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胃為水谷之海”、“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胃是受納食物的容器,像大海一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既為海,就有潮漲潮落,就有風暴與海嘯。
所以,吃太多,胃盛不下,或食物過于生冷、滾燙、味道過極;或誤食入有毒、有害物,入藥物、貴重金屬、農藥、化肥超标物;或新添加食物;或胃本身虛弱、無法運轉食物,都為引起胃的消化障礙,刺激胃,都能以嘔吐的方式表現出來。
西醫解釋說:小兒消化器官發育不全,胃中胃酸較少,胃中消化酶也較成人少,故消化能力較差。且胃腸生物電和胃腸蠕動不協調,易紊亂,易相互幹擾,從而易引發嘔吐、腹痛等。
中醫認為:嘔吐為口中湧出食物或乳汁。口腔直接通過食道與胃相連。所以,嘔吐吐出來的肯定是胃内容物,口在上,胃在下,在下的胃内容物從在上的口中湧出,說明是胃氣上逆。
在治療上,以和胃降逆為基本的治療原則。可以用以下手法:
【清胃經】
位置:從魚際到拇指根處
推拿:用家長拇指指腹從大魚際推向拇指根處。3~5分鐘。
作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推天柱骨】
位置:枕骨下,後發際到大椎穴成一直線。
推拿:用食指、中指并攏自上而下直推。1~3分鐘。
作用:降逆止嘔、止吐。
【逆時針運内八卦】
位置:以手掌中心内勞宮為圓心,從圓心到中指掌指關節橫紋約2/3為半徑,所組成的圓。
推拿:用大拇指輕輕逆時針畫圓。1~3分鐘。
作用:寬胸理氣,行滞消食。
【分推腹陰陽】
位置:在中脘與兩肋下之軟肉處。
推拿:用大拇指向兩邊分推。3~5分鐘。
作用:消食和胃
【揉中脘 】
位置:肚臍正中直上4寸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1~3分鐘。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順時針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用手掌掌面輕輕地順時針摩孩子腹部。1~3分鐘。
作用:理氣消食、理氣降氣。
喂食要注意:
1、哺乳時不宜過急,以防空氣吞入,哺乳後,将小兒豎抱,輕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氣排出,然後再讓其平卧。
2、喂養小兒時,食物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食清潔衛生、不吃腐敗變質食品,不吃生冷。
3、推拿後不宜馬上進食,應間隔半小時後以少量、流食為宜,嘔吐嚴重時應禁食、當症狀改善、再給予多次少量清淡食物、避免奶制品、油膩飲食。
4、體位護理。飲食後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内,保持直立或頭高腳低的傾斜卧位。當寶寶嘔吐時,讓其取坐位、頭向前傾,使嘔吐物順利吐出,以免嗆到氣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