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不熟不如荒;養兒不孝不如無。
此聯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都是期望兒女成才,有所作為的。
愛惜精神,留此身擔當宇宙;
蹉跎風月,将何日報答君親。
明代進士孫升,官至禮部尚書,他的三個兒子坐享榮華富貴,沉迷酒色,不學無術。孫夫人對此很是焦急,她思來想去,特地手書此聯懸于正堂。
上聯是期望,下聯是警告,意在勸告兒子不要浪費精神,虛度光陰,要以擔當天下為己任,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既包含了深沉的母愛,又體現了嚴厲的訓教。她的三個誤入歧途的兒子在這副堂聯的鞭策下,終于有所悔悟,改邪歸正。
好(hǎo)讀書,不好(hào)讀書;
好(hào)讀書,不好(hǎo)讀書。
明朝徐渭晚年撰寫的家教奇聯。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上聯說,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下聯說,年紀大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
徐渭意在告誡兒孫後輩要珍惜時間,趁早好好讀書,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
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很貪玩,不愛讀書。他的父親興王心中很擔憂,将他關在書房裡,罰抄這副家教對聯,同時規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終于悟出了父親的苦心,跑到父親面前跪下請罪,從此以後用功讀書,并把這副對聯挂在書房裡,作為座右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廬所著《朱子家訓》,強調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侈浪費。
不敬先生,天誅地滅;
誤人子弟,男盜女娼。
清代年羹堯家塾對聯,上聯講尊師,下聯講師德。
富貴無常,爾小子勿忘貧賤;
聖賢可學,我清門但讀詩書。
清代詩人蔣心餘撰寫的教子聯,他将這幅對聯挂在祖宗牌位兩旁,要子孫永遠記住。
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清代鄭闆橋撰寫。他教育子女要精讀一些好書,做一個像新竹那樣蓬勃向上、虛心而耿直的人。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
賢而多财,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愚而多财,益增其過。
清代林則徐訓子聯。林則徐對子女“薄錢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謂光耀于世。
應視國事如家事;
能盡人心即佛心。
林則徐的手書家訓聯。
人莫不想自己的家興旺興盛,能擴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能盡人心,必能于世有補,則與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無幾,這對家對國都有利。
師友肯臨容膝地;
兒孫莫負等身書。
林則徐自題于福州文藻山故居的教子聯,勸導後輩勤奮讀書,日後能成為有用之才。
戳破窗紙容易補;
敗壞道德最難修。
晚清湖南學者王湘绮,學問淵博,品格高尚,此聯是他寫給後人的家訓,語淺意深。
慎交遊,勤耕讀;
笃根本,去浮華。
晚清左宗棠贈子侄聯。今天也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對孩子來說,努力讀書學習,不去遊玩胡鬧,磨練意志,培養能力,這些就是根本。
要大門闾,積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讀書。
晚清左宗棠贈子侄聯。積德行善,家業興旺,光大門楣;耕田讀書,安分行事,做人根本。
少讀書,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塗。
清代文人王之春撰寫。
上聯說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他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為自己少讀書的緣故,由此勉勵兒孫要多讀書。下聯教導兒孫不要刻薄,言行刻薄是真正的大糊塗。
财也大,産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财也小,産也小,後來兒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許小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沣寫此聯告誡子孫後人。此聯對仗并不講究,也可以看做是以“大小”内容相對的兩首白話詩。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
隻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
哪知頭上有青天。
傳說,清代有個姓潘的山東人去江南某地當縣官,上任之初,他的父親撰寫了這副對聯相送。
聯語告誡兒子,做人應寬厚仁慈,與人為善,不可見利忘義,為非坐歹,人間自有王法,否則到了那時,才醒悟到淚酸血鹹、頭有青天,悔之晚矣。
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做人。
1924年,馮玉祥送别兒子出國留學時,送給兒子這副對聯。
“無我”,也就是沒有妄求,沒有妄求自然少了煩惱。“曆盡艱難”,固然是艱苦的生活,但是艱苦的生活能磨練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能力,所以李嘉誠說,“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隻有吃苦耐勞才能苦盡甘來。
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自心。
曆史學家郭沫若曾于1940年,為其侄媳魏蓉芳撰寫此聯。此聯妙趣橫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她要誠實做人,表裡如一。
甯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1940年夏,教育家陶行知的兒子陶紹光,背着父親向育才學校的校長索取一張文憑。
陶行知從外地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轉撰寫此聯教育兒子不要弄虛作假,不要向虛假的社會學習或妥協,而應踏踏實實地做人。
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
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陶行知撰寫的此聯,不失為家教的勸世箴言。
創業難,守業亦難,
明知物力維艱,事事莫争虛體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
欲自我身作則,行行當立好楷模。
吳玉章撰寫并懸挂于堂上的教子對聯。他教育子女要艱苦創業,勤儉持家,不可追求虛榮;做了長輩後要以身作則,成為後代效仿的楷模。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
作家冰心的祖父撰寫此聯。祖父對冰心這樣解釋:有些東西,比如衣食住行的物質享受,應當知足,而在追求知識學問和修身養性上,就應當不知足;對于應當做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去做,而對那些違背道義的事,就堅決不做。
勞逸妥安排,健康多福;
油鹽休浪費,勤儉持家。
作家老舍給女兒寫的對聯。勞逸結合,勤儉持家,多福多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