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美寶蓮紐約被曝出将陸續關閉中國的所有線下門店,保留線上渠道,僅在屈臣氏内保留專櫃。
這新聞一出,不少人震驚到想說一句荒謬。
美寶蓮是誰?它可是國内平價美妝的“老大”,曾占據中國彩妝市場第一品牌的位置長達十餘年。
這年頭,終究連它都撐不住了嗎?
上半年以來,早有露華濃等一批老牌平價美妝品牌傳來負面消息,或申請破産或退出市場。
其實自2018年起,美寶蓮就已先後從大型商超、百貨公司撤離。
這一次線下全面關店的新聞,算是某種裡程碑式節點。
象征着存留在人們腦海中的一個粗放而生機的時代,又遠去了一點。
它曾經實打實地,當了20年的中國女孩美妝啟蒙者。
如今落寞離場,也或多或少是因為,美寶蓮們曾提供的幻想泡沫徹底消失。
01
從“人手一支”,到“泯然衆人”
美寶蓮陸續關閉門店的新聞出來後,地方媒體們的報道出奇一緻:
“巨頭撤店!當年XX地女生幾乎人手一支……”
美寶蓮曾經喊出過一個口号“讓每一個中國婦女至少擁有一件美寶蓮的産品”。
顯然這個目标未必實現,不然也不至于滑坡到全國關店的局面。
可至少在回憶裡它還是排面十足,所有人記憶中的美寶蓮都是風風光光的。
化妝品市場定位中,美寶蓮隻是平價開架美妝的定位,也就是能在超市裡買到的普通化妝品。
但在它1995年剛剛進入中國時,下到9歲上到99年的女性都不認為它普通。
它在當年消費者心中的地位,相當于現在的香奈兒。
想象一下,你在電視機剛剛普及開來的世紀初,看到這樣的廣告
章子怡帶着外放的笑容站在陽光下轉圈,輕輕摘下墨鏡,背後是象征着繁華與機遇的摩天大樓。
膚色是健康的偏黃肉色,沒有像如今女明星流行的那般追求冷白皮。
同時隻畫上了最基礎的妝容,毫不誇張,保留了章子怡的中性化特色眉峰。
她在廣告裡走得搖曳舒展,整體洋溢着一種成熟的自信。
讓人看完後就想沖去美寶蓮的櫃台,讓戴着小領巾的櫃姐給自己試妝。
那時的章子怡是最鋒芒的“國際章”時期,《卧虎藏龍》在全球票房高達2.15億美元。
美寶蓮在2001年與她簽約,邀她為國際代言人。
在章子怡東方面孔的熟悉度加持之下,美寶蓮這個外國品牌成功地大範圍打入中國市場。
而它留給消費者們的印象,是一種對成熟、前沿美麗的追求。
很多人回憶,自己的第一支化妝品是美寶蓮。
口紅、唇膏、唇釉,又或是睫毛膏、眼線筆、眼唇卸等等。
而購入美寶蓮的場所要麼是專櫃、專店,大家回憶着自己第一次走進化妝品店時的緊張局促。
要麼是小型的美妝精品店,在衆多不熟悉的化妝品牌裡,一眼看到了擺着章子怡廣告的美寶蓮。
盡管它的價格不算太貴,不至于讓自己大破費,但購買時心跳卻忍不住地加速,帶着些許激動。
世紀初那會化妝的人不多,美寶蓮打響國名度後,許多人對化妝品的認知甚至就是由它的廣告塑造的——“原來化妝有眼線、睫毛這麼多種講究。”
買下一支美寶蓮,像是買下了一枚通向成熟女性美的小鑰匙。
2005年章子怡在紐約拍攝美寶蓮廣告
人們有這樣的集體回憶很正常,美寶蓮的确“祖上曾闊過”。
它在1996年開設第一家專櫃,開啟了中國的專櫃銷售模式。
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創造出10億銷售額的彩妝品牌,并常年占據了中國彩妝市場第一的位置。
直到2015年時,它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仍然高達20.2%,占了五分之一。
很多女孩的第一支化妝品出自美寶蓮,也算是情理之中。
