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應遵循适量原則。運動量太小雖不足以對肌肉、骨骼、神經等機能帶來刺激和鍛煉效果,卻也沒有顯著弊端。運動量太大卻會适得其反,引發各項機能的過度應激反應,使運動能力下降,甚至會引發運動損傷和疾病。為了防止運動過量,應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注意如下幾點。
關注心率心率是指心髒和脈博跳動的頻率,代表了血液循環系統的工作強度。當人體因運動或其他原因産生更多氧氣、能量供應、代謝、散熱等需求時,心率就會加快。在某種意義上,心率可以很好地反應運動強度。在運動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對如下時間段的心率進行測量和分析:1、基礎心率。一般是指清晨起床後的心率值。若前一天的運動過量,晨脈可能會出現5-10次每分鐘的加快,這種情況應考慮降低運動強度。2、運動過程中的心率。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心率超過極限心率的85%,就表明運動強度超出有氧範圍,如果達到極限心率的90%甚至100%,則表明運動過量,不可長時間進行。在運動過程中,可采用心率帶進行心率測試,也可在運動結束後立即測量10秒鐘脈博數,通過計算便可得到粗略的每分鐘心率值。3、運動結束後,若心率在5分鐘内仍未下降到100以下,則表明運動過量。
關注血壓人體血壓與運動強度、心髒容積、動脈血管彈性、心率、内分泌水平等因素相關。在劇烈運動過程中,血壓會急速上升,但在運動結束後,血壓應随心率的變化而恢複,當心率恢複到安靜值時,血壓也應恢複到安靜值。如果血壓因運動升高後的恢複較慢,則可能存在運動過量的問題。另外,在運動計劃實施期間,還應在特定時間測量每日安靜血壓,如果舒張壓呈上升态勢且上升幅度超過10mmHg,則可能存在運動過量的問題。
體重在短時間内,因運動産生的體重變化多與體液變化有關。例如,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後,身體會因為脫水而出現數公斤的重量變化(體重變輕);高強度的力量訓練後,會因為肌肉充血、水腫、血容量增加等原因出現幾百克甚至上千克的體重增加。在耐力型運動後,如果因脫水使體重下降3%以上,則表明運動過量;在力量訓練後,如因肌肉纖維水腫而使體重明顯增加,并在48小時内未能恢複且伴有未能減輕的疼痛,則表明力量訓練過量。
主觀感受若在運動過程存在呼吸困難、肌肉酸痛、關節疼痛、頭暈眼花等問題,則表明運動強度太大。若在運動結束後感覺情緒低落、疲憊不堪、沒有食欲、睡眠變差、關節持續疼痛等現象,則表明運動過量;若在運動前感覺身體乏力且有畏難情緒,也應考慮降低運動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