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綠色”底色,集聚“綠色”企業,分享“生态紅利”。近年來,湖北省宜昌當陽市在生态農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增”之後,當陽引進和培育出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争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做好旅遊業與現代農業、文化産業的結合,推進現代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雙蓮現代農業示範區、聖楓觀光農業園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胡家灣櫻花節、林橋藍莓節成為當陽農旅結合發展的新亮點。
當陽市打綠色牌,走生态路,在保護中不斷強化生态“産出”,傳統農業大市必将走出用生态發展激活“美麗經濟”的新路子。
特色農業奔富路綠色農業保健康
“穩糧、優供、綠色”,統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當陽體現着全國、全省“糧食生産先進縣市”的擔當。繼續發展壯大糧油、林果、畜牧、蔬菜、水産五大特色優勢産業,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升級增效。穩定糧油生産,推進規模化種植、标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積極打造白河、鳳凰山、春新等柑橘精品果園5萬畝,建成黃桃基地1.2萬畝和枇杷基地1500畝。優質特色水産品專養面積達18719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6419畝,發展種苗花卉面積達3萬多畝。
着力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當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綠色高産高效示範創建行動,着力推進綠色防控屏障,綠色防控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達20%以上。與此同時,開展稭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稭杆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積極推廣“豬沼”“林果禽”等綠色種養模式。
當陽市半月鎮紫蓋村農民何德貴栽種柑橘樹60畝,利用閑散林地和自種的玉米散養土雞,在當陽市富樂無核椪柑專業合作社指導下,對全部果園實行有機肥替代化肥,商品果大果率達到85%,含糖量提高1個百分點,且降低了腐爛率,銷售價格每斤高于市場價格0.5元左右。每到收獲時間,各地客商蜂擁而來,格外熱鬧。何德貴發展健康環保、綠色農業的經驗正在當陽農村普遍推廣。
思路一轉活水來轉型發展天地寬
家住當陽市草埠湖鎮楚湖村的農機手譚士權,5年前,每年靠5畝承包地和農機業務收入不到兩萬元。2010年12月,楚湖村成立了當陽市褚家湖糧食專業合作社,他便用收割機、土地及現金折合20萬元入股合作社,從2011年至2015年共領取分紅444131.47元,與沒有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相比收入翻了好幾番。譚士權的脫貧緻富之路是當陽市農業農村轉型發展的生動縮影。
5年來,當陽市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共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637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777家、家庭農場357家、種植大戶468家、農業龍頭企業50家,由此帶動了多種形式的農業适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
如今,一個集合主體引領、網絡農民、規模經營、技術集成、産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正在當陽農村悄然興起。農産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持續推進。2016年,當陽全市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08家,宜昌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到97家,其中,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1家。當陽全市實現農産品加工産值344.1億元,農産品加工産值與農業總産值之比達2.43∶1。
農旅融合發展百花争豔。當陽科學編制了《當陽市鄉村休閑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三峽石榴園和關雎河畔生态農業園已具雛形。近幾年,當陽先後打造半月櫻花節、廟前藍莓節、玉泉臘八節、河溶雷竹節、草埠湖果蔬采摘節,建設煙集花海、玉泉花海、王店牡丹園等一批休閑農業基地,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
實現産品品牌化打造核心競争力
當陽市堅持用品牌聚合資源,靠品牌壯大産業,以品牌建設農業強市。該市連續7年被評為“全省‘三農’發展先進縣”,當陽農産品加工園連續3年榮獲“全省農産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先進園區”稱号。目前,全市共擁有“三品一标”産品54個,其中無公害農産品25個、綠色食品10個、有機産品11個,農産品地理标志産品8個。“澳利龍”飲品、“長坂坡”蔬菜獲中國馳名商标。雙蓮雞、清平豬、糜城藕等獲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石馬槽和謝花橋大米、雙蓮荸荠、仙人掌茶葉等獲國家地理标志登記産品。楚天大米被國家糧食協會授予“國家放心大米”稱号,鳳凰王柑橘獲“中華名果”稱号,長坂坡大蒜獲“湖北省名優蔬菜”稱号。全市省著名商标8個、省名牌産品6個,宜昌市知名商标10個,有5家農産品加工企業通過股權交易上市。
農村宅基地确權登記頒證走在全省前列;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在全國80個試點縣考評中兩次位居全國第一;“互聯網 分級診療”模式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并在全省推廣;高标準農田建設工作位居全省第五名,宜昌第一名……當陽正按照“改革創新、統籌協調、綠色生态、開放開發、融合共享”的發展理念,用實際行動不斷提升核心競争力。
2017年,當陽市農業農村經濟繼續呈現出穩定增長、亮點紛呈的良好态勢,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農産品加工産值235.69億元,增長1.7%,農業總産值達100.59億元,同比增長6%,農業增加值60億元,增長7.5%,預計糧食總産達52.32萬噸,增長7.1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917元,增長9.5%。
“廁所革命
”下猛藥
破解污水治理難
“過去我家房前屋後污水橫流,村前的玉泉河成了臭水溝,連魚蝦都遭殃。如今,污水經過處理,變成清泉流入玉泉河。”當陽市玉泉辦事處合意村村民劉學道,看着清澈見底的玉泉河驕傲地說。
農村污染點多面廣,污染源複雜多樣,治理成本高、難度大,如何破題?當陽市提出,農村污水處理不照搬城市模式、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對症下藥,點面結合、分散治理。“我們在玉泉村等8個村試點農村分散式污水治理,實行‘一村一策’,引進日本處理技術,運行情況良好。人口集中居民點,建設微動力處理設備;三兩戶分散居民,建設人工濕地處理池;鄉鎮則建設污水處理廠。”當陽市住建局副局長楊軍介紹。
打開劉學道家旁的井蓋,可見一個小型污水處理設備,豬圈、廚房、衛生間的污水緩緩流進三格式化糞池,通過水解酸化處理,糞渣被沉澱、分解,廢水流入淨化槽,達到一級B标準後排入玉泉河。劉學道家使用的是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每天可以處理1立方米污水,年維護費用僅300元。
針對有些地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成本高難運行的實際,政府加大投入。污水處理設備農民不花一分錢,市裡按照戶均1.2萬元的标準籌集資金,每台設備都有專人維護管理。2016年,當陽在8個試點村的基礎上,投資1.7億元啟動9000戶農戶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當陽是百萬頭生豬養殖大市,為斬斷污染源,2016年,市政府出重拳對18家禁養區内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實施關停拆除,并安排260萬元資金給予補助。
王店鎮滿山紅村養豬大戶席清,高峰期每年出欄生豬兩萬餘頭。因養豬場毗鄰白河水庫,2016年他帶頭自拆,在政府支持下,昔日臭烘烘的養豬場變身風景秀美的農家樂。
2016年,當陽入選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2017年6月上旬,國家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專家組來當陽調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該市點面結合、因地制宜的農村污水治理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