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是世人傳頌稱贊的,五大名窯中的瓷器在現世若能的寸片也是價值連城的。但是在五大名窯之外還有很多窯口雖然沒有位列五大名窯但也依然流芳百世,這就是著名的龍泉窯,也是弟窯。
“粉青弟窯碗”
說到了哥窯和弟窯, 雖然地位上稍微有所區别,但是哥窯和弟窯如同名字一樣,就是一對兄弟負責兩個窯口,哥哥的叫做哥窯弟弟的叫做弟窯。而且兩人是同室兄弟。但為什麼兩人的窯口一人可以位列五大名磁,另一個卻沒有,這就真的全拜了弟弟所賜。
“哥窯碗”
上圖是哥弟兩人窯口的瓷器,差别确實很大。但是在哥弟窯的初期,其實差别并沒有這麼明顯,甚至普通人并不能區分,需要懂得瓷器的人細細品讀才能區分的出來,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有很多巧合或者蓄謀慢慢的發生,于是兩人的瓷器也就差别萬千了,同時也是因為這些差别,将哥窯推上了巅峰期。
哥窯和弟窯的窯口區别
北宋初期,在浙江省龍泉縣有兩個兄弟都在龍泉窯口燒窯,兩人分别負責兩個窯口。哥哥章生一負責的窯口為 “琉田窯”,又名“哥窯”;生二所燒的窯名“龍泉窯”,又名“弟窯”;兩個窯口都是龍泉窯系。
“龍泉窯三足爐”
龍泉窯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因其主要産區在龍泉市而得名。
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産品風格受越窯、瓯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征與三窯的産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南宋時期龍泉窯得到空前的發展,龍泉青瓷進入鼎盛時期。這時,曾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零,唯有龍泉青瓷質量顯著提高,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制成功并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
哥哥和弟弟之間恩怨
哥哥燒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弟弟燒窯就愛投機取巧。後來哥窯被皇室選為禦窯,産品價錢高,銷量大,弟弟的産品隻能在民間銷售,收入不盡人意。
弟弟漸漸的對哥哥有了嫉妒之心,便想加害于哥哥。這一天,哥哥正在燒窯,突然有急事需要外出,就把燒窯的事托付給弟弟。瓷窯燒到1400℃以後需要停火,等冷卻到常溫以後才能打開窯門,可是,弟弟嫉賢妒能,居心叵測想讓哥哥誤了皇上限定的燒制瓷器的任務,于是,弟弟再需要停火的熱脹的極限時,忽然打開窯門,冷空氣進入窯内,由于胎和釉冷縮的速度和 系數不一樣,使瓷器上産生了很多裂紋。
哥哥回來大吃一驚,禦窯如果誤期就會有掉頭之罪,但是時間已經不夠重新燒制了,哥哥無奈之下帶幾件帶裂紋的瓷器到集市上碰碰運氣,沒想到碰上幾個秀才,認為這帶裂紋的産品在當時是絕好的産品,連連稱贊,一下子把所有帶裂紋的産品都買光了。哥哥大着膽子把帶裂紋的産品送到京城, 沒有想到皇帝和大臣們都贊不絕口,并受到皇上的嘉獎。
“金絲鐵線”特寫
後來,人們把裂紋叫作“開片”,哥哥又潛心研究胎和釉熱脹冷 縮的規律,實驗出又粗,顔色又深的裂紋叫鐵線;又細顔色又淺的裂紋叫金絲,在業内又有“金絲鐵線”的美譽。
從此,金絲鐵線成為哥窯的一大特色,并成為了五大名瓷。
哥窯的紋路鑒賞
01
哥窯冰裂紋茶杯
冰裂紋是哥窯的著名特點,制作難度大且觀賞性強,是當時難得的藝術品。
02
特寫 聚沫攢珠
微距 聚沫攢珠
紫口鐵足
紫口鐵足是官窯、哥窯和龍泉窯特征之一。由于施有乳濁性厚釉,口沿處釉層較薄,泛出比黑胎稍淺的紫色;底足無釉處則呈現胎的顔色。它和青釉配合,既能襯托青釉和美,又使厚釉産品具有挺拔秀麗的質感。瓷器上口沿薄釉處露出灰黑泛紫,足部無釉處呈現鐵褐色的現象,稱謂“紫口鐵足”。
03
哥窯鳝魚紋
鳝魚紋以貼現為主,線條柔美且主線突出。
04
哥窯藍紋
藍第黑開片,簡稱藍紋,是哥窯的一大特色。
05
哥窯淺黃紋
胎底為黃色,裂紋也為黃色,稱為淺黃紋。這樣色彩更為豐富,觀賞性很強。
06
哥窯魚子紋
開片極為細密,沒有太大規律,遠觀如霧。
07
哥窯網形紋
橫豎開片相對有規律,如漁網一樣散布。
08
哥窯梅花紋
下部如枝上面花團錦簇。
09
哥窯細碎紋
相對魚子紋以金絲為主,細碎紋以鐵線為主,遠觀線條感更為明顯。
10
哥窯大小格紋
器身遍布大小格紋,于一端紋路彙聚。
哥窯因弟弟的嫉妒而一躍成名,确實因禍得福。但是日後哥哥章生一更為勤勉,刻苦鑽研開片研發出更多的花樣和紋理,也同樣是哥窯位列五大名窯的原因。
哥窯成為曆史上最早的人工開片,千變萬化。哥窯沒有一件重複的樣品,就算是器皿形狀相同但是開片無完美的規律可循,每一件物品都是收藏的珍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