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飯後散步,路過一家水果攤,見一排水果中有哈密瓜,便與老闆聊了幾句。老闆是實誠人,告訴我這個季節沒啥水果,雖然葡萄、西瓜、香梨、草莓、蘋果等應有盡有,但都用了保鮮劑,不但不好吃,而且不衛生。
我對老闆肅然起敬。
如今的老闆,隻要能掙錢,哪怕把喂牲口的東西,賣給人都會不動聲色,而我面前的這位老闆,心善而又仁義,是一位君子。
于是,我與他多聊了幾句,得知哈密瓜有一百多個品種,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冬瓜耐貯存,可以放到來年春天,味道仍然新鮮。他說,如果在冬天非要吃哈密瓜,一定要選冬瓜,瓜瓤尚脆嫩,味道也還湊合。聽他的口氣,冬天吃哈密瓜沒什麼意思,但我對冬瓜有興趣,便問他如何區分夏瓜和冬瓜?他說一個人一種區分法,以他的經驗,長得不好看的,十有八九是冬瓜。他見我不解,便又解釋說冬瓜是晚熟瓜,晚到什麼時候呢,天都冷了,地上都結霜了,它們才熟。那樣的季節天不熱,陽光不夠,瓜能長好嗎?所以說長得不好看的,就是冬瓜。他說的是樸素的道理,但讓人信服。我向他道一聲謝,告别他離去。
關于哈密的曆史和文化,應由對新疆民俗了如指掌的飽學之士叙述,讓我說,我便會把興趣點轉到野史方面去,譬如哈密一帶在西域時出銅石,可煉鑄利劍。其地少水,但卻會随着月亮的變化而生鹽,月圓時,鹽如白雪,味道鹹中有甜;月缺時,鹽如薄霜,其味微苦;月亮隐沒時,則地上無鹽。那鹽是皎潔的月光嗎?當一個人把月光含在了嘴裡并咀嚼,乃至滲透入每一寸肌膚時,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很多時候,神秘來自于遙遠本身。
要說哈密瓜的特點,避不開它的兩個名字,雪瓜和貢瓜,則又是我感興趣的,亦樂意尋找個中的趣事。
雪瓜一名,如今已沒有人提及,如果你向新疆人打聽雪瓜,他們皆會一臉疑惑:雪瓜為何物,沒有聽說過。對于已變得古老,或者已消失的事物,有必要将它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按我的理解,雪瓜一說,首先,是山上的積雪融化成雪水,流下來澆灌了瓜地,長出了新疆獨有的哈密瓜和西瓜。其次,雪水性寒,與幹燥的土地相融,既祛了自身的寒性,又調解了土地的旱燥,這樣的土壤适于生長甜性瓜果,哈密瓜便成為受益者。人們感歎哈密瓜太甜,并溯源到雪山上的積雪,便叫了雪瓜一名。
至于貢瓜,則說來話長。
貢瓜一名,并未被叫開,很快就被哈密瓜一名替代。當時,新疆有一種瓜被包裹七八層,然後又泥裏裝箱,一馬僅運一兩個,從新疆運到北京進貢給康熙,便被稱為貢瓜。康熙問此瓜從何而來,大臣說從哈密而來。當時,哈密是朝廷在西北的重地,康熙聽到此瓜從哈密進貢入京,喜好賜名的他便随口賜了“哈密瓜”一名。不僅如此,他還專門寫了一篇《哈密瓜》:
“哈密,古瓜州近城,其瓜較内地甜美,體甚巨,長尺許,兩端皆銳。彼國中遍種之,每熟時,人惟啖此以代谷食,遂覺氣體豐腴有逾平昔。剖曬為脯,芳鮮曆久不變。自彼國臣服以來,每歲常允供獻。中土始嘗此味,前此所未有也。”
“哈密瓜”一名也曾被紀曉岚提過,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曾寫道:“西域之果,葡萄莫勝于吐魯番,瓜莫勝于哈密。”其後他又說:“瓜充貢品者真出哈密”。