隻不過如今回看這段記憶好笑的是:
當初讓自己激動半天、抹上後喜滋滋的,可能是一支死亡芭比粉口紅,又或是并不會用、最後上了厚厚一層的睫毛膏。
眼周黑乎乎一片,還覺得時尚無比。
好在當年大家的化妝與審美水準都差不多,誰也别嫌棄誰。
02
在平價市場造夢
美寶蓮靠着平價打開市場。
它或許不會料到,二十年後它也因此失去了消費者的歡心。
剛進入中國時美寶蓮定價較高,隻進駐一線市場。
那時它多少有一些舶來品光環,但很快遇上了初期發展不順。
想也知道,千禧年前後并不是蘭蔻、香奈兒們吃香的年代,當時人們對化妝品最普遍的需求是“認知”,知道有什麼可買、又如何使用。
化妝是門手藝活,隻有化妝師與弄潮兒才能分清不同品牌産品之間的區别。
那會可沒有什麼美妝博主手把手試色、教學,大衆對此腦海空空。
誰先成為那個占領腦海的人,誰便是赢家。
愛茉莉旗下品牌蘭芝于2002年入駐中國,代言人是宋慧喬
國民度高的化妝品牌如百雀羚、大寶,擅長的是護膚領域;
雖然有新出現的國産彩妝品牌如雅邦、毛戈平、火烈鳥,但都還沒成立幾年呢,産品線不完善。
其實在2002年,韓國第一大美妝集團“愛茉莉太平洋”嗅到了中國市場的香氣,旗下品牌急鑼密鼓地進駐市場。
但它們還是晚了一步,美寶蓮早已迅速轉變姿态,成了那個平價領域的嘗鮮者。
而這一轉型,算保住了 “美貴妃”十數年的榮華富貴。
據美國WRI調查公司的報告顯示,2011年美寶蓮在華的市場份額高達15.71%。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的調查顯示美寶蓮的品牌用戶忠誠度高達75.31%。
消費者死心塌地無非兩個可能性,一是産品好用,二是品牌知名。
在平價彩妝市場領域,想靠産品好用到愛不釋手來留住顧客,不是件容易事。
開架美妝的成本與定價就擺在那了,不管是美寶蓮還是其他平價品牌,産品的質量與質感都無法與大牌扳手腕。
像美寶蓮,這麼多年來也隻有眼線筆、睫毛膏幾塊明星産品,是純粹靠品牌出圈。
面對價格相似、質量接近的商品,消費者自然更傾向于選知名品牌。
而這,可就到了美寶蓮的主場。
縱觀早年間各大彩妝品牌在國内的宣傳水準,美寶蓮一定能排進前三。
幾乎以一己之力,用廣告與那些個性十足的代言人們,為中國女孩提供了最早的憧憬與幻想。
這一特色在它的代言人選擇中體現得淋漓盡緻,“美寶蓮小姐”涉獵範圍極廣。
有模特:
美寶蓮合作的第一位中國模特王雯琴,在時尚界創下諸多開創性的成績。
首個擁有國外版VOGUE封面的中國模特、VOGUE中國版創刊号模特、一度保持國模最多ELLE封面記錄……
相比于章子怡的沉穩自信,王雯琴在美寶蓮的廣告中造型更誇張,更有一股大女人的魅力,英氣與妩媚并存。
有主持人:
邀請彼時風頭正旺的魯豫與其他明星一同拍攝廣告,展現都市女性群像。
不同風格的女明星與模特們彼此靠在一起,說說笑笑,顯得随性。
再後來有歌手:
鄧紫棋成為美寶蓮代言人時,她的形象偏鬼馬活力少女
美寶蓮給她拍的一則廣告短片獨出心裁,讓鄧紫棋穿着普通的白背心、紮着馬尾講自己的健身心得。
自然地推薦起粉底液不脫妝的效果,其間鄧紫棋還有些笑場,眼神機靈地左看右看,描繪起運動後把健身潮男迷倒的場景。
盡管在營銷滿天飛的當下,大衆不可避免地對品牌廣告抱有排斥情緒。
但回看當初的美寶蓮營銷,人們又不得不承認它的成功。
其實相比于日韓,中國社會對化妝這事不太感冒,大多數職業沒有要求化妝的規定,消費者對“需要化妝”的場景沒有認知:
我為什麼要化妝?為誰化妝呢?隻有重要場合才需要化吧?
