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生經常談什麼

老生經常談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1:54:53

老生經常談什麼(老生常談無人再談)1

黑夜之後必是黎明,這是真理。人類文明可以永存,這是夢想。

每一次科技巨變都會引起新的讨論,“人何以謂之人,以及人如何适應新科技時代所提出的新要求”。

我們對于科技産品的好奇心好似永不會匮乏、殆盡,最多不過是從十年前對智能手機的熱愛癡迷轉變為如今對電動汽車、無人機、VR等新科技領域的移情别戀。但不難看出,我們的取向,永遠都在大科技領域,這份難得的專一與長期,真叫我等文字愛好者羨慕、嫉妒、不解和無奈。

忽然意識到,在我可觸及的世界、可接受的信息圓圈中,幾乎已難以看見人文社科領域出現什麼“驚為天人”“空無絕後”的“更新升級”。無論如何主觀降低對人文社科領域新生産物生産周期和頻率的預期,也不難發現,好似在近20年并沒有什麼新興的重大理論、重要觀點,可以對人類社會産生震蕩,甚至一陣漣漪。

在這個世紀,作為人類兩大文明的“科技”與“人文”,顯然已嚴重失衡,“并腿走路”早已是一句夢話。我們好似愈發開始接受或是認定“科技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這一客觀真理,或者換句話說,好似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作為人類的我和你,好似生理反射已經被馴化成“不過是技術還有局限性罷了,相信下一代優化升級就可以hold了”。

相信你也不難發現,各行各業無不在倡導數字化發展建設,好似隻要全社會、各要素實現了數字化,我們便可以順利步入人類終極社會。未曾料到,原來“烏托邦”裡,除了人類,皆可代碼,甚至人類也可以部分代碼化。

我對這一想法感到恐慌,但又好似無能為力。畢竟仔細想想,現如今連平民百姓可以發聲的平台也不過是代碼組成,書籍、雜志、報刊等“舊東西”,隻不過就像我這等文字愛好者一般,殘忍地苟活而已。我想說的是,我以為,如果大科技領域想要徹底壟斷或者泯滅這些“舊東西”,相信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當下我們可以看到的為數不多的“人文社科挂飾”仍可有一絲生存空間,不過是大科技們一心隻顧着自身的叠代升級,不得空顧慮我們這等“殘羹剩飯”。或許它也認定,無須親自出手,人文終會自然消亡。

我天真地以為,人文與科技本應是對“孿生子”,相生相長。卻忘卻了,“孿生子”本身就是一對天然的“競争者”。為了自身可以健康茁壯,搶占另一半的資源和養料,就是“孿生子”與生俱來的“本能”與“天賦”。

我感到困惑,好似常常聽聞社會呼籲“人文社科要去适應科技發展,人民群衆要持續提高技術素養”,卻從未聽聞“科技要符合人文規律,不得野蠻生長”。或許過去我們常提起,但不可置否,如今已寥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