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9日電(記者 李華錫)戀愛中的情侶在相處一段時間後,如果想要繼續發展,會考慮結婚問題,感情進入談婚論嫁的階段。那麼,戀愛多久可以考慮結婚呢?有人認為相戀2-3年就可以考慮結婚,時間太長容易缺乏激情;也有人認為應該3-5年考慮結婚,因為相處時間太短容易不了解對方。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戀愛多久可以考慮結婚”話題,面向全國876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80人選擇2-4年,占比55%;155人選擇1-2年,占比18%;121人選擇5年以上,占比14%;此外,還有66人和54人選擇4-5年和1年以下,各占比3%。
“談戀愛時間太短無法充分了解對方,時間太長又會缺乏激情”
“我覺得談戀愛2-3年就要考慮談婚論嫁了。”在山東大學生司依晨看來,戀愛幾個月就考慮結婚不太靠譜,最開始的幾個月兩人很可能因為最初的激情而忽視很多問題。
她曾有過一段愛情,兩人互相相處一段時間後産生好感,最後因為機緣确定戀愛關系。
“一開始熱戀期挺好的,都看不到對方的缺點,眼裡都是喜歡。”司依晨說,但在兩個月後,兩人之間在習慣和生活上的差異逐漸顯現,導緻他們頻繁吵架,再加上無法及時解決,最後不歡而散。
“我認為過短的時間是無法令兩人充分了解到對方的。”她說,最初的激情也會蒙蔽雙眼,使兩個人看不到對方不合适的地方,盲目走向婚姻反而會在婚後發現問題。“再加上戀愛期間對情感問題處理沒有經驗,就可能造成問題累加,問題不及時解決所造成的負面效果是不可估計的。”
另外,司依晨也不建議談戀愛時間過長。她說,3年以上的戀愛可以使情侶度過激情期,經過相互磨合期後,激情不足也會造成問題。“換位思考,如果我談了一段長達多年的戀愛,我對于婚姻的渴望會越來越低,甚至可能出現恐婚的狀況。”
“我認為人不能失去激情,但也不能被激情蒙蔽雙眼。”司依晨因此認為,談戀愛2-3年時間,正适合度過激情期,進入磨合期,确認對方是否能和自己繼續發展。
河南大學生俎淨文認為,談戀愛3-5年可以考慮結婚。她說,這個時間剛剛好可以檢驗對方是否可以值得信任。“一兩年時間太短,5年以上又時間太長,這其間每一次摩擦,都是為了以後更好地在一起。”
在她身邊,有的親戚朋友戀愛3年結婚,有的會在戀愛1年以下結婚。她覺得1年以下都屬于閃婚。
江蘇大學生臧晴晴認為戀愛3-4年考慮結婚最合适。她認為,從戀愛到結婚的過程,是非常慎重、非常重要的過程,結婚也是每個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大事,需要充分的時間考慮。
其次,在選擇和一個人結婚之前,一定要對其進行全面地了解。“比如對方的性格、家庭、三觀、習慣等,還有互相的底線、在遇到困難壞情緒時候的狀态,都是需要考量的。”
所以她覺得3-4年是比較好的狀态,時間較短可能沒有辦法完全了解對方,而時間太長,尤其是當自己到了适婚年齡時,來自外界的壓力和矛盾可能會對自己的感情造成傷害。
專家:戀愛半年到4年再考慮結婚是個不錯的選擇
武漢理工大學職業發展中心教師、“愛情心理學”課程主講人張曉文認為,結婚要慢,如果非要設定一個期限,從戀愛後半年到4年再考慮結婚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結婚要慢?張曉文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激情會蒙蔽雙眼。她說,一般情況下,大衆的觀念都是“處對象”要慢慢處,“談戀愛”要緩緩談。婚姻作為人生大事,另一半的選擇與自己的餘生幸福指數緊密相關,确實要慎重考慮、多多磨合,而全面地認識一個人需要時間。
