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窗口,參觀博物館是認識這個城市的便捷途徑,有頭腦的人都來看展覽了。
甘肅省博物館是中國最頂級的博物館之一,逛一次甘博,才能真正明白蘭州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感受整個黃河文明。
博物館有三層,内設絲綢之路文明展、甘肅佛教藝術展、甘肅彩陶展、古生物展和紅色甘肅幾個常設展館,其中以絲綢之路、佛教和彩陶三個主題最為精彩,大家各自按口味前去參觀。博物館裡展品衆多,走馬觀花參觀一圈也需要近半天時間。
甘肅省博物館有三件鎮館之寶是我們的重點目标,隻可動心不可動念頭,這三寶是:銅奔馬、驿使圖畫像磚、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一層有一個臨時展館,經常舉辦臨時的文物和藝術品展覽。
絲綢之路文明展位于二樓,是甘肅省博物館的核心展覽,最為著名的“馬踏飛燕”即銅奔馬就展示在這裡,這尊銅像隻要是出門旅遊過的人都見過它,它是中國旅遊的标志,很多人是奔着它來的。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不是我量的),為東漢青銅器。看過實物真讓人感歎古人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力,第一眼就被真品震撼到了。“飒沓如流星,飛鳥驚回顧”,彰顯大漢王朝盛世榮耀的銅奔馬,三腳騰空,一腳踏在一隻燕子上,而它感覺到自己踩到了什麼,馬微微地回頭,這個瞬間以靜物的形态表現出奔馬的動态,更增強了奔馬向前的動勢,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這是怎樣巧妙的構思啊,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1971年,經郭沫若舉薦,銅奔馬運抵北京展出,引起極大反響。 1973年,外交部長陳毅決定讓銅奔馬赴世界各地展覽,轟動全球。
這匹馬的鑄造工藝也是高難度的,從馬屁股上兩個生鏽的鐵片可以知道,最後銅水是從此處流出,古人的力學是有多精準,此舉也成就了馬踏飛燕是中國旅遊的标志,“馬踏飛燕”是郭沫若取的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而它的出土則一點也不浪漫,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肅省武威金羊鄉新鮮大隊的民工,在武威縣北郊雷祖廟開挖戰備地道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座東漢的将軍墓,出土了相當可觀的一批青銅車馬俑。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計231件,可貴的是其中有一支雄偉的儀仗隊,儀仗隊伍最前面的就是銅奔馬。
是不是有點眼熟,請各自聯想中國郵政儲蓄卡。
著名驿使圖畫磚也在這個展館裡,它出土于魏晉墓的5号墓。不得不說的是,當時考古人員是想把5号墓整體搬遷至省博的,結果挖出來運到省博後發現還原不了啦。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經過了幾千年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能夠制造飛機、航母的現代人的智慧還達不到古代人的水平。驿使圖畫的是一位郵驿使騎在紅鬂馬上,頭戴進賢冠,身穿右襟寬袖衣,足登長靴。他左手高舉木牍文書,右手持馬缰,紅鬓馬四蹄騰空,信使則穩坐馬背之上,看得出來信使是位騎馬高手。畫面上信使的眉眼十分清晰,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五官中獨獨缺了嘴巴,别認為畫錯了,其實這是郵驿使的職業道德,是為了保守用戶的秘密。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選中這幅驿使圖為郵票圖案,專門單獨發行了紀念小型章一枚。從此,驿使圖成為了中國郵政的形象大使。現在我們的郵政存折和儲蓄綠卡上,都是這他。
除了這兩個國寶,館内還有古絲路上的衆多珍貴文物,其中有中原文化的器物,有西域甚至歐洲文明到達這裡留下的珍寶,還有伊斯蘭教在古代中國留下的文化,大放異彩。
在有些區域通過沙盤等方式複原了古代西域諸國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讓人眼界大開。
這個主題館中還有很多寶貝,個個價值連城。
很慈祥的說。
幾百年前,古人就搞了殡葬改革,今天的我們中的一些人還企圖棺葬,哪有土地給你埋呀。
能看懂的,有幾人?
古生物展館裡的參觀者則少多了,亮點不多,我未作停留就出來了。
雖有恐龍、大象,由于沒有使用聲光電手段,看得索然無味。
第三件鎮館之寶“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在甘肅彩陶展室,講解員說它是從農戶中收購來的,農民不識貨,随手堆放,造成了幾條裂痕,美女臉上添了疤印。
那個年代的手工是純粹的手工,今天的匠人該學着點,能學到一成也不錯。
彩陶展室還有互動項目,觀衆可以動動手,放心,不會損壞文物。
甘肅佛教藝術展位于三樓,也是館内的重點展覽,這裡有從莫高窟、麥積山石窟複制而來的石窟、白塔和轉經筒等等。
走進展室好像置身于一座輝煌巨大的寺院,展示的佛像、法器等十分精美,既有漢傳佛教的曆史文物,也有藏傳佛教珍貴的宗教器物,這樣的融合隻有在甘肅這個漢藏融合的地帶才能有幸看到。
再現當年莫高窟的工作場景,幹這種活急不得。
送命題:這是幾号窟的?
人人都知道塔爾寺有8座塔,那麼問題來了,誰偷走了另外5座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