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讀書筆記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讀書筆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17:11:07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讀書筆記(樂讀論語八佾第三)1

【原文】

  子語(1)魯大師(2)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從(4)之,純如也,皦(5)如也,繹(6)如也,以成。”

【譯文】

  孔子談論魯國太師演奏音樂的奧妙,他說:“音樂是可以通曉的:開始演奏,和盛熱烈;展開之後,純淨和諧,而後節奏分明,連綿不絕,達到圓滿。”

【評析】

  本章夫子描述雅樂演奏的精妙,南懷瑾先生評價本章是一段”敲響了的活禮樂”。

  (1)語:讀yù,指告訴;

  (2)大:同“太”;“魯大師”指魯國的樂官之長;

  (3)翕:xī,指和盛的樣子;

  (4)從:zòng同“縱”,表示展開、放開;

  (5)皦:jiǎo,指音樂的節奏分明;

  (6)繹:表示連綿不斷。

  自古以來,音樂就不隻是消遣娛樂的工具,也是維護社會秩序、陶冶情操、修身進德的方法。夫子所處的魯國,國勢雖然衰微,但它是周公的封國,所以保留了較為完備的禮樂文化。《左傳》記載,公元前544年,吳國的公子季劄前來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代的樂舞。魯君命樂工為他演奏了《周南》、《召南》、《小雅》和《大雅》,季劄一邊認真觀看,一邊結合實際發表對樂曲的評論,表現了他超高的音樂造詣和文化素養。等看到《韶箫》的時候,他驚歎地說:“德行達到頂點了!偉大啊,就像上天無所不能覆蓋,就像大地無所不能承載!最大的德行,恐怕也莫過于此吧。觀賞已經達到了極緻,如果還有其它樂舞,我不敢再請求觀賞了!”由此可見,魯國在音樂方面的高超成就,即使見多識廣的季劄,也為之感到震撼。

  夫子就出生在禮樂文化高度發達的魯國,受其影響,自幼精通音律,他對音樂的喜愛可以用執着和狂熱來形容。25歲時,在齊國聽到《韶樂》,一時陶醉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世家》記載,夫子跟随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反複地彈奏,最後竟能說出曲作者是周文王,技驚師襄;晚年,夫子删訂《詩經》,司馬遷說他“詩三百,孔子皆弦歌之。”305篇《詩》,他能彈會唱,如數家珍。正是有了深厚的音樂素養,夫子面對魯國樂官侃侃而談,表面上是在談及雅樂的演奏過程,描述了雅樂起承轉合的精妙。可從教化的角度看,禮儀制度不正如一部高度和諧的樂章嗎?(第62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