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自開播以來,就頻頻登上熱搜。
這部在豆瓣評分8.0的國産家庭劇,講述了一個特殊“重組家庭”的故事。
三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被命運安排在一起,變成了兄妹――大哥淩霄、小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
兄妹三個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彼此之間由開始相處時的小心翼翼,逐漸成為生活中無話不說、不可或缺的人。
時光流逝,三人在打打鬧鬧中長大。轉眼間,淩霄與子秋高考結束,到了該選擇大學的時刻。
本打算繼續在同一城市念書的兄弟兩人,由于原生家庭的變故,不得不改變計劃,各自去了不同的國家念書。
兄妹三個,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的分别。
得知兩個哥哥要出國的時候,李尖尖躲在被子裡哭得昏天暗地。
剛分開的時候,三個人努力地營造彼此還在身邊的氛圍,堅持每天通話,叽叽喳喳聊個不停。但随着各自生活的忙碌,溝通卻逐漸減少。
淩霄肩膀受了傷,怕大家擔心,想想還是沒有說出口;子秋生活困窘,恐大家難過,選擇自己扛;家裡人生了病,哥哥們離的遠,說了也幫不上忙,。
聊天内容漸漸地從“天南海北”,變成了例行公事的噓寒問暖;從長篇大論,變成了簡單的“嗯”、“好的”、“知道了”。
雖然我們堅信,真正的情誼不會被時間沖散,但卻也不得不承認,空間上的距離,很多時候也會把心裡的距離越拉越遠。
歐陽修在《玉樓春》中有這樣幾句詞:“别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大概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那麼幾個曾經親密無間,但卻慢慢失聯的朋友。
越長大越會明白,有些人隻能存在于回憶之中,我們以為的來日方長,終究抵不過時間與空間的洪流巨浪。
漸行漸遠,才是人生常态。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話題:好友間的關系是如何變淡的?
有個點贊高達11萬的回答,其中說到:
“是社會資源地位見識差距變大,你的苦悶他無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變相炫耀。
朋友是需要交換觀點的人,而不僅僅是交換感情。”
人雖然沒有階層之分,但每個人的思想卻存在着千差萬别,而且會随着自身的成長不斷更新變化。
導演賈樟柯年少時,有一位關系非常親密的表弟。
表弟在十八九歲的時候到了煤礦工作,賈樟柯開始追逐他的電影夢。
後來,賈樟柯在27歲拍出斬獲衆多國際大獎的電影《小武》,年少成名,他的表弟則走上了一條相對平穩的道路:娶妻、生子、工作。
後來回家再見面的時候,倆人的話變得非常少,人也變得非常疏遠和陌生,隻是偶爾笑一下。
“但是我知道,他的内心湧動着所有的感情。”
對于這段情誼,賈樟柯在電影《三峽好人》點映時這樣說到。
很多時候,最先淡漠的也許不是感情,而是彼此的三觀。
分道揚镳後,每個人都有了不同的生活軌迹,使得我們對曾經的情誼即使感慨萬千,卻也無話可說。
看到過一句話:多是南轅北轍,少有殊途同歸。
對于層次不再相同的老友,與其刻意相融,互相尴尬,倒不如相視一笑,揮手再見。
賈樟柯在他的另一部電影《山河故人》中,借女主角之口說出了他的感悟:“每個人隻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是啊,年歲愈長愈會懂得,有些人隻适合共青春,卻不能同成長。
《破産姐妹》中有一集,Caroline決定要搬出Max的公寓,她一臉天真的向Max發誓:“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但Max卻一句話戳穿了真相:
“分開後的第一周,我們可能還會擠出時間,每個周末一起喝咖啡。但是過了幾周,你就會有别的事情不來,我也會有别的理由不來。然後接下來的六十年,我們都不會再見面了。”
不得不說,Max雖然毒舌,卻看得無比通透,所謂成長,便是一個不斷與過去告别、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都要學會接受。
能陪我們走完漫漫人生的,隻有自己,無論親情還是友情,他們曾經來過,燦爛了我們的生命,便足矣。
小說《活着》中的福貴,以前是富貴人家的少爺,娶了米行老闆家的女兒,育有一雙兒女,本該擁有幸福美滿的日子。
但随着時局動蕩以及福貴父母的相繼去世,福貴的“厄運”仿佛開了頭。
兒子有慶因為給老師獻血死在醫院裡;
女兒鳳霞難産大出血躺在了手術台上;
鳳霞死後三個月妻子家珍也離福貴而去;
女婿二喜又在上工時被兩排水泥闆夾死;
隻剩下可以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不料卻因為吃豆子被活活撐死。
上學時初讀這本書,覺得命運實在是不公,夕陽下徒留福貴的背影與一頭老牛做伴,不勝凄涼。
後來經曆了生活才懂得,那個看似孤單的身影背後,又何嘗不是一種接受命運無常的淡然。
《我是特種兵》裡有句台詞說:“人的一生會有很多次的告别,而每一次告别都伴随着陣痛,這種陣痛叫做成長。”
許多人都在不斷的失去與告别中,漸漸學會獨立與堅強。
告别無可避免,我們能做的隻有從容面對餘生,在接下去的日子裡隻有好好活着。
曾看到過一句話:
“其實真正的告别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有人留在昨天了。”
沒有機會好好與所愛之人,說一聲再見,大概是這世上最大的遺憾。
别再說什麼來日方長,有時候一轉眼便天各一方。
《千與千尋》中說: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别。
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而揮一揮衣袖,輕輕說一句“再見”,便是告别時最美好的姿态。
如此,不管是否還能重逢,也不必惋惜。
然後,整理好心情,踏上新的旅程,尋找更好的自己,才不辜負相遇一場。
作者簡介: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變現營2.0學員,富小書的人,天馬行空雙魚座,永遠保持好奇心的90後,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态度的人生,本文首發富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