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文言文高考常見虛詞

高中文言文高考常見虛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2 12:15:05

高中文言文高考常見虛詞?【以】(一)介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中文言文高考常見虛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文言文高考常見虛詞(高中語文學習幹貨)1

高中文言文高考常見虛詞

【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把”,“用”。

①娘以指扣門扉。(《項脊軒志》)(用)

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寡人之于國也》)(把)

③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蔺相如列傳》)(用)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②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蔺相如列傳》)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把...作為)

②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③申(反複陳述)之以孝悌之義。(《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表示動作施行的時間處所。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譚嗣同傳》)(在)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複庵記》)

③“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漢書蘇武傳》)(在)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嶽陽樓記》)

③臣以險釁,夙遭閥兇。(《陳情表》)

6.表示依據。譯為“按照”,“依照”,“根據”。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

②)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③斧斤以時人山林。(《孟子梁惠王傳上》)

7.表示身份,譯為“憑借...的身份。”

①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陳情表》)

(二)連詞。常用于連接名詞、動詞、形容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遊褒禅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遊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例: ①樊哙側其盾以撞。《鴻門宴》)(相當于“而”)

②阙秦以利晉。(《燭之武退秦師》)

3.表示目的關系,後-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緻”等

①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用來)

②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蔺相如列傳》(來)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而)

④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師說》)

⑤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師表》)(以緻)

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禅山記》):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禅山記》)(其他們;之:補語的标志,“得”)

5.表修飾關系,譯為“地”或不譯,“着”連接狀語、謂語成份。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②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距以罵日。(《荊轲刺秦王》)(表修飾,相當于“而”)

(三)助詞

1.作語氣助詞,起調整音節的作用。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2.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用于“上、下”、“來往”、“南”、“北”等詞的前面,仍譯為 “以”,或根據語意翻譯,也與其他詞連用,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歎。(《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張衡傳》)

(四)動詞

1.以為,認為,作為。

①老臣以媪(如0,老婦人)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後》)

②皆以美于徐公。(《鄒總諷齊王納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遊,良有以也。(《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經。

①固以怪之矣。(《史記,陳涉世家》)

②曰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荊轲刺秦王》)

2.通“已”,止。

①無以(不得已),則王(用王道統一天下)乎?

3.以為,把....作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

4.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

①餘是以記之,蓋歎郦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②公子往而原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複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5.有以,無以,“有什麼辦法用來....“沒有什麼辦法用來

①項王未有以應。《鴻門宴》)

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陳情表》)

[因]

(一)介詞

1.依照,根據,表示依據的意思。

①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②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③我欲因之夢吳越。(《夢遊天姥吟留别》)

2、依靠,憑借。

①因利乘(趁着)便,宰割天下。(《過秦論》)

①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3.趁着,趁此,表時機。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

②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

4.通過,經由,表示方式。

①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蘇武傳》)

5.因為,由于,表示原因。

①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雁蕩山》)

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谏太宗十思書》)

③振聲激蕩,伺者因此覺知。(《張衡傳》)

(二)連詞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泣下沾衿(通“襟”),與蘇武決(通“訣”)去。(《漢書。蘇武傳》)

②衡因上疏陳事。(《張衡傳》)

2.連接分句,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因愛鼠,不畜貓犬。(《犯日忌》)

(三)名詞

1.譯為“原因,緣由,機緣”。

①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根據。

①故事因于世,而(因此)備适于事。(《五蠹》)

2.沿襲,繼續。(沿襲)

①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

②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公西華侍坐》)

【于】(與名、代、名詞性短語構成介賓短語作狀語)

(一)介詞

1.在,從,到。(引進與動作、時間有關的行為,處所)

①乃設九賓禮于庭。(《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③辭樓下殿,辇來于秦。(《阿旁宮賦》)

2.“在...方面”,“從... -中”(在..申)(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的範圍)

①荊國有餘地而不足于民。(《公輸》)

②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遊褒禅山記》

③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3.由于,在于。(表示原因)

①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4.向,對,對于。(引進動作,行為有關的對象)

①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②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陳情表》)

5.被。(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

①君幸于趙王。(《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故内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③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6.與,跟,同,或者不譯。(引進、動作,行為有關的對象)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

②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蔺相如列傳》)

7.比。(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

①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比)藍。(《勸學》)

③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阿旁官賦》

8.于是

①相當于“于 此”,譯為“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史記。項 忌本記》)

②連詞,表示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到)(《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後》

9.至于。“動詞 介詞”

①至于 賓語,位于主要謂語前後,譯為“到了”。

例“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遊褒禅 山記》)

②主要謂語前或位于句首,表示時間進程發展到某一時刻。

例:至于八月,有兇。(《周易》)

③用在謂語前,引出事态發展所緻結果,譯為“以至于”,“到 程度”。

例:至于暫天斷發。 (《新五代史伶官傳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