到了近代,哈密乃新疆東大門,出哈密便進入甘肅柳園,所以人們提及哈密瓜時又說是從哈密過來的,久而久之便将新疆的甜瓜統稱為“哈密瓜”。
其實除哈密外,吐魯番、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均産此類瓜,但因哈密在名字上占了優勢,所以給人的印象是所有哈密瓜都産于哈密,或最好的哈密瓜出自哈密。伽師縣的此類瓜曾雄心勃勃喊出“伽師瓜”一名,但因“哈密瓜”的叫法已根深蒂固,“伽師瓜”一名至今也僅為新疆知情者偶爾叫幾聲,引不起重視。
哈密瓜在春季播種,瓜苗不起眼,長出一月餘後也僅有幾片葉子,但是長秧後就不一樣了,短短幾天就會竄出一大截。瓜秧就是這樣,必先長得足夠長了,才結出小小的哈密瓜。之後瓜秧便不再長了,似乎把全部力氣都集中在哈密瓜上。哈密瓜長起來是很慢的,有時候一個月前是那麼大,一個月後還是那麼大。知情的瓜農說這個時候不能急,哈密瓜雖然不往大長,但是卻正在長裡面的甜呢,哈密瓜要想甜,少了這個環節不行。哈密瓜長到一定大的時候就不再長了,但還不能摘,得讓它們再在瓜地裡曬上一個月,直至瓜皮泛黃,隐隐透出裂紋,就可以摘了。
我曾專門去看過哈密瓜地,滿地稠密的葉片和秧子,卻不見瓜。待扯起秧子一看,原來瓜藏在下面,圓嘟嘟的,顯出嫩綠的色澤。後又在瓜快熟時去看過,一個個已經冒了出來,碩大渾圓,透着綠黃交織的熟透色。人們摘哈密瓜時會舉行一個儀式,即在瓜地裡切一個哈密瓜吃掉。一般情況下挑瓜,都是挑好看的,熟透的,但舉行摘瓜儀式上的哈密瓜,卻往往挑難看的,看上去難以斷定成熟與否的,如果那樣的瓜已經熟透甘甜,那麼其他的瓜則萬無一失,可放心摘下。
哈密瓜在白露前後即熟,其時葉子已萎,秧子似乎也縮得細了,隻有瓜明晃晃地擺在地裡,顯出一股霸氣。放眼整個瓜地,一片金黃之色。哈密瓜采摘後,要放置十日左右才上市。這是第二熟期,缺之則果肉不脆,味道不甜。所以,在新疆但凡聽說某地的哈密瓜熟了,往往在十日左右後才能吃到,去早了白跑路。
買哈密瓜亦有學問,買者會先看瓜紋,清晰、瓷厚和深實,是首要合格條件;其次看色澤,瓜殼要金黃,但還要含幾許淡綠,那樣才是熟透了;最後,将瓜捧起聞,如散出熟悉的瓜香,便可判斷其已經成熟。
哈密瓜有百餘種,形狀有橢圓、卵圓、扁錘、長棒形等,小者一公斤,大者十五到二十公斤,果肉有白、綠、黃、橘紅等。哈密瓜分門别類另有名字,常見的有西州密、東湖瓜、黑眉毛、紅心脆、雪裡紅、黃蛋子等。在新疆待三五年者,一定會吃遍所有哈密瓜。
新疆人喜歡把哈密瓜就着馕吃,一口馕一口哈密瓜,其甜脆滋味分外不同。哈密瓜的吃法有多種,常見者多為條狀和塊狀兩種,條狀即切成長條狀,用刀刃把瓜瓤刮去隻留瓜肉,食者手握瓜皮一端就可以吃。而塊狀的則為把完成的條狀繼續切成方塊,然後備一把牙簽,讓大家插取食之。
哈密瓜稱為瓜王,不僅作為水果食之,還可做成菜肴、點心,如沙拉哈密瓜、涼拌哈密瓜、酸奶哈密瓜、哈密瓜盅、哈密瓜炒蝦仁、哈密瓜百合湯、哈密瓜瘦肉湯等等。
哈密瓜雖好吃,但吃多了容易上火,會吃的人見了哈密瓜,吃到适量後一定會管住自己的嘴。吐魯番的人見了上火的人會說,哎,不會吃哈密瓜的人,昨天讓嘴享福,今天讓嘴受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