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的小兒推拿中,頭面部和手部的推拿尤其重要。手部多以調理髒腑為主,而頭面部的推拿則以開竅醒腦、解表、止咳、鎮靜安神為主,多用于治療咳嗽、感冒,還可以用于益智。因此,在小兒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用到頭面部的推拿手法。
小兒取仰卧位,操作者坐或站于小兒頭側。操作者雙手屈曲拇指指間關節,以拇指桡側面作為着力點,其餘四指輕放于頭部兩側以輔助固定小兒頭部,肩、肘關節放松下垂,稍用力掐按,邊掐按邊沿頭部五條線順序移動。
1 頭部五條線
正中線——從眉心(印堂穴)至頭頂百會穴。
旁開 1 線——從兩側眉毛中間(魚腰穴)
至左右神聰穴,左右各一條線,共 2 條。
旁開 2 線——從兩側眉尾(絲竹空穴)
至左右神聰穴向外旁開 1.5 寸處。
掐按移動順序:正中線→旁開 1 線→旁開 2 線。
功效:掐按頭部五條線具有醒腦益智、鎮靜安神、清利頭目、和胃降逆、寬胸理氣等作用,多用于治療神經、精神性疾病。這個手法在本書的疾病治療中會多次提到。
2 梳頭法
小兒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一手或兩手微屈,自然分開,以指甲背部為着力點,從前發際到後發際對頭部進行類似梳頭的推拿,然後再順時針方向進行頭部梳理 50 次(圖 1)。或小兒坐位,操作者一手或兩手微屈自然分開,以指甲背部為着力點,自後枕部梳向前發際,再順時針方向對頭部進行環形梳理 50 次(圖 2、圖 3)。
3 提抓法
操作者一手或兩手五指屈曲,以指腹為着力點,輕快而有節律地提抓頭皮,約 200 次,注意要輕抓重提。
4 振眼法
小兒閉眼,操作者雙手拇指、食指成“八” 字形,食指指腹輕置于小兒兩眼球表面, 其餘三指屈曲與拇指均輕放在額頭,協助固定頭部,食指用力輕柔,快速、有節律性地敲打眼球。
5 抹眼法
操作者兩掌心相對,以雙手大魚際吸附于小兒雙眼内側緊鄰鼻根處,輕柔地由内向外抹動雙眼,抹至兩側太陽穴處。
6 點按睛明穴
操作者兩手拇指屈曲交叉,其餘四指并攏且輕輕地固定于兩側頭部,兩手拇指指腹為着力點,同時稍用力向内上方點壓小兒睛明穴。
7 分推魚腰穴
操作者雙手屈曲拇指指間關節,以拇指桡側面作為着力點,其餘四指輕放于頭部兩側以輔助固定小兒頭部,以魚腰穴至前發際連線中點為起點,兩拇指向相反方向上下交替推動(即一指推向魚腰穴,一指推向前發際)。
8 點揉地倉穴
操作者兩手拇、食指呈“V”字形,食指固定于下颌,其餘三指屈曲固定于頰部,以拇指指腹由内向外點揉地倉穴,持續 1 分鐘。
9 提捏法
操作者保持上述點揉地倉穴的固定手法,拇、食指相對用力沿下颌角提捏面頰肌肉,一直提至耳前聽宮穴為止。
10 搓揉面頰
操作者食、中、無名指并攏貼于面部,先從顴骨最高處自上而下搓至口角兩旁, 再以食、中、無名指指腹為着力點,吸附于頰車及其周圍軟組織上,由外向内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揉動。
11 分推面頰
操作者兩手拇指指腹或大魚際吸附于鼻旁兩側,由内向外分推面頰部肌肉,一直推至兩側耳前聽宮穴為止。
12 搓揉耳廓
操作者拇、食指相對用力自耳尖至耳垂搓揉耳廓,搓至耳廓出現發燙感為止。
13 對掌鼓耳
小兒仰卧位,操作者坐在小兒頭側,掌心正對耳朵,拇指固定于耳前,其餘四指并攏輕放于兩側耳後頭部,兩掌同時稍用力壓耳,5 秒後松開為 1 次,連續做 10 次。
14 拿捏法
操作者兩手拇、食指呈“V”字形,其餘三指屈曲懸空,以拇、食指指腹為着力點,兩
指相對用力拿捏下颌部肌肉。
15 點振廉泉穴
小兒仰卧位,操作者站或坐于小兒頭側,中指或食、中、無名指稍屈曲,指腹分别點按在廉泉穴上,做快速、小幅度的振點。
16 拍法
操作者雙手掌指面為着力點,自小兒面頰最高點向下輕拍至下颌部,連續拍打 50 次。
作者:王立新 中國中醫科學院、全國小兒高級推拿班客座教授,北京和睦家康複醫院特聘中醫專家
來源:《好爸媽會推拿》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請持續關注我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