“大多的愛情腳本都在強調一見鐘情。但是大量的新聞也在給我們潑冷水,因為激情而迅速進入婚姻常常是慘淡收場,閃婚閃離,心碎神傷。”張曉文說,一見鐘情并迅速進入婚姻的戀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你不是我認得的那個人”“你變了”“你怎麼能這樣欺騙我”等疑問。其實,這隻是因為相處時間較短,對對方不了解導緻的。
她建議,從戀愛到結婚的最短時間也應該超過6個月。因為在談戀愛的前6個月,身體的血液全都用于荷爾蒙的飙升,人類大腦降低運轉,認知狹隘。激情蒙蔽雙眼,愛情使人盲目,這個時候進入婚姻,無疑充滿了高風險。
那麼,如何更好地認識對方?張曉文認為最好的答案是日久見人心。結婚沒問題,起碼要過了6個月再說。
從日久見人心的角度來說,戀愛到結婚是不是越長越好呢?她給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建議大家選定離手,拖着拖着容易黃”。
在戀愛中,不少情侶會給這段感情設定目标,為對方許諾結婚的時間。“有句老話,凡是感情都要經曆七年之癢。”張曉文說,其實心理學也有個概念叫四年之癢。
她說,心理學家們統計,大多數親密關系的破裂在愛情的第四年發生,因為這個時候,情侶們會驚恐地發現:荷爾蒙消退了,愛情的魔力消失了。如果愛情到了這個階段,情侶們可能會發現,兩人開始沒有了進入婚姻的勇氣。“很多人談戀愛談太久了,臨門一腳選擇放棄,因為他們進入了親密關系的漫長平淡期。”
張曉文說,情侶由戀愛進入婚姻時會出現兩種狀态:有人把婚姻想得過分理想豐滿,進入婚姻可能會失落;有人把婚姻想得過分現實骨感,根本都無法進入婚姻。“而婚姻哪有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五味雜陳,它給你煩惱、矛盾、忍耐的同時,也同時給你撫慰、支持和港灣。”
她認為,進入婚姻還是需要一些沖動的,一些頭腦發熱的。如果選擇了婚姻,也認定了對方,應趕快下定決心。此時的過分猶豫衡量、患得患失,都可能會讓自己失去這段長久以來建立的親密關系。
由戀愛進入婚姻前,張曉文有三條建議送給情侶們。一是對方的性格決定着兩人幸福生活的上限。什麼叫處對象?就通過相處判斷你們性格是否合适,相處是否融洽。為什麼叫談戀愛?就是通過聊天檢驗你們是否具備共同話題,能否聊得來、聊得久。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親密、激情、承諾”中,親密非常重要。兩個人是否喜歡對方、真心地認可對方、和對方一起感到舒适和自在,這就是親密關系的基礎。按此理論,如果兩個人在結婚前就能擁有不錯的友誼,相似的三觀,默契地相處,婚姻可能更容易和諧和持久。
其次,對方的人品、情緒控制力決定着兩人幸福生活的下限。張曉文說,大量研究發現,夫妻的忠誠與否是關系破裂的殺手锏。夫妻是要齊心合力,共同迎接生活的風雨。但是如果伴侶人品不夠,可能對方即将成為自己生活最大的暴風驟雨。
很多人無法判斷對方人品,她建議可以通過細節看出來,比如,對方如何對待父母的,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對待地位比他低的人,如何對待地位比他高的人,對方的情緒控制力如何,是否有脾氣就會對家人爆發等。
“最後,還要多多觀察對方的朋友。”張曉文說,如果親人是不能選擇的,那麼朋友就是主動選擇的。一個人所交的朋友身上很容易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志趣。有研究發現,一個人就是他身邊最親近的5個人的總和。如果對方的朋友都熱情可靠,對方多半也真誠善良;如果對方的身邊都圍繞着狐朋狗友,對方可能也非良配。(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司依晨、俎淨文、臧晴晴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