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際交往中,特别是在親密關系中,雙方如何進行對話交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決定着人際關系的品質和前景。
你有沒有試過,跟自己的愛人或者朋友交談時,對方無法理解你的話語,甚至會扭曲你的意思。你明明并不想傷害對方的感情,但最後忍不住說出口的話卻對對方造成了傷害。這就是一種無效溝通。
不會說話,不會表達,造成誤解,真是一件讓人疲累的事情。
如何進行交流,如何好好說話,才能打造舒适愉悅的親密關系?
韓國心理學家樸宰蓮所著的《為什麼和你說話這麼累》一書,通過總結阻礙對話的6種自動思維和影響交流的11種認知偏差,幫助我們從根源上認識到人際交流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書中提供了大量實用有效的溝通對話練習,帶領我們從心理認知行為上進行學習和改變,重新學會好好說話,正确解讀和傾聽,實現有效溝通。
全書内容清晰明了,有很強的指導性與操作性,幹貨滿滿,可以說是一本學習對話交流的實用指導工具書,可以放在案邊随時翻閱,進行練習。
01 瞬間思維導緻“阻斷式對話模式”
作者指出,成功對話有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因此對别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十分重要。
第二,我們要明白,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言行。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應該經過認真思考,而不是無意識的習慣性回應。
人的思維認知會存在着一種自動思維模式,也就是一種無意識的“瞬間思維”,會習慣性、無意識地對外界做出本能反應。
在人際交流中,這種瞬間思維會使得我們的很多話語未經思考就脫口而出,對别人造成傷害,導緻溝通失敗。
六種自動思維形成了“阻斷式對話模式”:
①判斷;②指責;③強迫、脅迫;④比較;⑤理所當然、義務化;⑥合理化。
在交流中,我們往往會因為對方的某些行為表現和話語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進行指責,并強迫對方遵守自己的要求,還會将其與其他人進行比較,認為自己的要求理所當然,最後為自己的指責進行合理化解釋。
這個對話過程與模式雖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但也強烈地攻擊了對方,結果就是:要麼對方習慣性地毫無誠意地道歉,但下次可能還會重複同樣的情形;要麼對方針對這些言語攻擊進行反擊,反駁指責的問題,雙方發生争吵,最後不歡而散。
02 11種認知偏差的負面影響
我們的思維認知會存在許多“認知偏差”,導緻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這些認知偏差在生活中随處可見,很容易通過對話表現出來。
11種影響對話的認知偏差:
1、二分法思維:極端思維,非黑即白。
2、過度引申:以一兩次的經驗做出普遍結論。
3、精神過濾:忽略整體信息,選擇性地集中于某些細節做出判斷。
4、妄自斷定:還不确認清楚情況下就自行猜測,得出結論。
5、擴大化/縮小化:過度擴大或者壓縮事件的實際意義與重要性。
6、情緒化推理:沒有确切的依據,根據自己的模糊感受妄下結論。
7、義務性陳述:不經思考認為,事情“必須”“應該”如何做。
8、亂貼标簽:給自己和他人貼上極端、不恰當的标簽。
9、個人化:将事件錯誤地解讀為與自己有關。
10、災難化:将事件的結果往壞的方向進行預測。
11、讀心術:自以為是地揣測并斷定他人想法。
我們隻有認識到這些認知上的局限,進行自我覺察和反思,才能逐步改善,建立溝通式對話模式。
1、進行觀察
如實表達所見所聞,有意識地去客觀審視事物、對方、行為、言語,以及自己的思維和感覺。
2、關注感覺與情緒
如實表達自己的感覺,正确理解、接納和調節情緒。
3、理解核心欲求
找出情緒的核心欲求是什麼,正确認識自身需求,尋找滿足的方法。
4、區分請求與強迫
通過合理的手段表達需要,提出具體而健康的請求。
5、加強自我認知
在内心練習“沉默對話”,幫助自己選擇言行。
03 學會傾聽與表達
在交流的過程中懂得傾聽是一項基礎技能,也是影響交流質量的重要技能。
良好的傾聽包括:
①進行共情式傾聽,對他人的話語感同身受;
②理解對方讓你感到難受的話是訴求的另一種表達,理解背後的意圖;
③健康解讀網絡上的文字信息,忽略惡意評論,或是從中發現自己的核心欲求。
如何進行自我表達是交流的關鍵一步,有6個方面需要多加注意:
1、認識并正确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2、提出明确請求的理由并請對方幫忙。
3、向對方真誠表達自己的歉意并進行改變。
4、真實面對自己的内心,妥善表達拒絕。
5、找到核心欲求,進行協商,解決雙方的矛盾。
6、真誠表達對他人的感謝,認可自己的努力,也認可他人。
溝通是一種可以練習和改進的能力。書中列舉的各項要點以及配套的練習實用而有效,但需要我們付出耐心和積極性去進行練習,這樣才能夠慢慢地進行改變,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