮少了,不夠意思;多了,又有點承受不了,或覺得彼此交情還不到那份上,好不尴尬。表面上說着“恭喜”,私底下卻有幾多無奈。

而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其中又有一種人,他并不懂得什麼叫“人情債”,什麼叫“禮尚往來”,喝完“喜酒”過後,照舊是你走你的道,我過我的橋,彼此陌路。

當然,每當你家裡有什麼喜事,他是絕對想不到該主動來祝賀還禮還情的,抑或壓根就沒關心過你家有什麼喜事,已然成了隻吃不拉的貔貅。

他的理由是,你請我肯定去,不請自然是你自己的事了。而他絕不會想到,并非人人都如他那樣——但凡認識就請,但凡有“喜”就請的。

于是乎,一張張紅色的請柬開始被人戲稱為“紅色罰款單”。

有的人為了收回自己随出去的禮金也開始紛紛效仿。他們考慮的隻是機會成本,而非人情往來。

“人情”二字,就此名實分離。各種“喜事”成了撈取錢财、收回成本的由頭,人情已然變馊走樣。

所以,人人一邊行着變味的人情,一邊感慨着世風之日下。

哀哉!

《紅樓夢》裡有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沒錯,人情本是維系社會關系的紐帶,本來就有着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更是一門學問,是一本無字之書。

這門學問,反映着人們的社會關系,也折射出一個人的品性。

做事先做人。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敗都是做人的失敗。

所以,做人做事,先從行好人情開始!

—END—

作者:頑石,一個始終不甘于世俗洪流中沉淪的理想者,一個始終酷愛紅學的悲情濁物。公衆号“青埂石語”(qinggengshihua),微信号wanshiyhgz。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