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由來已久的知識錯用問題。因為用的人多了,用的時間久了,錯誤逐漸變成了正确的。這種現象在文化流傳上時有發生。
“七月流火”出自哪裡,原文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這裡面“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都是指十月之後開始記日子,即“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這是豳曆紀日法。
這句詩實際上是農人記錄從年中到第二年開春的農耕之事。
中國古時候的曆法向來與天象有關。這裡的“火”是指“大火”星,即天蠍座的主星——心宿二,《詩經》年代夏曆五月間(即仲夏夏至前後)黃昏時心宿二出現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向下行。
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将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示寒冷的季節就快要來到,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再來看這句詩就很明白了: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麼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着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所以“七月流火”實際上是指天氣漸漸轉涼的意思。
但是“流火”兩個字的形象很讓人聯想到火焰的跳動,既有特色又貼切,加上後來者用的曆法和春秋時期的觀星曆法不大相同,漸漸地就以訛傳訛變成用來形容“七月的天氣炎熱得像在火上炙烤一樣。”
不過從這種心宿二的照片來看,說它“流火”也不為過。
其實最主要還是曆法的改變,人們不再需要星象知識,而在幾千年前人們沒有别的方法來确定農時,隻能夜觀天象。所以基本上人人都識星,放在今天,說起“大火”星,一般都會誤認為是“火星”吧。
實際上這個“火”甚至都不讀“huo”,古讀huǐ,是天蠍座的主星。
而太陰曆的七月放在今天實際上是八月了,要想觀察到真正的“七月流火”,得差不多到陽曆的九月底去了。不讓人誤會都難,所以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已修改了,“七月流火”:也可形容天氣炎熱。
實際上就是官方證訛了,這個流動的“大火”星,就真的變成熱死人的夏天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