但美寶蓮的廣告營銷無形當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它巧妙地呈現了許多種普通女孩會向往成為的都市女性形象,從元氣到沉重,從中性到妩媚,隐隐地羅織出“你可以成為這樣女性”的鼓勵。
而能夠印證其成功效果的,正是那句讓許多人至今都記憶深刻的廣告詞:
“美來自内心,美來自美寶蓮紐約。”
03
沒有品牌能成為永遠的心頭好
互聯網公司流行的黑話中有一句叫“占領用戶心智”。
用最簡單粗暴的話說,那就是讓用戶相信自己說的話、宣傳的願景。
這一營銷方式在缺乏競争的初期市場是有效的,品牌們講述着“我幫助你進入更好生活”故事,消費者們欣然買單。
但當這個市場越擁擠、競争者越多、講故事的人越多,花花世界逐漸構建完全時,它便失效了。
十年前的中國女孩,或許還會為美寶蓮廣告中的從容個性而觸動,偷買了化妝品裝點自己,幻想着自己在都市中的向上生活。
但十年後,誰還會為“美寶蓮小姐”們而心動呢?
時代變了,人變了,市場變了。
在2015年的一篇宣傳稿件《美寶蓮深耕中國彩妝市場20年:産品每兩年徹底更新1次》中。
受采訪的美寶蓮總經理、代理商們驕傲地介紹,自家産品每兩年就徹底更新一次。
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線下專櫃優勢,宣傳着“時尚、創新、可親近”的理念。
至于當時已經露出增長野心的電子商務,他們的看法是:“電子商務不是一個能簡單取代線下渠道的購買渠道”。
而這些判斷,三年後就被徹底推翻。
2018年的天貓99大促中,完美日記成為了美妝行業第一、遠超美寶蓮。
每兩年徹底更新一次的美寶蓮遇上的對手,是以花西子、完美日記為代表的新國貨美妝,而它們的上新速度幾乎以“月”為單位。
聯名眼影盤、聯名口紅、新式包裝等信息如同狂轟濫炸,迅速搶占了年輕人的視線。
不隻是美寶蓮,所有的傳統平價彩妝品牌都難以應對這樣的攻勢。
不論是悅詩風吟、伊蒂之屋等韓系彩妝,還是卡姿蘭等傳統國貨彩妝,它們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都在2016年後出現了下滑趨勢。
它們擅長的線下渠道不再風光,擅長的宣傳攻勢也逐漸不再起效。
還是那個道理,在平價彩妝領域,品牌們很難靠質量拉開巨大差距,更多隻能在知名度上下功夫。
美寶蓮嘗試過跟随潮流。
它的很多廣告宣發不再去為女性描繪“你可以成為怎樣的女性”,而是轉頭去跟随消費者崇拜的對象。
一個特征便是,美寶蓮開始大幅地與當下熱門男明星合作。
譬如最新的代言人是選秀節目出道的黃明昊。
這條路成功過,美寶蓮與陳偉霆聯名的小燈管唇膏在天貓的首發銷量突破三萬支,帶火了女王色。
但更多的并未掀起太大波瀾,還一度引發對美妝營銷套路的反感,譬如與白宇合作時的“胡茬紅唇”。
雖然能最快地追趕熱度,但美寶蓮也在逐漸喪失自己的特色與辨識度。
與吳磊合作的廣告片裡,你能看到吳磊的很多關鍵詞——陽光、少年、新銳等等。
但美寶蓮自身的關鍵詞,卻不再突出。
美寶蓮遇見的并非一家困境。
平價美妝并不是一條好走的路,行業原材料、生産成本的逐漸上升,線下實體經濟遭受的電商沖擊,始終在對美寶蓮們提出考驗。
知名度是美寶蓮們僅剩的武器,但卻也在新興品牌的出現下不斷式微
到最後,我們看到了露華濃申請破産、悅詩風吟關掉8成門店、伊蒂之屋利潤嚴重減少、卡姿蘭銷量居于新品牌之後……
而身為其中巨頭、體量最大的美寶蓮,不過是最後退場的一位。
再加上疫情的直接沖擊,很多人的彩妝購物欲望直接被掐滅。
看一眼錢包再看一眼口罩,許多時候就打消了化妝欲望。
畢竟相比于奢侈美妝,平價美妝的用戶是更為消費敏感的人群。
或許惋惜,或許懷念,但終究無可奈何。
當消費者不得不限縮欲望,一個失去記憶點的老牌平價品牌,便可能是最先被放棄的那一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