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0 16:07:50

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是2019年國家發改委批複的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線路,是西南至東北方向軌道交通骨幹線,線路起于西南部荥陽市賈峪站,止于鄭東新區龍湖北岸清華附中站(與軌道交通4号線形成換乘),全長約43.4km,共設置28座車站,主要沿洞林路、奧萊大道、明晖路、常州路、文博大道、凱旋路、芳草路、淮河路、南關南街、二裡崗南街、二裡崗東街、未來路、衆意西路敷設。線路建成後将增強荥陽市賈峪鎮、二七區馬寨鎮、中原新區、中心城區與鄭東新區之間的公共交通聯系,拉伸城市基礎框架,助力城市經濟發展。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建設概況)1

一、規劃設計

(一)線路概況

本次初期運營的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賈峪站-常莊站)起于西南部荥陽市賈峪鎮,止于中原區臨湖路,線路全長17km,其中地上線3km ,地下線14km。共設車站10座,其中,地上站1座,地下站9座。換乘站1座,為14号線奧體中心站。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賈峪站-常莊站)設賈峪停車場一座。

本線初、近、遠期采用6輛編組A型車,列車最高運行速度為80km/h。

(二)特色車站設計

1.洞林湖站為大跨度三柱兩層島式高架站,采用流線形方舟造型,空間開闊、環境優美;

2.安甯路站為單層側式站台車站;

3.奧體中心站為T型節點換乘車站,保障“四大中心”核心區乘客的便捷出行。

(三)車站出入口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優化車站出入口方案,最大限度提升出入口便捷性和通達性。車站出入口均具備過街功能,有條件的均設置上下行扶梯,每座車站均設有垂直電梯,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

常莊站新建下穿隴海高架橋的過街出入口通道,大幅減少了地面繞行距離,方便了周邊居民出行。

(四)車站裝修設計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以“流光溢彩·魅力新城”為設計主題。标準站提取站點周邊代表性元素應用于造型設計,以“現代半裸裝風格”為主,強調天牆一體化塑造的結構形式,運用體塊元素分割與燈光的搭配體現輕巧感、現代感,塑造時尚、靈動的裝飾風格,營造出“魅力地鐵、活力地鐵”。

洞林湖站以"璀璨星光"為設計主題,在站廳以垂直電梯為中心通過穿孔鋁闆與燈帶的疊加組合表現具象的星光圖案視覺效果。并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車站和周圍優美湖濱環境相融合。

奧體中心站以“拱連群冠·民族和諧”為設計主題。通過柱與柱四方連續、塑造中部挑高的空間形體,柱間以花冠體現奧運精神,傳遞了體育魅力與城市活力。

6号線一期工程在裝修設計上具有強烈的現代工業風格,為鄭州“藝術地鐵”增添光彩。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建設概況)2

二、科技創新

立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局站位,圍繞建設“軌道上的都市”總體要求,結合軌道交通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的發展趨勢,在設計過程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為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維護及綜合效能提供支撐。具體創新如下:

1.采用簡化乘客信息系統方案、提高前端顯示設備美觀性;

2.弱電系統實現電源整合;

3.正線信号CBTC系統采用聯鎖列控一體化的軌旁(ATP/ATO/CI)子系統;

4.信号系統采用智能運維産品IOM;

5.設置可視化直流驗電接地系統;

6.盾構區間接觸網采用無螺栓預絞式接地跳線;

7.柔性接觸網定位器上設置等電位連接線;

8.區間貫通接地體采用銅覆扁鋼;

9.采用風水聯動節能控制系統,降低通風空調系統的能源消耗,提高了系統的能源效率;

10.運用BIM技術建立完整的機房模型,對不同功能的線纜進行了顔色區分,塑造了工程美感;

11.車站生活污水采用密閉提升裝置提升排放,運營人員維修便捷,提升衛生舒适條件;

12.地面車站充分采用自然通風、自然排煙,降低設備成本及能源消耗;

13.車站變電所空調系統采用變頻技術,減少系統運行能耗;

14.車站人員管理用房設置淨化裝置,為運營工作人員提供舒适性的工作環境;

15.對車站室外冷卻塔進行标準化設計,降低對室外景觀的影響。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建設概況)3

三、土建施工

(一)重要工程節點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于2018年 1月開工,曆經4年多,克服了防汛、防疫等種種困難,穩步推進;

2020年12月31日實現全線“洞通”;

2021年3月31日實現正線“軌通”;

2021年5月9日實現全線“電通”;

2021年10月28日開始試運行。

(二)風險管控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一級風險源5個、二級風險源58個。風險管控首先建立管理組織體系,然後進行管理标準化建設,強化過程管理,把控風險關鍵點,管理方法務實高效,牢牢把控安全風險底線。

(三)技術亮點及施工難點

1.超長車站主體結構取消變形縫

賈峪站為接軌站,帶雙停車線交叉渡線。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台車站。車站總長度507.5m,車站标準段寬度為20.1m,标準段高度13.41m。奧體中心西站為中間站,帶雙停車線交叉渡線。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台車站。車站總長度515m,車站标準段寬度為20.1m,标準段高度13.41m。

