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之美
01 獨坐敬亭山唐 李白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02 望洞庭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03 憶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04 鄉村四月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05 四時田園雜興宋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06 漁歌子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前6首已在本冊語文課本中學過,故不加譯文。
後面10首附有譯文,可能有不同理解,但都是有助于理解與背誦的!
校本課程封面
07 夏日田園雜興 其二宋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蛱蝶飛。
譯文: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荞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随着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08 浪淘沙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萬裡黃河彎彎曲曲挾帶着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0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轼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
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将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10 蜂唐:羅隐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11 憫農 其二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12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迹,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13 尋隐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缭繞,不知他行蹤。
14 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15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羁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16 江南春唐 杜牧
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附: 四下古詩詞背誦過關表
四下古詩詞背誦過關表
二、為什麼要背誦?
山東古詩詞考級
理由如下:
1、增強記憶力。
有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到13歲達到高峰。此後,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強。從小背誦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2、提高語言文字能力。
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對“古文誦讀”試點活動的評估報告指出:
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為背誦古詩文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
3、擴大知識面。
學生所背古詩上自先秦,下至晚清,有詩有詞、有歌有賦,能大量熟背經典詩文,可謂有了中國文化的基本修養。
4、培養學習興趣。
背誦古詩文經典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活動,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5、提高審美能力。
6、增強自信心。
7、培養耐性和長性。
孩子背誦的古詩文,難易結合,長短相交。一篇篇詩文的成功背誦,孩子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培養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加強家長與孩子的交流。
9、提高孩子的人格修養。
10、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操。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對“古文誦讀”工程試點活動的評估報告指出:73.1%的家長和86.7%的老師認為背誦古詩文能夠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88%的家長和96.7%的老師認為背誦古典詩文對孩子的個人修養和人格發育有好處。古詩文是塑造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載體,讓孩子們自小就紮根在自己的文化傳統中,這是愛國主義最具體的表現。不管他們将來學文學理,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好處。開展古詩誦讀活動,我們本着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分配原則,分學段進行古詩文的誦讀。一方面學生可以自選經典誦讀,另一方面我們也着意向學生有選擇地推薦一些詩詞經典,以擴大學生的誦讀範圍和誦讀量。
三、學習詩詞的熱潮
《中國詩詞大會》熱播
随着《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古詩詞在語文教材中的比例提高,社會湧現一股學習詩詞的熱潮。很多家長都喜歡讓孩子讀古詩、背古詩,為孩子埋下深厚的詩歌積澱。詩歌的真善美滲透到孩子的心裡去,會慢慢成就一個人的内涵與氣質,讓人更謙遜、更從容,最後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四、寫在最後誦讀古詩詞,益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是學生學習的需要。
2.為孩子們奠定人生的文化根基。
3.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開展小學生經典古詩詞誦讀活動, 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
1.輕松有韻律地重複吟唱。
2.不斷創新形式,實行寓教于樂。
不妨實行古詩文誦讀“三步法”:第一步“知詩人,解詩題”,第二步“抓字眼,曉詩意”,第三步“入詩境,悟詩情”。
3.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
佳文古韻香滿路,名篇美文育新人。要讓學生對誦讀詩文産生興趣,變成積極主動的行為,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每學期定期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古詩詞誦讀比賽活動。
全校性誦讀現場——"書“造型
弘揚民族文化,普及國學經典,引領校園文化,傳承中華詩詞。
健全人格,為人生奠基,我們永遠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我是風中語聲,與您一起為人生奠基!
歡迎關注與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