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上一節我們聊了聊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四章,大體上了解了一下管理者如何用人,才不至于陷入因人設事的陷阱。相信通過那篇文章,已經大體上可以了解彼得·德魯克的用人思想。
這一節我們繼續深化這個問題,繼續從69頁-96頁談起——但是,我們不讨論管理者應該如何做,而是做一個延伸,探讨一下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
根據彼得·德魯克的用人思想,我們可以了解到,他非常反對因人設事。至于其中的原因,我上一節已經帶領大家了解過了。如果有疑問或者想再了解一下,可以翻閱上一篇繼續讀一讀。
在表達完了對因人設事的反對之後,彼得·德魯克又分析了避免落入因人設事的陷阱的四個原則,這四個原則,實際上也是發揮公司員工長處的四條原則。
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就很容易收獲一些新的知識:作為一名上班族,我們在應聘某一個職位時(或者之前),應做些什麼呢?
彼得·德魯克所列舉的四條原則的第一條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會将職位設計成隻有上帝才能勝任。
這句話說明了,實際上,并沒有哪個人一定能适應任何職位,也并沒有哪個職位,一定适合全部的人。所以我們的走上崗位之前,一定要先認清這個職位到底是做什麼的,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得好。
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或者說是常識可以了解到,有一種人,對待大多數職位,就算他起初對它并不熟悉,但是稍過一段時間,就能适應這份工作。
這樣的人并不見得智商或者情商比别人高一些,但是有一點一定比别人突出:他們熱愛學習,并且做事很系統,很有條理。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學習?實際上就是培養這種學習能力,培養系統地、有條理地做事的能力,培養做事的大局觀。
如果你以前不知道自己應該讀些什麼,學些什麼,那麼從現在起,你就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這方面來。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到哪裡都會風風火火。
彼得·德魯克所列舉的第二條原則是職位的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泛。第三個原則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先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麼。
大多數職位都有門檻,你就算去澳大利亞搬磚,也有門檻,那個門檻就是你首先得有良好的身體素養。
如果非要說什麼職業沒有門檻,那可能銷售這個行業沒有門檻(或者門檻低一些)。任何學曆,都可以進入銷售行業。你口才好,可以搞電話銷售、面對面銷售,口才不好,可以搞網絡銷售。你隻要是個人,就有銷售公司要你;就算你做不好,也會拿到基本工資。
當然,這裡并非貶低銷售行業,正相反,銷售行業的學問比别的行業起碼高出十倍。但是,年輕人真的願意把所有的青春全部放進這個行業裡面嗎?
恐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但是,别的行業并不好進入。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行業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要有一技之長。有了一技之長,我們才能踏入某個喜歡或者擅長的行業。我們能做得了什麼,決定了我們能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同時也決定了我們在公司有沒有發展前景。
前面也說了,職位的設計要涵蓋廣泛,而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專,還要博。專負責給我們拿到全額績效,而博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晉升機會。
第四個原則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能容忍人之所短。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實際上管理者都喜歡或者說更願意看到别人的長處,即能給公司帶來效益的那一部分。
如果你長處帶來的效益要遠遠高于短處帶來的損失,那公司會毫不猶豫地留下你,如果你有長處,但是短處明顯更大,那領導沒準就會抛棄你。這就是公司的生存法則。
那麼我們在工作時應該怎麼做?首先就應該主動發揮并發展自己的長處,讓自己對公司更加有“貢獻”。每個人都有短處,但是我們要盡量克服短處,如果不能克服,那就把它隐藏起來,不要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要讓管理者對此耿耿于懷。
這四個原則對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對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所以,我們在求職時或者工作時,必須注意到這些要點。
通過上述的講解,我相信大家都會有一些啟發。但是可能有人也要這樣說:這些都是大道理,我當然懂,這還要你來總結?
其實确實是大道理,但是你有系統地思考過這些大道理嗎?你有過很有條理地總結或分析這些大道理嗎?或者這些你都做到了,但是你有真正實踐過這些大道理嗎?
在這裡推薦一本書,《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這本書對鍛煉人的做事思維很有幫助。當你讀了這本書之後,你在思考問題時可能會更加系統有條理。
當然了,實際上“麥肯錫”系列都值得一看,各位感興趣的書友可以找幾本出來看一看,非常有幫助。作為一名普通人,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這些書中你或許會找到一些思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