根據鄭州地區既有線路設計經驗,車站主體結構一般大于200m時,車站主體結構需設置伸縮縫或者跳倉施工來控制溫度收縮應力的影響。

由于設縫必漏水,後期堵漏較難,本站結構設計根據鄭州既有經驗及實際邊界條件,主體結構取消變形縫設置。

2.采用樁 蓋闆型式解決盾構隧道抗浮

洞林寺站~安甯路站區間,盾構穿越沖溝,沖溝處隧道頂部最小覆土厚度約為2.0m,施工期間覆土過小,無法保壓,永久使用期間隧道抗浮不滿足要求,且沖溝内水流對隧道沖刷影響較大。為保證盾構隧道永久抗浮滿足要求,結構安全能保證,設計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區間下穿沖溝段隧道上方設置樁 蓋闆的防護措施。

2)樁 蓋闆設置的原則:平面範圍為隧道覆土不小于6m,豎向為蓋闆不用大範圍開挖的标高處,且利于後期對蓋闆和隧道豎向範圍土體注漿。

3)穿越前選取試驗段,嚴格控制盾構機推進壓力和出土量(尤其是沖溝段樁加蓋闆範圍),保持盾構土倉内外壓力平衡,控制好盾構掘進參數和姿态。

4)下穿範圍内盾構管片增設注漿孔,蓋闆與隧道間夾土部分,通過管片和蓋闆預留注漿孔,及時進行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且應對注漿質量進行檢測,夾土範圍注漿密實滿布後方可結束注漿。

5)盾構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盾構機姿态,實行信息化施工,建立完善的監控量測體系,尤其是對蓋闆及樁、既有邊坡應加強監測。并做好應急預案,必要時候應采取應急措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快速通過淺覆土段。

6)綜合支吊架的運用:能較好的解決各專業統一安裝的問題,也滿足各專業管線及終端設備集成安裝的要求。優化各專業支吊架立杆的數量,為其他專業預留安裝接口,提高了線槽及終端設備的規整性,展現工業美感。在運營後,可免去吊頂拆裝等工作,大量減少設備檢修和裝修維護工作的難度。

3.BIM綜合管線正向設計

1)BIM理念特點及應用

6号線一期工程引入 BIM (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在工程各建設階段的深層次應用,提升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質量,提高工程信息化水平,創新項目信息化管理手段,為後期地鐵的智能運營和維護創造良好開端。

2)BIM協同設計平台的搭建

在現代的工程項目中,BIM數據由多方(多專業、多參與方——設計、施工、監理、業主等)共同完成,因此項目上的信息(文檔、數據)協同管理成為項目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利用項目協同管理系統,不僅能整合所有設計成果(包括曆史信息、當前信息),也能實現業務流程的标準化管理,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最終實現:提高項目建設質量、減少工期、節約成本。

3)基于 BIM 的區間進度可視化及盾構機在線監測

根據已始發區間均已完成盾構數據集成,實時監測盾構機運行狀況,通過盾構機實時數據驅動 BIM 模型形象展示區間施工進度。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建設概況)4

四、機電系統

(一)終端創意驅動、美學引領

采用開放式橢圓形客服中心,3D街區“三維導航”中增加車站立體示意圖,衛生間母嬰室增加發光指引。一項項細微之處的“貼心服務”和“暖心服務”,突出人性化,增強美觀度、凸顯藝術感、展現文化範,讓科技與藝術共生,提升乘客舒适感和滿意度,讓市民出行更有品質、更為舒心,更加美好。

公共區終端站位乘客角度,堅持“高品質 個性化”。緊急停車按鈕優化安裝位置,便于站務人員兼顧扶梯與站台門觀察;時鐘、攝像機選型和布點的無感設計方案,進一步與導向和裝修融合;廣播、天線、應急照明結合吊頂形式,進行隐藏式安裝。

(二)BIM創新應用,引領标杆

機電系統優化了BIM技術全生命周期應用管理:弱電電纜間采用BIM優化光電纜盤留及設備安裝布局,一站一方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展現了光電纜布局的力量美、走向的線條美、設備布局對稱美;人防門、隔離開關等特殊部位,全過程采用BIM優化各管線布局,保證光電纜敷設平順、無交叉、弧度優美;電纜夾層、系統機房BIM設計優化,合理布局設備安裝位置、線纜敷設路徑,做到簡潔、美觀、便于維護。

(三)供電革故鼎新,踵事增華

供電電纜采用一二次分離、高低壓分離、交直流分離、正負極分離方式敷設;機房可拆牆體上制作位置标識,便于運維後期檢修識别設備運輸路徑;擴大電纜夾層環氧地坪漆塗刷面,設備環境邁上新台階;柔性接觸網腕臂增加四組紅色三角形定位防松标識,實現了位移可視化;采用膠木材質預分支電纜固定夾,增加摩阻力,垂直電纜敷設更穩固;夾層電纜上方拼裝式絕緣踏步台階,便于檢修人員巡視。

