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交流的基本原則是符合單位員工的身份,更不能與自己的員工身份相沖突,這也是職場交流的基本倫理。
單位員工的身份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每一位員工,都有責任、有義務實現單位的工作目标,稱之為任務身份(task roles)任何單位都是因為在社會分工體系中承擔一定的任務而存在的,譬如,企業是生産産品的,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政府部門是提供公共服務的,等等。
所謂任務身份,首先是指作為單位員工,必須為實現單位的任務承擔一份職責,否則就是一個吃閑飯的人,是不受單位和同事待見的人,單位通常也是根據對完成任務貢獻的大小來評價員工的。承擔并履行工作職責,這是任務身份最為基本的含義。
其次,作為單位員工,應該明确自己的職責在單位任務中的地位和作用,善于争取單位對自己工作的支持,關心集體,為單位完成任務出謀劃策,包括接受對自己工作的指導、批評、建議和評價等等。通常,單位對職工關心集體并沒有硬性的規定,但是,一個職工如果隻是滿足于做好本職工作而對單位的公共事務漠不關心,就會逐漸失去對單位決策的影響,慢慢被邊緣化,淪為沉默的多數(silent majority)。不關心集體的職工,其職工身份是不完整的,其職業生涯也是被動的,不由自主的。
第二,每一位員工,都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單位的團結,稱之為團結身份(maintenance roles)單位雖然是因為完成任務而存在,但單位畢竟是由人組成的,每位職工都需要體面地工作,單位也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員工的尊嚴和榮譽。所謂團結身份,就是我們應該成為促進單位團結的因素,而不是導緻不團結的麻煩制造者,這就要求我們摒棄那些攻擊性的、霸道專橫的和吹毛求疵的交流方式,而倡導友善的、理性的和建設性的交流方式,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交流中都需要尊重對方,也就是要具備他人傾向(others orientation),或者說具備适應他人(adapting to others)的能力。現實生活中,一個人際關系緊張、雞飛狗叫的單位通常是不受員工歡迎的,也是難以持久的;同樣,要求多、意見多、是非多、矛盾多的員工,在任何單位也是不受歡迎的。
第三,每一位員工,都有自己的職業目标,都可以通過單位實現自我價值,稱之為自我身份(self-centered roles)需要說明的是,英文“self-centered roles”這個術語直譯為“自我為中心的身份”,原本是指員工因為個人利益而與單位目标相沖突的交流方式,包括阻礙任務的實現和破壞團結,如敷衍塞責,專橫跋扈,無端攻擊、搬弄是非、投機取巧甚至弄虛作假等等。我之所以采用“自我身份”這個比較中性的術語,旨在強調職工的個人目标無可厚非,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倡導員工尤其是青年員工有事業心,有上進心,通過努力工作而成就自我,成就單位。
所謂職業目标,主要是指事業心和上進心。我們在單位内承擔的職責就是工作,這份職責通常是簡單的,可重複的,按部就班的,所以,工作也叫上班。然而,簡單的職責并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得過且過,無所作為。恰恰相反,分工的好處是使我們專注于特殊的技能,使我們每個人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所謂事業心,就是對工作滿腔熱情,對技術精益求精,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裡手。職場上,許多技能和崗位都是分等級的,譬如教師的職稱制度等,其目的就是鼓勵員工有事業心,通過對個人職業目标的追求實現單位目标。
另一方面,現代組織通常是層級結構的,所謂上進心,就是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單位的骨幹和領導,并且走向更高的層級,在更廣闊的天地一顯身手,為單位作出更大的貢獻。現實生活中,事業心和上進心是互相聯系的,單位的業務骨幹往往容易走上領導崗位,處于領導崗位的員工容易走上更高的層級。
總之,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養家糊口,也是實現自我滿足的需要,包括經驗的積累,職務的晉升,單位的嘉獎和社會的榮譽等。在現代社會,個體的成就感和榮譽感,主要來自于工作。如果失去工作,不僅會失去收入的來源,也會失去社會地位,這就是失業的悲哀。
單位員工身份的三個方面是單位目标和個人目标的對立統一,大體上說,任務身份和團結身份體現了單位對員工的要求,自我身份則體現了員工對單位的期待。員工的三重身份或者單位目标和個人目标在根本上是統一的,單位欣欣向榮,員工的福利待遇就好,個人職業前程就光明;反之,如果單位要死不活,職工的收入和前途都會黯淡。
同樣的道理,員工的事業心和上進心是單位興旺發達的引擎,如果員工普遍缺乏事業心和上進心,單位就會無所建樹,甚至奄奄一息。任何輝煌的企業和産品,背後都是普通員工的勤奮與智慧,單位的生存狀态與員工的精神狀态緊密相連。現代單位都在努力通過薪酬激勵機制将個人目标與單位目标緊密聯系起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