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不适是婦科門診常見的主訴之一,也是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和婦科之間“互相推诿”的一個主訴。當然,患者主訴時不會使用“隐痛”,而是使用“腹痛”或“不舒服”而就診。由于這類患者沒有腹部劇痛等急腹症的特征,也不是急性疾病的表現,這裡一律用“隐痛”代表這類人群的訴求。特點是想起來就痛,忙的時候不同;白天不痛晚上痛;工作、緊張時不痛,夜深人靜的時候很痛等等。至于怎麼個痛法,可謂千奇百怪,針紮樣的,牽拉性質的,一陣一陣的。。。。。。不一而足。
造成慢性下腹隐痛的病因多種多樣,比如腹腔内黏連,就可以有慢性腹痛,但手術前一般都難以診斷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粘連引起來的疼痛,是在其它手術時偶然發現和确診的。專門因為下腹隐痛而接受腹腔鏡檢查和手術的患者非常少見。
下腹隐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手術後引起的黏連。無論腹部或者盆腔做過什麼手術,都可以形成黏連。絕大多數黏連表現為大網膜與腹壁和腸管之間的黏連,而大網膜又具有很大的伸縮性,所以對身體并不具有什麼危害。隻有少數患者因發生腸梗阻或者腸内疝導緻劇痛就醫時,才會發現問題并手術。如果僅有輕微的或者可以忍受的下腹隐痛,沒有醫生會為此而建議手術。因為手術本身就會引起黏連,而下次黏連時,如何粘以及是否會形成一個更壞的黏連,誰也不清楚,所以對這類患者,原則上不主張為了搞明原因而手術。
急性闌尾炎是下腹手術的最常見原因,闌尾術後的黏連痛占了很大比例。不過,闌尾手術在右下腹,這類患者的疼痛一般也在右下腹。對于右側輸卵管卵巢接受過手術的患者,也是如此。而剖宮産術後的黏連,多數在下腹中間,引起的疼痛也以中間為主。有些人有慢性闌尾炎,雖然沒有手術史,但闌尾有輕度充血、僵硬,與周圍器官之間可以有少許粘連。也是慢性下腹痛的重要病因。
左側下腹痛的原因雖然與黏連也有很大關系,但一般沒有手術史,多數是乙狀結腸黏連到盆壁所緻。有些人乙狀結腸與盆壁之間形成薄薄的黏連,每當大便之前或者腸蠕動的時候,下腹尤其是左下腹就很痛,甚至有患者痛得滿頭大汗,但一旦大便完全排除,疼痛立即消失。這類疼痛多數與乙狀結腸的黏連有關。但是,在女性患者,左側輸卵管炎和子宮内膜異位症患者,也常常有類似的黏連,導緻同樣的表現,甚至一個小小的輸卵管結紮也可以引起同樣的下腹痛。
除了黏連外,引起下腹痛的第二大類原因是盆腔器官的炎症後遺症,在女性如輸卵管炎,急性期炎症消失之後,輸卵管-卵巢的炎性滲出物被吸收,輸卵管、卵巢和子宮、腸管之間,就容易形成黏連。一旦有腸蠕動,就可以引起下腹痛,這類疼痛的特點是左、右兩側都可以發生,與大便之間的關系也不那麼明确。
子宮内膜異位症是導緻慢性下腹痛的重要原因。内異症的疼痛,除了黏連外,腹膜的子宮内膜異位症患者,也可以發生疼痛,但這類患者的疼痛機制還不清楚。可能與這類患者盆腔局部的炎性因子刺激有關。
此外,胃腸為受到某些刺激後或者發生慢性胃腸炎後,也可以産生慢性腹痛。
對于慢性盆腔疼痛的診斷,目前沒有什麼好辦法。幾乎所有的影像學方法都難以診斷。雖然CT、MR等影像診斷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于慢性盆腔疼痛,也無能為力。有研究者使用微型腹腔鏡(又稱為辦公室腹腔鏡)對患者在局麻下進行診斷,發現有近1/3患者屬于慢性闌尾炎。這些人有的可以說出明确的病史,但更多的人是沒有急性闌尾炎的病史,可能與患者患病的時間久遠有關。
還有大約1/3的患者,即使采用腹腔鏡檢查,也無法發現其病因。比如在局麻下對患者進行檢查,發現有些人的盆腔腹膜,有的幹脆就屬于對疼痛異常過敏,微小的刺激就可以引起他們的疼痛,但局部卻沒有任何病變。對這類人,目前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
慢性盆腔疼痛雖然不會威脅人的生命,但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常在内科、外科和婦科之間跑來跑去,更是各類騙子販賣各類神藥的天堂。真正的治療以鎮痛為主。适當的分散注意力,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患者對疼痛的感覺會産生“麻木”(痛域上升),給人以好轉的幻覺。暗示對有些人也有一定的作用,這也是一些安慰劑類藥物能夠大行其道的原因。
如果有腹部手術,尤其是腹腔鏡手術,術前告知醫生既往有這類症狀,讓醫生在術中進行一下診斷,如果發現了某種病因如黏連、闌尾炎或附件炎等,而順便将這些問題予以解決,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策略。但如果為了減輕下腹隐痛,而專門做一次腹腔鏡檢查和手術,似乎得不償失。偶爾一次的下腹隐痛,甚至連上醫院的必要都沒有。隻有那些劇烈腹痛,或者長期慢性腹痛,痛到影響工作和學校的程度時,才是腹腔鏡探查的指證。
PS:抱歉,本人不在這裡平台上直接回答網友的提問。如果有醫療健康上的問題需要咨詢,請大家在丁香醫生、愛問醫生或者知貝健康裡找我,我很樂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您的理解與合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