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俗語中有“陰溝裡翻船”的說法,比喻在最有把握的地方出了問題,屬于完全不該有的失誤。說起來很順口,但是仔細一想問題就來了:陰溝裡怎麼會行船?如果陰溝裡不能行船,又怎麼會翻船呢?
我們先來辨析一下“陰溝”的由來。五代時人丘光庭所著《兼明書》中說:“凡溝有露見其明者,有以土填其上者。土填其上者謂之陰溝,露見其明者謂之陽溝。言陽以對陰,無他說也。”有陰必有陽,因此“陽溝”就是露出地面的排水溝,“陰溝”就是藏在地下的排水溝。但是陰溝和陽溝僅僅是排水溝,其寬并不足以行船,那麼又何來翻船一說呢?
原來,在北方方言中,“陰溝翻船”本來應該是“羊溝翻船”。晉代學者崔豹所著《古今注》中說:“長安禦溝,謂之楊溝,謂植高楊于其上也。一曰羊溝,謂羊喜抵觸垣牆,故為溝以隔之,故曰羊溝也。”所謂“楊溝”、“羊溝”,楊、羊同音,植楊樹而稱為“楊溝”更為可信。無論是“楊溝”還是“羊溝”,其寬都足以行船,而且禦溝兩側遍植高楊和槐樹,溝中水流風平浪靜可想而知,要想翻船實在是一件概率極小的事情,因此人們才用“羊溝翻船”作比。清代時猶有此語,清人翟颢所著《通俗編》中說:“北人又有羊溝翻船之語。”可為證。
後人不解“羊溝”或“楊溝”稱謂的來曆,而誤寫作更通俗易懂的“陽溝”一詞,比如明代學者郎瑛在《七修類稿》中就疑惑不解:“予以今人暗者為陰溝,則明者為陽溝矣,明白簡易,不知中華子何以雲所也,或者古自如是耳?”五代時人馬缟所著《中華古今注》一書中也有“羊溝”的記載,因此郎瑛不懂“中華子何以雲所也”。
後人将“羊溝”誤為“陽溝”,但作為排水溝的“陽溝”卻無法行船,于是幹脆一錯到底,将“陽溝”再變為語感更重、更不可能行船的“陰溝”,從而産生了“陰溝翻船”這句不知所雲的俗語。這就是這句俗語的輾轉由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