(四)通号工于匠藝,成于匠心

信号機房布線細化色譜區分功能,同時達到可視化運維;接地箱地線采用“鵝頭”式走線,工藝美觀、标簽突顯,便于辨識;自研配線弧長刻度尺,确保同層同側線纜長度與曲線一緻;備用芯線采用單根纏繞彈簧圈式集中盤留,便于維護查找。通信機房線纜按照數據線與電源線分層敷設原則,以不同顔色固線器固定,節省空間、易拆裝、整齊美觀;網線采用扇形走線方式,線纜路徑順暢,保障信号穩定性。

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機電系統先後獲得了“河南省安全生産示範單位”、“河南省建築業BIM示範工程”、“2021年第五屆建設工程“中原杯”BIM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鄭州市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生産标準化工地”、“河南省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産标準化工地”、“河南省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二等成果)”,獲得實用新型專利3項。此外,在城市軌道交通綠色施工領域取得突破,或得“河南省建築業綠色施工示範工程”。

鄭州市軌道交通3号線最新規劃圖(鄭州市軌道交通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建設概況)5

五、初期運營準備情況

運營分公司遵循“安全、準點、至善、至美”的運營理念,從工程規劃設計開始,緊緊圍繞“品質地鐵、智慧地鐵、文化地鐵”發展定位,高标準、嚴要求,嚴格對标技術規範,與建設進度同步調整關鍵性介入節點,暢通交流渠道,集中力量、分級分類開展預防式排查,将問題整改前置,促進工程建設質量提升,以運營籌備提質提速為品質工程建設赢得時間和空間,為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高品質開通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運營維護人員已全部到崗,行車關鍵崗位、設備檢修人員上崗取證已完成,運營組織管理的各項制度已發布實施,運營自購物資已陸續到貨,所需電客車全部到場,各項籌備工作均按計劃實施。

(一)人員配備情況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定編660人已全部到崗。列車駕駛員全部通過心理測試,重點崗位人員完成安全背景審查,人員配備充足。

(二)人員培訓情況

1.運營分公司将人才培訓與新線介入相結合,充分利用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新線建設有利條件,大力培養“懂建設、會調試、精運營”的複合型人才,切實提高員工設備操作能力、聯調聯試能力、故障排查能力。

通過一系列培訓解決了現場管線排放、隐蔽工程排查難等問題,助力施工工藝不斷提升,員工綜合業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調度員、列車駕駛員、值班員、站務員、設備檢修人員等547人均已完成規定學時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崗證,持證上崗率100%。

特種作業操作、自動消防系統操作等318人取得國家強制性資格證,滿足初期運營需要。

(三)規章文本編制情況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按照“四級五類”(安全管理、行車管理、服務管理、維護維修、操作辦法五類)發布實施規章制度119項,滿足初期運營需要。

(四)物資準備情況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運營所需生産工器具、勞防用品、生産性耗材、消防用品等運營自購物資,結合需求計劃已采購發放到位。

(五)車輛情況

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共配屬電客車15列,滿足初期運營用車需求。

(六)行車組織情況

編制了《行車組織通則(線網級)》《行車組織規則(6号線)》,并對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組織進行了詳細規定,制定了18項非正常運行組織保障措施。

(七)運營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體系

運營分公司秉承“一切事故皆可預防”的安全價值觀,以“360”安全文化為引領,以主體責任、雙重預防、應急管理、安全評估、安全考核五大體系為抓手,做好事前、事中、事後控制,形成了“人、機、環、管”四位一體的安全管理閉環,确保運營生産安全可控。

2.應急管理機構

(1)應急搶險組織機構包含應急指揮部、現場指揮部以及應急工作組,分别負責突發事件的整體協調指揮、現場救援指揮等工作,并建立了相應工作機制。

(2)設立10個專兼職搶險隊,應急救援設備已配備到位。

3.安全管理制度

針對各類崗位,精準制定崗位安全生産職責。發布實施28項安全規章制度,定期開展合規性管理。建立三級應急預案體系、制定“一站一預案 、一所一預案”及崗位應急處置卡,實現應急處置流程上牆管理。

4.安全風險管控

采用“以老帶新”模式加強對介入人員的現場作業控制;定期對進駐、接管區域風險辨識、跟進、更新,實現了安全風險動态管控。

5.應急演練情況

運營分公司秉承“演練就是實戰”的安全理念,按照《技術規範》要求,制定了《6号線一期工程運營演練工作大綱》。實施完成1項綜合性演練、23項專項演練,各項演練均達到預期效果。

鄭州地鐵集團将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飽滿的工作熱情、認真負責的工作态度,迎接6号線一期工程西段初期運營。以更高規格、更高品質、更高标準滿足市民智慧出行、愉悅出行、幸福出行需求,助推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